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毀掉你的,不是內耗,而是全能自戀

2024-01-05情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 做什麽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做不到就會很自責;

  • 每次做事情都是一邊拖延一邊焦慮;

  • 別人隨口一句誇獎或者批評的話,會在心裏反復琢磨;

  • 有很多想法,但就是找各種借口不行動;
  • 內心拉扯,每一次都嚴重內耗,過得又累又emo。

    如果你就是如此,不妨來讀下這本【深度關系】。

    這是心理學作家武誌紅老師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裏,武誌紅提出了一個論斷——

    如果你頻頻出現上述情況,那麽你很有可能已深陷在「全能自戀」的陷阱之中。

    什麽是「全能自戀」

    什麽是「全能自戀」?

    武誌紅老師解釋道,「全能自戀」就是陷入一種錯誤的自我認知之中。

    在全能自戀者眼中,自己的形象是完美無瑕、無所不能的,優秀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一旦事與願違,他們就開始崩潰。

    書中分享了一個案例。

    有個學生,來找武誌紅老師咨詢。這位學生所遇到的困境是,他每次考試都覺得自己能考滿分。

    在他的想象裏,自己不僅門門功課優秀,而且文體雙開花,哪個方面都是佼佼者;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同學眼中的大學霸,父母的驕傲與自豪。

    乍一看似乎是一種昂揚的自信,然而武誌紅老師指出,實際上這個孩子已經陷入了「全能自戀」的狀態之中。

    他對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失去了精準的認知,全憑自己想象出來的「成就」在構建自我。所以,當他在現實中看到自己的真實成績總是徘徊在及格邊緣時,馬上就崩潰了。

    他極度羞恥,不停地責怪自己,陷入了徹底無助的痛苦境地之中,這就是他來求助武誌紅的原因。

    自戀——失敗——崩潰,幾乎是「全能自戀」者必經的磨難。

    因為虛構出來的幻夢無論多麽絢麗,總有醒來的那一刻。

    每個在自戀心態裏策馬奔騰的人,幾乎都預定了一個四崩五裂的結局。

    除此,全能自戀還有另一個常見的表現,叫「聖人邏輯」。

    就是透過壓制欲望,去當一個無欲無求的大英雄。

    在書中,武誌紅老師指出,這類代表最典型的就是嶽飛。

    嶽武穆在後背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一生赤誠到了極致。他可以接納殺死弟弟的敵軍將領,兒子嶽雲犯下錯誤,嶽飛總是重罰,而立功時,他卻隱瞞不報。

    嶽飛不僅自己追求崇高,還想推動皇帝也去追求崇高。

    他對已不能生育的宋高宗提出「立儲君」的建議,並且高喊要迎回二聖,也就是皇帝的父親和哥哥。

    從嶽飛的視角,他忠君愛國,勸皇帝早立皇儲避免奪嫡之亂,同時迎回父兄一雪靖康之恥,這一點問題沒有呀。

    但皇上這,已不禁捏了一大把冷汗,武將議論皇儲(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麽?),還要迎回我的哥哥與父親來動搖我的皇位,居心何在?

    宋高宗可不想當什麽聖人,對收復失地欲望也不強,就想當個太平天子偏安一方。

    就這樣,一生精忠的嶽飛為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所以人一旦陷入「全能自戀」,往往最後就是給自己帶來不好的結局。

    因為外在的人和事,常常無法如我們所願。

    所謂完美,不過是一種理想主義。

    泡沫碎裂後,徒留的是一地狼藉。

    「全能自戀」操控下的人性關系

    當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很多沖突,根源就來自全能自戀。

    書裏武誌紅老師分享了另一個案例——

    有個孩子不喜歡吃韭菜,跟媽媽也說過很多次,可媽媽依然繼續用韭菜做飯,有一天,孩子受不了了,大喊:

    「我說了很多次,我不吃韭菜!」

    當時那位媽媽的反應是,震驚地反問孩子:「你不是一直喜歡吃韭菜嗎?」

    然後這位媽媽問完,還是照常用韭菜做飯,對孩子的哭訴不置可否。

    為什麽孩子說了那麽多遍,媽媽依然記不住?

    原因在於,咱們很多東亞家庭中的「聽話哲學」,其實就是父母全能自戀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須聽我的,不然就會受懲罰。

    案例中的孩子一旦表達自我,其實就是在破壞母親全能自戀的需求。

    於是母親為了保持所掌握的權力感,便選擇性地忽略掉孩子的意見。

    「你聽我的話」遠勝過孩子的幸福。

    於是自此,孩子的自我被漸漸扼殺。

    而一個沒有自我的人,長大後,往往會在親密關系中成為「巨嬰」。

    「媽寶男」就是一個典型的表現。

    在母子關系中,媽寶男屬於被掌控者,看上去享受所有的照顧,實際上,每一次母親的照顧,都是對「獨立自我」的扼殺。

    其實很多「媽寶男」內心早就積蓄了對母親的不滿,但又會因為孝順而產生愧疚,不敢和母親疏遠。

    兩相矛盾下的痛苦,媽寶男全都發泄到了伴侶身上。

    比如【二十四孝】中,孟子和海瑞非常孝順母親,但對妻子的態度卻很差。有次,孟子只是覺得妻子蹲在地上的姿勢不雅觀,就想要休妻。

    這是媽寶男共有的一個心理,既然無法對母親這個「好媽媽」疏遠,那就對妻子毫無理由地指責,把心中對母親的不滿宣泄出去。

    相當於自己在親密關系裏,親手搞破壞,傷人又傷己。

    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雙輸」。

    人性座標系:了解自己的開始

    所以,想要在現實中,與他人、與事物建立深度的關系,獲得幸福快樂,那就要打破全能自戀的枷鎖。

    書中,武誌紅提出了一個很實用的概念「人性座標系」,橫軸代表關系維度,包括性感、道德;縱軸代表自戀維度,包括權力、力量。

    根據自戀、關系兩個維度的強弱,他將人性劃分為了四個維度:

    第一象限:既強大,又有善意和愛意;

    第二象限:強大,但有惡意和恨意;

    第三象限:既虛弱,又有惡意和恨意;

    第四象限:虛弱,但有善意和愛意。

    武誌紅老師指出——

    每個人都要試圖學著去擁抱人性座標系的所有位置,人性的圓滿要比人性的好壞重要很多。

    同時,因為人天生就是喜歡自我欣賞的,所以從自戀維度進入到關系維度必然是極為不易的。

    在書中,武誌紅老師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們提出了4個主要建議:

    (1)接受自己好,也要接受自己不好。

    不要和人性較勁,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

    自戀、自私是人性的一部份。

    如果對人性抱有理想化的期望,希望自己只有光明的一面而毫無陰暗,這相當於直接否定掉自我,主動當「聖母」。

    必然會無比辛苦。

    而當我們學會了允許「我不好」,也就意味著,承認自己、他人的自私。從而在關系維度中,表達恨和攻擊性,讓自己的情緒不會淤積。

    同時,承認自己的有限性,也就不必為偶爾的散漫和偷懶,而心懷愧疚。

    (2)理解拖延,享受慢下來。

    經常拖延的人,往往內心存在一個指令官和一個執行者,只要發出指令,就要完美執行,可如果完美執行了,就意味著徹底服從,自我就會產生一種「被消滅」的感覺。

    其實,拖延的本質是想證明「我是我自己,而不是指令官的奴隸」。

    理解了這一點,就不必將拖延完全視為不好,咱們要學會將時間「浪費」在發呆這類看似無用卻美好的事物上。

    享受高效率工作之外,存在的另一種生命之美。

    (3)別做濫好人。

    書中指出,濫好人有個特質,就是用「自我犧牲」來獲得道德上「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進而滿足全能自戀的心態。

    然而殘酷的是,假如你這樣做,往往是得不到滿足,還會感到很孤獨,因為真正的關系是兩個人都存在著,而不是一方消失去滿足另一方。

    所以,要警惕濫好人這種「自虐情結」,不要讓生命在時間裏空耗。

    (4)感到焦慮失控時,就做做家務吧。

    我們之所以感到焦慮,是因為擔心某件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甚至是破壞。

    當開始做家務、打掃衛生時,就會從焦慮的想象中暫時抽離,回到現實生活,努力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證明我們有能力照顧自己,從而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重新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去對抗焦慮。

    回溯【深度關系】的開篇,那裏問了一個問題:

    一個人的心理到底怎麽才算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的答案很簡單,只有四個字——自信、熱情。

    而要樹立真正的自信,要擁有赤誠的熱情,我們首先要跨越的就是全能自戀這道屏障。

    要進入到真實世界中,用真實的「我」和真實的「你」,深度碰撞,建立關系。

    當然,這個過程必然會艱難又漫長。

    正如畢淑敏老師所說:「突破是一個過程,首先經歷心智的拘禁,繼而是行動的恐慌,最後是成功的喜悅。」

    只要勇於邁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

    相反,如果只是蜷縮在想象中,活在大腦中的「我」,感知到的都是權力的強弱、地位的高低,每天必然活得焦慮又脆弱。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人生就如一場試驗,只有親身參與其中,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參與得越多,我們離幸福,就越近。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