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阿迪的boost,Nike的zoom,還有亞瑟士的gel同價位有都穿過的麽,想入手慢跑用哪個腳感更好一點?

2018-12-10時尚

純文字,直接說結論。

先解釋下這些中底科技的具體情況——

Boost、zoom air、gel都只是一種科技/材質的統稱,還有各種細分。

boost有「高級」和「低階」的區分(當然用在專業運動產品上的基本都是那種高級的,低階的肉眼看和摸,顆粒感沒那麽明顯),然後boost也有不同密度,比如boost light,相比常見的boost,腳感就要硬彈得多。

然後boost這種材質,用量多少,腳感的區別是很明顯很明顯的。

比如adizero系列,從名字看就是偏輕快的類別,通常是偏一定速度的跑步訓練用鞋/比賽用鞋(代表性的boston、tempo、adios等鞋款),同樣是boost,用量少的話,緩震回彈感並不會那麽明顯,只是夠用而已。而ultra boost、pure boost之類,中底使用的boost體積就會大很多,緩沖感也會明顯很多(當然重量也就上去了);

zoom air,不同形狀/體積/氣壓、用在不同用途的鞋上,腳感差別是很大的。

zoom air也是nike氣墊裏形狀最多的,全掌整片、馬蹄形、六邊形、前掌分片……氣壓不同的同時,厚度還有各種區別,反正都是zoom,差別大了去了。

比如nike用在飛馬(pegasus)上,男款的氣壓就要比女款更高(男款20、女款15PSI)。可以理解成男性力量/體重更大,氣壓更高緩震腳感會更明顯些,而女款就相對不需要那麽高的氣壓(也會更柔軟些)。

但zoom air只是nike用在跑鞋中底中間的核心技術,它往往需要其他材質「包裹」著(那種外露全掌zoom除外,比如zoom allout)。近幾年的zoom跑鞋,最常用的搭配是react、cushlon、Phylon、露娜等等——它們對腳感也起到很大作用,光說zoom就有點偏頗了;

亞瑟士近幾年其實在不斷降低gel的用量體積和種類,用在專業跑鞋上近年的gel種類較少(我數過亞瑟士官方內部資料,至今起碼有過20+種不同效能和形態的gel)。而亞瑟士減少gel的量,一方面是為了更輕量化(gel本身重量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基於eva材質的flytefoam已經用了很多年,就緩震效果而言調校的也很好了,如果只是很小體積的gel,其實不會有那麽明顯的腳感差別(尤其對小體重/腿部力量較弱者而言)。

所以這兩年,亞瑟士使用gel最經典的鞋款,比如nimbus(比如以後的kayano),都專門推出了沒有gel的lyte版本,緩震未必下降很多,卻重量更輕,也更便宜些。

再說腳感——

其實要看明白了上面,就知道這問題太廣泛了,完全沒有針對性,很難回答。只能說個最通性的(還不一定很準確)。主觀的評價:

boost緩震表現很好,回彈稍微弱些(且很多adidas的嚴肅跑鞋還未必是全掌Boost,也會搭配其它材料,boost只是3/4掌);

zoom的形變相對很明顯,因而腳感會更彈,腳底也更容易感覺到踩到彈性物體壓縮-形變-回彈的過程,尤其是和react搭配後。但也會有人認為,zoom的穩定性並沒有那麽好(盡管用在跑鞋上的zoom已經很薄了),穿久了有些人會覺得腳底/足弓酸;

gel說真的,因為只是用在局部,更多的腳感其實是來自中底的flytefoam,當你稍微刻意(用後跟落地之類)感受,才會明顯些。gel本身基本可以認為是沒有回彈性的,但緩震是最好的,且穩定性極高。用在前掌和後跟的gel是兩種,前掌更彈,後者更軟。

說回來——

中底效能是一雙鞋最關鍵的部份,但其它的穿著感,比如鞋面舒適度、支撐性、保護性、以及是否適合你當下的用途,同樣很重要——不要太誇大中底某個材質的效果,何況它們不同調教搭配後,最終呈現出的腳感千差萬別。

多數慢跑鞋通常也會在使用2、300公裏後中底變得更合腳(尤其是那些基於eva材質的)。有條件,還是盡量去實體店,穿上感覺一下。網上看各種腳感對比,都不如自己實際試穿來的靠譜。千人千腳,任何穿著體驗都僅供參考。

跑鞋「踩屎感強」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