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PDAU康復前沿】肩胛骨運動障礙

2024-08-13健身

肩胛骨在肩部運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動作鏈中非常重要,透過 協調肌肉活動 ,手臂能夠完成各種任務;

同時能有效地從身體核心和大肌肉群 傳遞能量 到手臂小肌肉群,這對於運動的高效性非常重要。


當肩胛骨出現運動障礙時,肩部及上肢功能都會受到影響。盡管現階段我們對此已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對於影響整個肩部功能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肩胛骨運動障礙

造成影響機制不明確的原因主要和肩胛骨功能的三個關鍵特性有關:

1.肩胛骨上附著的肌肉協同工作,使得手臂在運動時能夠同時啟用、保持穩定,因此不同的人在做相同動作時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

2.胸廓呈橢圓形,作用在肩胛骨上的肌肉纖維走向具有多樣性,使得肩胛骨不能在單一平面上移動(如下圖);

3.肩胛骨可以做復雜的旋轉和平移動作,這對於手臂和肩胛骨協調運動非常重要。其中肩胛骨和盂肱關節的協調叫做肩肱節律(如下圖),是上肢功能正常進行的基礎。

當前 主流理論 認為:當肩胛骨運動障礙是由於肩關節的關節盂與肱骨之間的耦合關系發生改變而出現時,手臂的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動態手臂運動期間,肩胛骨運動障礙的 臨床表現 包括:

  • 肩胛骨內側緣或下側邊緣顯著突出;

  • 肩胛骨在擡高手臂時異常上擡或聳肩;

  • 肩胛骨在手臂放下時快速下回旋。
  • 只有透過相關的試驗才能明確肩胛骨損傷的具體位置與功能障礙。

    肩胛骨運動障礙試驗

    試驗動作:被測者將手臂向前擡起至最大高度,然後放下,重復 3-5 次。

    *如果檢查者不確定肩胛骨是否出現突出的運動改變,可以要求患者重復進行此試驗:

    可以舉3-5磅重物或重復10次手臂擡高——增加的重量和額外的重復動作,可能有助於檢查者在被測者完成需要改變上肢運動方向的動作時發現肩胛骨功能障礙。

    試驗觀察:癥狀側肩胛骨內側緣是否突出。

    若上述試驗陽性,則說明存在肩胛骨運動障礙,這時我們需要考慮以下三組肌肉,分別是前鋸肌、斜方肌和菱形肌,相關測試如下:

    前鋸肌抗阻測試

    在手臂屈曲至130°時對前鋸肌進行前屈抗阻:

    斜方肌中下部抗阻測試

    手臂外展至130-150°時對斜方肌中下部進行伸展抗阻:

    菱形肌抗阻測試

    手臂水平外展時進行伸展抗阻:

    這些測試的獨特之處在於: 臨床物理治療師會改變患者的體位及手臂位置,以觀察肩胛骨的動態變化

    如果在不同體位下進行肌力檢查,發現肩胛骨出現明顯的位置改變,這可能表明患者肩胛骨周圍肌肉存在肌力不足的問題。

    此外,我們可以透過「肩胛骨輔助試驗」來判斷患者肩部癥狀是否是由於肩胛骨功能障礙引起的。

    肩胛骨輔助試驗

    動作:患者舉起手臂時,檢查者對肩胛下角內側施加壓力,協助肩胛骨向上旋轉和後傾。

    目的:評估肩胛骨在肩部疼痛中的作用。

    如果測試中患者手臂運動時疼痛減輕、並且活動範圍增加,即為測試結果陽性的表現。

    肩胛骨後縮試驗

    動作:檢查者將患者患側肩胛骨內側邊緣穩定在後縮位置,然後重新測試患者的手臂力量。

    目的:評估肩胛骨在肩袖肌群力量中的作用。

    如果在肩胛骨後縮測試中肩袖肌群力量增強,意味著肩胛骨的位置和運動,對於肩袖肌群的協調和功能很重要,表明肩胛骨在提供支持和穩定性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低位劃船試驗

    動作:患者手臂處於肱骨微伸展位、抵抗測試者施加的阻力;

    隨後令患者收縮臀肌,同時對手臂遠端施加相同的阻力,觀察肌力是否增強。

    目的:評估髖關節和核心肌肉對肩部肌肉力量的影響。

    清楚肩胛骨相關運動與功能的測試方法後,就需要根據結果進行針對性治療。

    肩痛的治療思路

    傳統肩部康復的缺陷

    1.肩關節手法治療和關節活動度訓練,並不能長期解決肩關節癥狀和功能障礙的問題:

    手法治療後疼痛得到有效緩解,所以短時間內運動功能會提高;手法作用並不是改變組織結構、增大肩部活動範圍和活動能力。

    2.肩部肌肉"孤立"的力量訓練並不能解決肩關節功能問題:

    只進行肩部某塊肌肉的"孤立"訓練可能會造成肩部錯誤的運動模式,從而影響康復療效。

    由此可見, 肩胛骨運動控制能力的提高 是解決肩胛骨功能障礙問題的關鍵,對此我們可以進行本體感覺輸入訓練和體位變化訓練,具體如下:

    本體感覺輸入訓練

    缺乏視覺反饋: 肩胛骨位於背部,執行上肢訓練時缺乏視覺反饋可能導致運動模式的改變和肩胛骨運動障礙。

    解決方法:有意識地"調整"肩胛骨的位置可以增加肩胛肌的活動、並改善肩胛骨的運動,例如使用雙面鏡。

    增加不同的感覺輸入: 不同類別的感覺輸入(視覺、聽覺、觸覺、關節位置覺等反饋)已被證明對改善肩胛骨的肌肉活動和定位有積極作用。

    將肩胛骨視為上肢動力鏈中的一個環節,使用上述反饋方法有助於重新建立對肩胛骨的控制,它涉及到動力鏈中的順序啟用。

    體位變化訓練

    該訓練以運動控制為重點,提倡采用一種綜合性的方法:令患者在坐或站立姿勢下鍛煉、 學習和執行需要整個動力鏈協同工作的運動模式

    迄今為止,已經透過專家意見和共識檔提出了 支持運動控制和基於動力鏈的康復方法的臨床建議

  • 短杠桿訓練——逐步增加肌肉負荷(Short lever progression);

  • 優先選擇坐姿和站姿進行肩部鍛煉;

  • 按照關節活動度、運動控制、肌肉力量(如有必要)和肌肉耐力的順序進行治療;

  • 康復後期可以使用較長的杠桿動作;

  • 回歸運動前進行爆發式訓練動作。
  • 接下來我們將具體講述短杠桿訓練動作。

    肩胛骨運動控制和動力鏈康復治療

    短杠桿訓練——第一階段

    患者手臂從內收位置開始,訓練時不需要擡高或外展。

    1.肩胛骨有意識矯正動作:

    患者站立並主動「擠緊肩胛骨」,利用鏡子或流動通訊器材可幫助患者觀察正確的肩胛骨位置。

    2.低位劃船動作:

    起始姿勢: 站立、微屈治療側膝關節;患者進行對側髖部和軀幹的伸展以促進肩胛骨復位。

    目的: 這種早期幹預是指在康復早期階段,透過調整肩胛骨位置,讓身體開始使用主要的肌肉鏈來協調肌肉活動,以便更好地進行康復訓練。

    康復時期: 肩胛骨功能障礙的前4-6周,應避免聳肩或肩胛骨擡高等動作。

    原因: 康復過程中,我們希望各肌肉協調恢復活動,而不是過度依賴某一塊肌肉。 過度刺激上斜方肌可能會延遲肩胛骨肌肉啟用平衡後的恢復

    上斜方肌較大,它的過度活躍可能會"壓倒"其他肌肉的活動,導致肩胛骨周圍肌肉協調失衡,因此在康復早期階段,避免過度刺激上斜方肌。


    此外在第一階段也有對應的動態動作,例如 側身扭轉動作

    患者站立,手臂靠近身體,手掌放在肚子前,就像被肩帶固定一樣,身體處於屈曲狀態(圖a);

    然後患者伸展臀部、伸展並扭轉身體,促進肩胛骨向內平移和回縮(圖b)。

    還有 「遇到搶劫犯後的投降動作」

    這個動作要求患者從軀幹屈曲、屈髖、雙上肢微屈的狀態下(圖a),透過伸展上臂、屈肘的方式移動到達身體直立位置(圖b)。

    若患者在第一階段的短杠桿動作訓練中癥狀沒有加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即動態性訓練。

    短杠桿訓練——第二階段

    前期:肩關節前屈或外展30°-45°;

    後期:肩關節前屈或外展90°。

    初始劑量建議:5-10次/組,重復1-2組,無阻力;隨著康復進展,可逐漸增加組數和重復次數、逐漸增加阻力。

    1.側身扭轉動作-進階Ⅰ:

    患者站立,手臂、身體屈曲(圖a);然後患者伸展臀部、伸展並扭轉身體,以促進肩胛骨向內平移和回縮(圖b)。

    2.側身扭轉動作-進階Ⅱ:

    手臂外展90°(圖a);透過身體扭轉和伸髖同時縮肩胛骨並內收手臂的動作進行(圖b)。

    訓練註意事項

    訓練過程中可以介入各種形式的反饋,例如口頭反饋、視覺反饋、觸覺反饋、電刺激反饋等,研究已經證實這些對臨床治療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可 根據適合患者的情況來選擇反饋形式

    同時註意,如果給患者過多反饋容易造成依賴、反而不利於他們自己學習,所以要適度控制反饋的次數和強度,讓患者有機會自己練習和學習。

    肩胛骨運動障礙是導致肩部功能障礙的因素,應該透過全面的身體體格檢查來辨識。體格檢查 不要只關註病理解剖學原因 ,還要 結合醫生的經驗和最新研究來確定肩胛骨對肩部功能障礙的影響

    同時應重新考慮肩關節的康復方法,將 提高肩胛骨運動控制作為主要目標 ,而不僅是增加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