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親密關系中的隱形裂痕:四步重築安全感與信任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親密關系無疑是我們最為珍視的財富之一。然而,正如陽光背後必有陰影,親密關系中也難免存在著一些不易察覺的隱形裂痕。這些裂痕,或許源於時間的侵蝕,或許源於彼此間的誤解,又或許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它們如同隱形的炸彈,隨時可能引爆,給親密關系帶來致命的打擊。
那麽,如何在親密關系中重建安全感與信任呢?這需要我們深入探索親密關系的本質,了解其中的隱形裂痕,並學會如何修復它們。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親密關系中的安全感與信任是相互依存的。 安全感是信任的基礎,而信任又是安全感的保障 。當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感到安全時,我們更容易相信對方;而當我們相信對方時,我們也會感到更加安全。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使得安全感與信任在親密關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看到許多人在親密關系中感到不安全和不信任。他們可能會因為對方的某些行為或言語而感到焦慮和不安,甚至會對這段關系產生懷疑和恐懼。這些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親密關系,還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那麽,為什麽親密關系中會出現這些隱形裂痕呢?這往往與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有著密切的關系。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會過度關註和依賴另一方,擔心伴侶會欺騙或離開自己。他們會患得患失,情緒化,不斷去確認伴侶的陪伴和保證,甚至動不動就啟動「威脅模式」,切斷一切關系。這種焦慮型依戀人格,是親密關系中隱形裂痕的主要來源。
在【幸福實驗室】這部心理學實驗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男孩和女孩相識12年,戀愛5年,但他們的感情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愈發深厚、堅固。相反,裂縫漸顯,矛盾叢生。透過「箱庭遊戲」這一心理學療法,我們可以一窺他們的內心世界。女孩透過不斷考驗男孩來確認他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而男孩則小心翼翼地應對,生怕下一步出了錯。但這樣的試探,並不能帶來預想中的安全感,反而將兩個人的關系越推越遠。
這個案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親密關系中的安全感與信任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建立的。一方不斷在試探和確認,而另一方則小心翼翼地應對,這樣的關系模式只會讓雙方都感到疲憊和無奈。我們需要學會放下內心的不安和不信任,用更加積極和健康的方式去建立親密關系。
學會分離關系 :親密關系中的雙方,既是彼此的依靠,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學會在親密關系中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給彼此留出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對方有機會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要過度幹涉對方的生活。正如古人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親密關系中,我們需要學會在保持和諧的同時,也尊重對方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向內尋求安全感 :安全感不是從他人身上獲得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們需要學會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透過閱讀、運動、旅行等方式,我們可以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和強大。這樣,我們就不需要過度依賴他人來獲得安全感,而是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直面真實的情緒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負面情緒,如焦慮、憤怒、悲傷等。這些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選擇逃避或壓抑它們。我們需要學會直面真實的情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脆弱。透過與他人交流、寫日記、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處理它們。正如古語所說:「勇者無懼,智者無憂。」只有當我們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放下過去,立足當下 :過去的經歷可能會對我們的親密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不能一直活在過去中。我們需要學會放下過去的傷痛和陰影,立足當下,重新開始。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原諒自己和對方過去的錯誤,同時也需要學會珍惜當下的幸福和美好。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未來。
建立全新的溝通模式 :良好的溝通是親密關系中安全感與信任的重要保障。我們需要學會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望。透過開放、誠實和尊重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對方,減少誤解和沖突。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在溝通中保持耐心和冷靜,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而做出傷害彼此的事情。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親密關系中的隱形裂痕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雙方的生活和工作,那麽尋求專業幫助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心理咨詢師或心理治療師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找到問題的根源,並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伴侶治療】中,丈夫這樣對治療師說道。他和妻子結婚11年,正面臨著嚴重的婚姻危機。在他看來,妻子總是在生氣,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裏、不依不饒。他愛妻子,也想讓妻子快樂起來。但後來才發現:想讓她快樂,是一件永遠不可能實作的事情。她可以一天給你打20個電話,不管你是否焦頭爛額,忙於處理工作。等你接聽電話時,又會聽到劈頭蓋臉的指責:「你去哪兒了?剛才在幹什麽?為什麽不接電話?」
這種焦慮型依戀人格的形成,往往與過往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們很容易就會把過去的情感創傷,帶到現在的親密關系中。包括之前的親密關系,包括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這些所有的經歷,都會逐漸塑造我們對伴侶、對婚姻的信念,以及對親密關系的應對模式。
其實,每個人在親密關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焦慮型依戀人格」。因為愛,所以擔心。這很正常,適度的「焦慮型依戀人格」無傷大雅,接納真實的自己即可。可如果已經影響到了親密關系的穩定,就要試著做出調整了。
下面的4個小建議,希望能讓你有所收獲:
學會分離關系 :他是他,你是你。你們可以分享生活,共同經歷一切的美好。但也要給彼此,留出一些時間和空間。你們不是連體嬰,而是兩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你不是因為愛上一個人才變得完整,而是愛上一個人,想跟他分享你完整的世界。」
向內尋求安全感 :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與其在他人身上尋求安全感,不如豐富自身,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在閱讀中汲取豐盈的力量,在運動中收獲熱愛和陽光。做自己的小太陽,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光源,也能活成自己的一道光。
直面真實的情緒 :有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讓情緒失控。困擾你的並不是你的情緒,而是處理情緒的方式。接納真實的自己,與自己的情緒、人格和解。直面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
放下過去,立足當下 :將過往清零,重新開始,確實很難。可我們要過的是當下,是未來。過去的傷痕、痛苦,盡量讓它過去吧。我們可以試著在親密關系中,建立出一種全新的情感反應模式。它不是對過往傷痛的應激,而是兩個人在長久的相處中,磨合出的默契與共識。
在【獨居日記】中,詩人梅·薩藤曾寫道:「你要去和焦慮做鬥爭,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在親密關系中,一旦你的關註點只集中於對方是否愛自己,對方在做什麽,對方在想什麽。你的主動權也就一並交給了對方。你會因為他的一句話惴惴不安;會因為他的一個行為疑神疑鬼。忘記了其實自己也是這段關系的主角之一。忘記了註重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誠然,焦慮型依戀人格的形成,和過往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但人類很神奇的點就在於,我們是會成長的。已經身經百戰的我們,是有力量去擁抱內心那個曾受傷過的自己,是有勇氣去面對可能出現的考驗和難題的。從現在開始,不妨試著把註意力重新拉回到自己身上。你是值得被愛的,也是一定會被愛的。不只是為了親密關系,甚至不只是為了接下來的人生。更重要的,是為了你的每一個瞬間。
點亮【在看】,拿回自己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