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一個人被鎖死在底層的根源(深度好文)

2023-12-08情感

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在【貧窮的本質】中提出一個問題:

為何我們總是難以擺脫貧窮呢?

他深有感觸地指出,貧窮不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是一種心態和生活方式。

從外部環境到個人內在,窮人們仿佛被層層鎖鏈束縛。

若不能掙脫其中,往往註定淪為社會底層的囚徒。

01

家庭之縛

大西洋月刊曾發表一篇名為【我們是美國的新貴族】的文章,生動地描述了「代際收入彈性」:

你站在社會經濟的梯子上,腳踝被一根橡皮筋牽引,而另一端系在你父母站立的梯級上。

如果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頂端,你往下滑時橡皮筋將你拉回; 如果他們站在下端,你努力向上攀爬時橡皮筋則拽你往下。

家庭既是拯救,亦是桎梏。

每個人的生命劇本中,父母實際上是塑造者。

李玫瑾教授在高考恢復時得到一個誘人的工作機會,考慮放棄高考直接工作。

然而,母親堅定地主張李玫瑾應該繼續上大學。

李玫瑾憂心忡忡:錯過這麽好的工作機會,而且如果我考不上大學怎麽辦?

母親毫不猶豫地回答:別怕,考不上大學大不了我養你一輩子。

最終,李玫瑾順利求學,成為犯罪心理學領域的專家。

原生家庭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命運,有時是支撐,有時卻是壓迫,將人禁錮在原地。

電視劇【山海情】中,一位女孩被父母逼迫輟學,到福建電子廠打工。

校長去學生家做思想工作,卻遭到自以為聰明的父母直接擺事實:

反正大學畢業後還得去工廠打工,繼續上學只是浪費錢,還不如早點去工廠,能多賺好幾年的錢。

那些生活在貧困山溝裏的農民們卻不明白,大學畢業生的薪金遠超過電子廠流水線上的女工。

讓女兒輟學打工看似能多賺幾年錢,實際上是輸掉未來幾十年的財富。

【認知突圍】作者蔡磊壘指出:「貧窮真正的內涵,是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自身也沒有的東西,除了車房,更有思維、認知與格局。」

貧窮是可遺傳的。

若你出身於底層家庭,生活的方向應由你自己把握,而非被父母設定。

02

思維之禁

尤努斯是孟加拉國的成功企業家。

一次外出,他看到三個印度婦女在公路上曬沙子。

經過了解,他認為這是一項無本萬利的好買賣。

婦女們將濕沙子從海邊運來,鋪在公路上晾幹,再收集出售給有錢人。

尤努斯提出可以投資建廠,一同增加收入。

然而,婦女們直截了當地拒絕了,認為建廠是一項支出,而且等待工廠建成,會導致幾個月的收入減少。

尤努斯無奈地表示: 窮人難以致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思維的狹隘。

富人著眼未來,而窮人只看眼前。

窮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的眼界只能容納那麽多財富。

他們陷於短視的微薄利潤中,一直在忙碌,卻始終原地踏步。

在貴州的坡老村,村民們日常生計是挑著新收的生姜,走上三十裏外的鎮子去賣。

看著崎嶇的山路,農民楊秀高想到:為何不能讓買家來我們這,而不是我們去外面?

政府後來撥款,在坡老村附近建了訊號基站。

許多人聽到上網費用後都搖頭:這些錢夠我走十幾趟山路了。

唯有楊秀高不顧家人反對,成為第一個在村裏上網的人。

很快,他在網上建立了銷售渠道,每天坐在家裏,卡車源源不斷地來取貨。

短短一年,楊秀高種植生姜的規模擴大到20畝,收入也增長了幾倍。

猶太人奉為圭臬的【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 僅僅知道不停地幹活顯然是不夠的。」

善於思考的人不會一直窮下去。

眺望更遠,深思更多,延展的不僅是思維邊界,還有財富的邊界。

03

資訊之縛

著名產品人梁寧曾談及他在歐洲閱讀的一篇論文,分析了伊莉莎伯一世和慈禧太後兩位女強人的差異。

其中一個關鍵點在於資訊環境的不同。

伊莉莎伯一世的認知中充滿了亞里士多德、凱撒、哥倫布等人物……

而慈禧的認知世界則充斥著戲文,如【挑滑車】【四郎探母】……

伊莉莎伯一世領導英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慈禧太後則用一生維持大清朝的封閉和滯後。

資訊輸入決定了對世界的認知,從而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若依賴於單一資訊路徑,我們不知不覺中就可能成為一只永遠待在井底的蛙,不了解外面世界的遼闊。

哈佛教授桑斯坦提出一個概念:資訊繭房。

在資訊傳播中,如果一個人只關註令自己愉悅的事物,久而久之,就會像蠶一樣,將自己封閉在自我編織的繭房中。

在這個以演算法為王的時代,窮人被逐步引入這個繭房。

跳舞的美女、展示腹肌的帥哥讓你欲罷不能。

娛樂圈的緋聞、明星的愛恨情仇讓你樂此不疲。

在這樣的資訊投餵下,我們被取悅,也被馴化,在底層中自得其樂。

哈佛大學在一項研究富人與窮人不同的課題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窮人透過一根網線了解世界,但他們並非用來觀察整個世界,而是沈湎於低階的娛樂中。

富人卻截然不同,他們喜歡走出去,與各行各業的人交流,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喜歡在網上獲取新的知識。

研究者最終得出結論: 窮人與富人的差距在於資訊資源的多寡和價值高低,而這種差距會呈幾何倍速擴大。

一個人接觸什麽樣的資訊,就會被塑造成什麽樣的人。

拓寬獲取資訊的深度和廣度,將各種知識作為階梯,我們才能爬上井沿,跳出原有的階層。

04

圈層之禁

賈平凹在【遊戲人間】中說:

「朋友的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為名、為利的奮鬥歷程,就是朋友的好與惡的歷史。」

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水平。

人是環境的產物,一個人的三觀、性格、習性都會逐漸趨同於所處的圈子的水平。

周圍都是優秀的人才,與他們打交道久了,能力素質也會被提升;

與遊手好閑之徒混在一起,不久就會變得不思進取。

自媒體作者@竹影有一個表哥,大學畢業後在一家企業做技術員,結交了一群愛玩的兄弟。其他人在學習理論,他們聚在一起吹牛、侃大山;其他人在練技能,他們關上門打牌、吐煙圈。

幾年後,企業改組,一起娛樂的兄弟們大多在選拔考試中被淘汰,被迫下崗或降職。

表哥雖然保住了工作,但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層徘徊,拿著微薄的薪金,入不敷出。

而與表哥同時進入公司的人中,有些成為了技術骨幹,有些早已升上了領導崗位。

劣質的圈子催使你玩牌、抽煙,帶你一同淪陷。

優質的圈子則促使你的學識和能力、視野不斷成長。

正如古語所言, 立身成敗在於所交。

一個人在低層次的圈子裏待久了,不可避免地會被消耗、被腐蝕。

要逃離沈淪,要成為贏家,我們必須與贏家為 伍。

大學畢業時,一位著名商業咨詢顧問受邀給我們上一堂就業指導課。

他使用了一個比喻:人生就是一場升級遊戲、通關挑戰,你過了幾關,就身處什麽層次。

思維是一關,是僵化還是成長?

圈子是一關,是從眾還是擇優?

可以說,出身底層的人,往往如同被重重鎖鏈束縛,只有努力闖過一個個難關,打破一個個桎梏,才有機會躍遷到更高的層次。

終究,解鎖這些「鎖鏈」需要破除家庭、思維、資訊和圈層的束縛,才能真正迎來人生的轉變。或許,正如古人所言:「百折不撓,千磨萬擊還堅勁。」 當我們解開這一系列鎖鏈時,才能迎來人生更廣闊的可能性,跨越不同的層次,走向更高的台階。

這樣一來,我們便能更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超越困境,實作真正的成長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