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社會殘酷法則: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拼

2024-10-14情感

也許,對有的人來講,一輩子拼命努力,到最後也就只是個平凡人罷了。

昨兒個我跟朋友一塊兒去參加了個行業的會議。

講師講,蘋果公司CEO庫克的睡覺時間就只有三到四個小時。

每天早晨 3 點 45 分就得起來,起來後先幹啥呢,先去檢查郵箱,瞅瞅收到的那 700 到 800 封電子郵件。

他起得挺早,還老是工作到很晚。往往是最先到公司的,也是最後走的。

這時候,朋友邊上的一個小姑娘助理嘟囔道,他不就是有錢嘛!要是我每天也能賺那麽多,我也能吃這種苦呀。

朋友把她狠狠訓了一通,那人事業能那麽成功,那也是人家自己努力掙來的。優秀的人可不是生來就厲害,而是願意為自己擔責。

小姑娘不敢吱聲了。

講座完了,朋友叫小姑娘把會議記錄弄成 PPT存起來。可小姑娘不太樂意,嘟囔著:「哎,老板,我晚上跟姐妹們約好了一起吃飯呢,這事兒等明天再說吧!」

瞅著那小姑娘走遠的背影,朋友唉聲嘆氣,跟我倒苦水說,新招來的這個助理,工作的事兒不太用心,一到加班就叫苦連天,平常還老是跟同事嘟囔自己薪金少。

就她那工作能力和積極勁兒,咋能配得上高薪呢?不想努力幹活,光想不勞而獲,天底下哪有這等好事兒?

在工作的地方,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掙這麽些錢,為啥要幹那麽多事呢?

要是抱著這種念頭,那可就會掉進惡性迴圈裏了,工作上通常很難有啥進展,只能在底層的泥潭裏費勁折騰。

我的老同事雅詩,總在朋友圈埋怨工作累。畢業還沒到半年呢,她就換了起碼十份工作。

有一天她打電話給我,垂頭喪氣地講:「文翼,你講講看,當下想找個有雙休、能稍微輕松些的工作,咋就這麽難呢?」

接著,她就抱怨起自家的情況了,埋怨爹媽沒本事沒人脈,沒法給她找個錢不少還輕松的好活兒。

近來,雅詩老是不停地去相親,特別想趕緊把自己給嫁了。她一心盼著能當個不愁吃穿的闊太太,這樣就不用再去上那種朝九晚五的班了。

得說啊,雅詩才22歲呢,剛從學校出來沒多久,正是該努力闖蕩的時候。可她居然有了這種念頭,真讓人覺得挺悲哀的。

蔡康永講,要是沒上進心,那可不自由,因為很容易就會陷入那種不由自己掌控的境地。

去年年末,王健林一天的工作行程表在朋友圈被刷了屏。

24個鐘頭,倆國家,仨城市,飛行距離達6000公裏,簽訂了500億的合約。從清晨4點一直到傍晚7點,整整15個小時都在工作,這期間差不多沒歇著。

在央視的一次專訪裏,有人問馬雲每天啥時候最快樂,他琢磨了一下,隨後笑著說:睡覺。

馬雲弄的阿裏巴巴集團,這幾年市值達到了 4040 億美元呢,一下就變成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了。

就在 2016 年,馬雲為把 eWTP 理念推廣出去,去了 33 個國家和地區,總共飛了 800 多小時。這 800 多小時,差不多是一個職業飛行員的飛行路程了。

這社會的法則挺殘酷:那些錢比你多、活得比你好的人,往往比你還努力。

我有個朋友叫小凱,是個年輕的創業者。過年那陣兒,我們把他約出來喝茶,這期間他老是抱著筆記本在那敲字、發郵件,還打了好幾通跨洋電話,跟國外的客戶交流。

瞧他忙得根本閑不下來,咱都笑著跟他開玩笑,這大過年的,咋就不能先把工作擱一邊,讓自己輕松輕松呢?

得知道小凱的爸媽在當地是特別成功的商人,他本來能在他們的庇護下,順著他們安排好的路走,一輩子安穩沒憂愁。

可是在小凱那兒,你根本瞧不見那種富家子弟的紈絝樣兒。

他這人低調又謙虛,每天的安排那是滿滿當當,就算到了假期也不停地幹活兒。按小凱的講法,他這人吶,生來就是沒法閑下來的主兒。要是叫他一天不做事,他就會覺得渾身不得勁兒。

只有使自己忙起來,才能切實地體會到踏實與安心。

他不碰麻將,也不去蹦迪,那些沒意義的社交活動他更是從不參與,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待在圖書館提升自己。

打小起,父母就教導他,人這輩子的時間不多,得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兒上。

英國 BBC 曾制作過一部叫【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導演挑了 14 個來自不同階層的英國小孩,對其展開跟蹤拍攝。

打 7 歲起,每隔七年就把他們的成長變化給記錄下來,一直到 2012 年,把他們 56 歲時的情況也拍攝完了。

這部拍了 49 年的紀錄片,最後道出了一個挺殘酷的事兒:富人的娃照樣是富人,窮人的娃照樣是窮人,階層之間有一條很難邁過去的溝。

也許,對有的人來講,一輩子拼命努力,到頭來可能也就只是個平凡人罷了。

既然階層的壁壘不好打破,那是不是好多人就得認了這現實,從此不再求進步,每天就那麽渾渾噩噩地過呢?

這麽個說法:人生有三次長大,頭一次是曉得自己並非世界的核心那會兒;第二次是清楚就算使勁兒努力,有些事兒也沒轍的時候;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兒自己沒招兒,可還是想要死磕不放棄的那時候。

曾經有個實習生跟我講,文翼哥,咱這種底層家庭出來的孩子,費盡力氣所追求的上限,僅僅是人家的起始點。

不過我還是想著能使勁兒搏一搏,在自己本事夠得著的地方,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些,終歸這也是對自己和周圍人的一個回應。

現今,這位實習生搖身一變,成為了某外企的管理人員。雖說距離真正的成功人士尚有差距,但對他來講,這是他努力奮鬥多年後,社會給予他的最佳尊重和回報。

昆德拉講過:別覺得咱們能躲開,咱走的每一步都左右著最終的結果,咱的腳正邁向自己挑定的那個終點呢。

要是你覺著上班挺累的,那不妨瞅瞅你周圍那些比你活得成功的人是咋工作的。

他們承擔的壓力比你大,責任比你沈,睡覺時間特別少,可從來都不敢有一點兒松懈。

你能力還不行呢,哪有啥理由不去成長啊?

老是在忙碌,老是在前行,而這,或許就是最佳的一種人生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