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為何人生這麽難?為何難階層穿越?因為你被自己的大腦欺騙了!

2024-01-11情感

為何人生這麽難?為何難階層穿越?因為你被自己的大腦欺騙了!

謝美榮

內容:

一、知己

  1. 人這個產品說明書和使用手冊--碳基--恒溫--水介質--高消耗;
  2. 人性--第一內容(生存)和第二內容(競爭);
  3. 大腦決策機制--前進演化目的決定論--小模型(多樣性)、平面思維、線性思維。

二、知彼

1、社會--能量分布、層級結構、非線性執行、概率社會;

2、競爭形態--五位一體。

三、知己知彼--改進我們的思維和方法。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我們究竟知己多少知彼多少?王陽明說「知行合一」,我們究竟「知」了多少?

實際結果令人震驚:絕大部份人窮盡一輩子學習,還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也就是說不「知」,既然不「知」,那怎麽「知行合一」呢?老是感覺錯的,老是懷疑不對的,怎麽還可能「行」得下去呢?

一、知己。

知己的己是什麽呢?我認為這個己先是共性的,然後才是單獨自己。

(一)、共性的己。

共性的己有三塊:

1、人這個產品說明書和使用手冊--碳基、水為介質、恒溫--需要水和熱量--家居地聚集,前進演化方向--碳基-矽基, 碳基文明的極至最可能的就是碳基+矽基,即碳基文明智能化到無人化,用矽基智能器材替代絕大部份碳基人,如前進演化到這一階段,人類的社會秩序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2、人性(人這個產品的執行模式)--高消耗--生存大問題--競爭能量--競爭模式;

3、人腦的思維模式--人這個產品的指揮中心--自己認為的和人腦實際模式是否相符。

人類是碳基生命;由於碳基生命以水為介質,所以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能夠讓我們的細胞徹底崩潰;再加上人類是恒溫動物,要維持恒溫,必須維持足夠的能量消耗--碳基加上恒溫,就使得人類這個產品是高消耗的產品。

水為介質加上高能耗,就決定了人類對居住條件具有非常強的選擇性,哪些是宜居和哪些是不宜居。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23.74傾角,就決定了熱量和水分在地球上的分布,最宜居的就是這個23.74為中軸上下各加減10度,即13-33度這一區域是人類最宜居的。

中國海南三亞是18度,山東濟南是36度,每跨一度距離是111公裏,中國近2000公裏宜居長度,上海到武漢直線距離約700公裏,這樣計算出來,中國的大致宜居面積。

地球繞23.74軸轉動,結果就是在這一緯度的離心力最大,所以足夠長的並且中間沒有高山阻擋的大河基本上在這一緯度入海--也就是說在這緯度淡水資源也豐富。

一個國家如南北跨緯度大,經濟越發展,較高緯度的居住的人一定是朝低緯度遷移的,這就是中國東北居民往南方移的最本質的原因。

人的內容就決定了人性和國家內容。

人這個產品既然是具有主觀意識的高能耗產品,那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和竭盡全力為自己的生存而爭取到盡量多的能量--再多都不嫌多。

人類的第一性是生存內容(主觀意識);第二性是競爭內容(生存加上高能耗,再加上資源有限)。

人性可分為單一人性、集體人性(烏合之眾)、時間空間人性(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周期、不同層級)。單一人性可以看【人性的弱點】,集體人性可看【烏合之眾】,時間空間結構人性可看【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生存和競爭內容,引導著碳基生命的前進演化。

國家這個天然的能量區域和人類生存的匹配度,決定了國家內容--宜居程度、規模程度。先天規模大的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競爭的底氣,競爭成敗圍繞著總規模上下波動。總規模大的,只要系統設計不太差,競爭勝出的概率極大;即使在效率增加的關鍵時段輸了,只要自己不亂陣腳,遲早還會贏回來的。

就如中國,優越的天然條件,造就中華民族挾人類文明發源地優勢遙遙領先,只是在農耕文明朝工業文明跨進進落後了三百年,現在又重新回來了,只要在可能的量子時代不掉隊(應該難掉隊了,因為當下全球化,全球各種資訊傳遞非常快;同時量子技術又要大量財富去支撐,當下全球沒有幾個國家能擁有大量財富),中國以國家為系統的競爭單位就會在世界強者之列。

競爭的最終目的和競爭過程是否相匹配,這應該是由前進演化的目的 和路徑決定的--層級優先決策機制--高層級目的決定低層級一切 。前進演化的最終目的就是「進」,要達到「進」路徑就是優勝劣汰,要優勝劣汰,那就必須有「眾」,有眾才有比,有比才有拼,有拼才有勝。所以前進演化的演算法就是多方拼殺,剩者勝出。所以要前進演化,那就必須多樣性。要達到多樣性,那就采用簡單參數的競爭模型,而不能采用多因子多參數的復雜的大模型,大模型基本上是和多樣性相矛盾的。

想清楚了這個,就明白了 為何人類大腦決策是簡單因子的小模型決策--為了不斷前進演化

人是透過感知器官感知外界,這些感知器官就是眼、耳、鼻、皮膚和神經。這些感知器官所判斷出的資訊關系到人類的七情六欲,而七性六欲又關系到人類的危險和安全方面的生死攸關的事,所以必須直接作出相應反應--人類億萬年以前生產工具原始階段,面對的幾乎都是關系的生死的事,所以這些七情六欲的事就刻進了人類的基因--優先決策優先反應。就如當下電腦演算法中的「小模型」--參數少,自然執行速度快,決策就快,相應地錯誤或失誤率也高。

隨著人類生產工具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安全性得到大大保障--即好多七情六欲相關的事並不影響到人類的生命,但基因裏的演算法沒有相應改變--即人類大腦決策機制還是小模型決策優先,而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好多場景已是非常復雜--參與的人數很多、持續的時間很長、影響的因子很多,這已是概率遊戲了,小模型決策並不合適,而是要采用多因子多參數的大模型。

這就是人類大腦歷史傳承下來的小模型決策去處理應該用大模型來處理的事件,就是這個錯配,讓絕大部份人努力一生,還是沒有起得應有的成績。

把人類、人性、人腦的思維模式三者統一起來,可以得出共性的結論;

人類自詡為高智商的高等動物,其實是非常膚淺的--受自己的七情六欲所蒙蔽,對大多問題淺嘗即止、只看表面不探究本質、滿足於感官刺激而不願意接受延遲滿足。

人類都是只有短暫記憶和淺表感知的,這樣的思維特征就使得對最近的經驗和記憶賦值最大,這樣加權平均下來,就形成了人類的 平面思維 和 線性思維 的思維模式。真實 社會是多維 的,我們目前的認知是四維的,即三維再加上時間維度;力的方向是直線和曲線交織在一起的,就以每個時點停下來,每個力的方向都是直線--離心力,脫離中心化約束,這個每一個時點,對宇宙天體來說是極微小極短的時點,但對有效生命不過50-60年(按10-70歲時段算)的人類來說是足夠長,所以人類基因中記住了這個直線運動的模式;但連續起來每一個急速脫離中心化勢力控制而作直線運動的力,在還沒有完全脫離中心化勢力控制之前,又在剛脫離的那一一剎那隨後的時點,又時刻被中心化勢力控制,所以又形成了向心力,離心力和向心力交織控制的結果,就是世界萬物連續狀態看都是 非線性運動 。

七情六欲所驅使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七情六欲本身,即七情六欲也是個具有靈性的生命體一樣--一切為了自己,為自己的行為是怎麽樣的呢?ALL IN,一次性全部投入,就如飛蛾撲火、癡情女子為愛粉身碎骨一樣,這就是為什麽搞地下工作的女子很少叛變的本質原因。

但自然世界的執行是持續、多因子、多參數的結果,就成為 概率世界 。ALL IN的行為模式自然在概率世界面前輸得永世翻身不了。

以平面思維看待層級社會、以線性思維應對非線性模式、以ALL IN模式處理概率事件--這就是這個世界絕大部份人錯誤失敗的根源--底層邏輯上的錯配,自然錯的不可挽救,失敗自然就是極大概率事件--這就是道 。

人類的思維特性,平面思維和線性思維模式的,實際上就是被演算法操縱--被自己的七情六欲操縱。

這個就是量子物理中的 波函數塌縮(Wave function collapse)。 在量子物理中,波函數描述了一個量子系統(如一個粒子)的所有可能狀態。這個系統在未被觀察時存在於所有可能狀態的「超級位置」。當我們進行觀測時,波函數「塌縮」,系統選擇了一個特定的狀態(比如粒子出現在一個特定位置), 一種模糊的分布,只在特定情況下變得明確。 對人來說,就是「七情六欲想要什麽,喜歡什麽,七情六欲就給你什麽」。

波函數塌縮發生在主觀意識的瞬間——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意識導致了波函數的塌縮。在觀點的另一個極端,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波函數的塌縮是虛構的。波函數從不塌縮,而是持續不斷地分裂成平行現實。

波函數塌縮是科學中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在雙縫實驗中,當不對粒子進行觀測時,粒子表現出波動性質,形成幹涉圖樣。然而,一旦進行觀測,粒子的行為就會改變,顯示出典型的粒子特性,表現為單個點的撞擊。

光子雙縫幹涉實驗中,當實驗人員無法知曉光子具體是從哪個縫隙飛到顯示器時,顯示器上會顯示出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證明光子象水波一樣,同時透過兩條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幹涉條紋。光子的波動性,使它有能力同時透過兩條縫。

如果在某條縫隙前安裝監測器,探測出光子是否經過這個縫隙,那顯示器上不會顯示幹涉條紋。這是因為光子受探測前,透過這個縫隙的概率只有50% 。受到探測時,波函數塌縮,透過這個縫隙的概率上升為100% 。自然無法用波函數來表示其運動軌跡。光子這時就不再具有波動性,只是以粒子的形態飛到顯示器前。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幹涉條紋。

這些實驗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光子或電子可以單個單個的發射。這樣並不會影響幹涉條紋的形成。這只有在粒子能同時透過雙縫才能行得通。

對於光子或電子單個單個發射的雙縫幹涉實驗解釋是:只要形成幹涉條紋,就證明粒子是作為波同時透過兩條縫,波函數存在。如果沒有形成幹涉條紋,就證明粒子是作為粒子,只透過其中一條縫,波函數塌縮。

這聽起來違反直覺,當我們從 「世界是模擬的」 的角度去理解量子物理的神秘現象時,例如在雙縫實驗中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就好像宇宙本身是根據某種節省資源的演算法執行的。這種解釋仿佛宇宙在沒有被觀測時為了效率而采用波動模式,就像一個巨大的計算系統試圖節約其運算資源一樣。這是一個值得哲學上思考的有趣概念, 但波函數塌縮的一般思想也可以在程式上實作。

在遊戲地圖的情況下,可以將整個未生成的地圖視為處於一種「超級位置」狀態,其中包含所有可能的地圖布局。當玩家移動並觸發地圖生成時,演算法就像波函數塌縮一樣選擇並建立一個特定的地圖區塊。這個過程是隨機的,但又遵循一致的規則(比如確保道路連貫),從而提供既隨機又連貫的結果。

【跟著感覺走】歌詞就如這個演算法所寫: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盡情揮灑自己的笑容\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留我;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藍天越來越近越來越溫柔\心情就像風一樣自由\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我;

跟著感覺走\讓它帶著我\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跟著感覺走\讓它帶著我\夢想的事哪裏都會有;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盡情揮灑自己的笑容\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留我.

【跟著感覺走】的歌詞,適合的人就是年輕或富有,不然就是喝高了或吸毒後所寫的。

這就是最真實的人性,是普適的絕大部份人一生的生存狀態。

下面是關於碳基生命的一些論述:

地球上的生命就是碳基生命,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地球上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具備相同的基本生化組織和遺傳密碼,並且以同樣的密碼形成同樣的胺基酸,這就說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來自於同一個祖先,科學家把這個祖先稱為是LUCA,那麽為什麽地球生命選擇了碳基生命?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碳元素具有穩定性,在我們的人體內,有百分之97的元素都是由六種元素組成,它們分別是碳、氫、氮、氧、磷、硫,還有少量的其它元素,比如說鈣鐵鋅等等,在地球生物中,占比最高的就是氧,不過氧元素無法以單質的形式存在,水在穩定細胞結構和功能方面的作用遠遠低於碳這種元素,所以科學家把地球生命成為是碳基生命,而且碳原子是最穩定的元素,相信很多朋友應該知道,在化學中,組成分子的結構就是原子。

原子之間想要相互影響需要一種特殊的化學鍵,這種化學鍵就是勾點,由於碳原子能夠同時鉤住四個原子,相對非常穩定,所以碳基生命誕生的概率很大,對於碳基生命來說, 只需要水就能夠作為生物分子的溶劑,而水的液態溫區達到了100攝氏度,也就是在0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之間,水都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這就使得生命出現的條件沒有那麽苛刻,在目前已知的星球中,沒有一顆星球擁有和地球一樣的環境,這是人類至今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的關鍵因素之一,由於碳的這種特性,它可以在許多不同的化學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生命體系中,碳通常與氧,氫,氮和其他元素結合,形成蛋白質,核酸,醣類和脂肪等有機化合物。這些分子構成了細胞膜、細胞質和核酸等重要的生物分子。此外,碳還在能量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作為葡萄糖的組成部份,是細胞內的能量來源。

除了碳之外,生命體系中還有其他元素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氫,氧和氮等元素。然而,由於碳的化學特性以及在生命體系中的廣泛套用,使得它成為生命的基礎元素。總之,碳是生命的基礎元素之一,因為它具有構建復雜有機分子的能力,並在細胞代謝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人類以及其他生命體系都是碳基生物的原因之一。

目前人類已知最強大的生命體就是矽基生命 ,和碳原子一樣,矽元素在宇宙中也是廣泛存在的,也屬於重元素,同樣能夠跟碳原子一樣形成長分子鏈,科學家認為由於矽元素的耐熱和耐高壓,由它們所構成的生命很可能生活在高溫和高壓的星球上面。

在沒有碳基DNA分子的情況下,矽基生命可能會用晶體網絡來傳遞和儲存資訊。矽基生命和碳基生命截然不同,在碳基生命的演化過程中,復雜有機分子的組合和自然選擇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矽基生命的演化更多依賴於其特殊的化學內容,矽基生命能夠透過矽建的形成和斷裂實作基因的復制和突變,這是矽基生命的前進演化機制,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矽基生命能夠在極端的環境中生存,比如說高溫、低溫、強酸、強堿等環境下生存,這是因為矽基生命的矽基鍵能夠在高溫下保持完整,矽基生命的潛在存在也與行星和衛星的特性有關。一些行星和衛星的表面含有豐富的矽元素,特別是巖石和礦物質的成分。這些矽基資源為矽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基礎條件,因為矽基生命需要大量的矽源來完成自身的生物過程。

(二)、自己。

透過上面分析,可以發現這世上大部份人是不愛思考的,如腦子是台機器的話,不到20歲,機器就開始生銹;不少人看起來很能吃苦,下煤礦、幹苦力、能在二班倒的流水線一幹就是幾年--這樣的吃苦都是被動吃苦,越這樣被動,被動的越久,腦子越是生銹;只要這些活計一停下來,他就喝酒、抽煙、打牌、刷短影片追幾年還結束不了的韓劇。

最可怕的是 腦子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邏輯鏈,別人對他耳提面命也叫醒不了他 !當你說的正知正見,超出了他的認知,他會本能拒絕;就算他勉強接受,也會有各種因素導致正知正見無法傳到;更有甚者,他憎恨你,仇視你,攻擊你。

弘一法師說:「任何人的勸阻都不會讓你大徹大悟,真正讓你如夢初醒、看透人情世故的,只有經歷吃虧、後悔和受傷。」

但是實際上絕大部份人,歷經磨難、屢撞南墻、經有一生,還是活在七情六欲控制的世界--這就是為什麽絕大部份人終極一生境遇都得不到大的改變的根本原因。

那些說人經歷多了就會悟的,都是心靈雞湯。絕大部份人所說的悟,並不是真悟,大多是因為年老了,身體不行了,折騰不起了,所以就消停了。

每個人都是自渡而不是他渡,也無法他渡!因果未到緣份未到,強行渡人,彼此消耗,終是耽誤了彼此的修行!天雨雖大不潤無根草,道法雖寬只渡有緣人!

說別人容易,解剖自己就是非常難的。

知道了人類的普遍性,明白了人類錯配的底層邏輯,看自己是哪一類呢?大模型還是小模型思維?結構思維還是平面思維。

再透過「一命二運三陰德四讀書五貴人」幾個維度給自己打分,自己先天的能量密度處於哪個階層,自己能做成什麽事,自己難做成什麽事,自己的人生行為模式應該怎麽走。

透過上面的過程,對自己的定位也應該相對清楚了,那就要在知彼後,去做事,去事上練,去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並不是完全知後才行,沒有人能完全知的,知了行,透過行再對知進行修正和完善甚至推翻,形成新的知,然後又去行,即知後行,行後知,來回往復,人生就是這一過程,活到老學到老。

真誠、善良、謙遜、多聽多做多問多思考、多請教。虛懷若谷這個成語的「谷」太智慧太形象了--別人講一句,馬上搶答並且還能無限延伸者,離谷太遠。

理解【道德經】真義的字眼就是水、谷、弱三個字。

二、知彼(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