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雜談意拳功法中「球」意念的套用

2024-02-13健身

意拳區別於其他拳派的顯著特點是廢除了沿襲數百年的套路和固定招法,使人的精神意識不再受到束縛,既註重鍛煉形體,又特別註重人體神經系統的訓練。

意拳強調有意識的運用精神假借,借以激發自身潛在的條件反射,從而調整全身機能,建立新的條件反射,使精神和肢體高度協調統一,再進一步就要使自我與大自然高度協調,充分發揮人體潛在的能量。說白了,就是透過意念訓練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與自身的本能運動,提高人體神經系統支配肌纖維的能力,極大地挖掘人體的整體勁力。

形意拳的前身-心意拳就非常註重意念訓練,如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拉錨斷繩,一鬥碎碑等諸多勁意。而意拳不僅在訓練方法上有了較大變化,更是巧妙運用自然界萬物作為意念假借物來配合相應的功法訓練,如皮筋、水、泥漿、風、樹、球就是意拳中常用的意念。運用不同的意念假借物在訓練中所求得的拳勁效果是不同的。如:全身各部位之間的細小皮筋相連是為了強化全身整體相爭相合,充分利用人體重量和慣性;身體各部位與外界假借物之間的皮筋相連是為了將身體的整勁充分釋放出來,給對手產生相應得攻擊效果。水、泥漿、風、樹意念的運用均是為了求取意中力,培養整體同動時的協調能力,由身體各關節部位的肌肉協調達到動作協調,進而達到勁力的協調,即身體整勁的充分體現,下面就「球」意念在意拳功法訓練中的運用談一下體會。

在平步撐抱樁初級訓練階段,可以運用三個「球」的意念。如雙臂懷抱一「球」,只是抱住即可,隨著功力的加深,可以假借為皮球、木球、鐵球。雙臂與胸腹共同抱球,頭微微領起,兩腿之間夾裹一「球」,求得兩腿的撐裹力。在練習發力時,特別是拳法發力和旋轉發力時,可意念假借雙腿夾球快速搓動,使勁力傳導升騰起來,同時意念假借臀部下坐一「球」,腰、臀部後靠下坐,練習有得,發力時就會產生向前、向上的起勁。開始時意念是一個氣球,似坐非坐,有坐意即可,進一步練習,意念假設坐一皮球,體會一下皮球的彈性,找一找是否能夠隨時起、隨時坐(這就是前、後發力的勁力練習),在練習向後的各種發力時,意念瞬間將臀下大石球坐入泥土之中(如扶按、鉤掛、分掛和旋法發力等),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大整體後靠下坐之力。

在平步托抱樁中,開始意念為雙手臂托抱一氣球,體會全身環抱、托抱之力,進一步練習,則要使意念中的球具備一定重量,這樣雙臂就要貫註意力,微微摸索托抱之力,這種托抱之力要配合頭部的上領,背的後靠和腿部的上蹬來實作。求得的這種托抱之力是平步撐抱樁撐抱勁力的基礎,由上托之力變為撐抱樁的向懷中的抱力,向中心軸的抱力不變。所以,托抱是撐抱的基礎。再者撐抱樁通常說要撐三抱七,以我體會是只練抱、不練撐,抱力大,撐力自然有,撐只是抱的副產品。就像皮球一樣,內部的氣壓產生撐力,氣體有突破球皮而出的勢能,而球皮是抱力的執行者,球只有具備一定的氣壓,而球皮具有足夠的韌性,球才能具有較強的彈性,若是氣壓大而球皮韌性不夠就會破裂,所以求抱自然得撐,抱是過程,而撐是結果,就像站樁一樣,不用力自然增力,一用力反而沒有長力的希望了,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逆向思維」。

平抱樁或推托樁則是在撐抱樁的基礎上,加上平抱一球或推托一球的意念,同時還要有坐、夾球的意念。再有下頜夾一小球,腋下夾球,五指扣球等球意念的運用,對於訓練勁力的飽滿具有明顯的作用。經過一定時間這種意念的練習,就會使身體各關節形成「拱形」的習慣定形,無意也定型,達到動作的自動化。在樁功的深入階段也可意想自身如一個碩大之球,頭頂天,腳踏地,前撐裏抱自然界萬物,後靠大山,支撐八面,充滿太倉,求得精神和意念的放大和自身的渾圓如一。

在試力練習時,「球」的意念也就在樁的基礎上賦予了一定的運動效能,或推拉球、提按球、旋動球、擠合球等。如在扶按球試力中,雙臂上提下按大球,調動全身意力與之配合,求得向前、向上擠合與向後外分、下按之力,在練習扶按球發力時,雙臂似把扶按之球很脆的拍進土裏,臀部所坐之球似一下坐進土裏。在前發力時雙臂保持抱球意念,雙手似向高遠處拋球,像打籃球投籃一樣。在鉤掛、分掛試力時,要保持雙臂抱球的飽滿撐抱力,不可扁,前推時雙臂似粘一大球前推;旋法試力是把一大球從前方帶回身前,旋到身體一側再向前推出,發力時是快速把大球回旋甩至一側後方。搖法則是大球向我撞來,引帶偏離我方身體後再向前推出。在雙推手環繞單獨練習時,可意念雙臂纏裹一球,均勻捲動,不可滑掉,又要控制其平衡轉動,所以,在試力和發力中均可以運用到「球」的意念。

在推手時把對方當成」球」,使自己形成「球」一樣的勁力。在推手時各關節曲折處猶如夾球,肘關節要勁力飽滿,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攻守兼備。在與對方手臂的接觸點上,有時需要手腕擰裹上揚或曲腕勾手、或鉤掛時突出拇指一側彎曲等等,根據搭手的不同情況用手腕和小臂曲折的凸面去接「點」。這裏邊有一個力點轉換的問題,與對方一接手,在接觸點不變的情況下,避開對方來力的頂峰-勁頭的正面,轉接頂峰周圍,即接側點,利用側點(側點是對方不得力之處)控制對方的勁源,並由側點向對方的重心發動攻擊,偏帶、鉤掛、扶按、旋動對方這個「大球「,乘機發力。讓對手總是感到托著、按著一個球,力量落不到實處,好象一用力就「空」,像在泥地裏失足滑到一樣;一按對方就被膨脹彈起,腳底發空,猶如一個球總是圍繞自己在各方向上捲動並時刻威脅而變幻莫測,很難找到對方的中心和重心。

把對方當成一個「大球」,我方雙手臂不論擰裹鉆翻,如何變化都要意在揉動、控制眼前這個球,意力點指向這個球的中心。這個球極有可能隨時向我撞來,我方要因勢利導、順勢而變,像包裹大球一樣,要包裹住對方的意力點,籠罩住對方的雙腳、雙手、頭及身體的各部位,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對方的進攻,及時消化對方的攻擊勁力。不論我雙手臂在環繞的上下、左右、前後的每一個空間位置都要若有若無地指向這個「大球」的中心,時刻威脅對方的要害部位,使對方不敢脫手亂打。

在意拳拳法發力時為了充分體現出「一動全身轉」的整體效應,也可以運用「抱球」、「抱樹「的意念,要雙臂、胸腹、兩腿的內側都要抱,整個身體都要「包裹」,不要只是簡單的雙臂抱。要」頭頂天「-上領、腳蹬地「如鉆」,整體「抱球、抱樹」擰轉,猶如雙肩平園上的一「點」飛速脫離圓(運動軌跡如圓上的切線)而投擲,此點與周身各處相爭、與天地和自然界萬物相爭。

在鉆拳發力時,意念兩臂和周身懷抱一球快速揉動、滾搓,保持雙臂的飽滿間架,攻防合一,有效利用整體間架轉動防守和發力。栽拳發力也同鉆拳發力一樣,只是揉動球的身體部位有區別而已。在橫拳發力時也要著意體會在整體「抱」的基礎上,雙臂搭扶在身前一個大球上。右橫拳發力時,左臂向左回揉帶大球,右肘下及大小臂下側向前、向左方快速搓滾大球,胸腹肩胯均內裹催動大球快速轉動,時刻保持雙肘、雙臂的相爭相合;直拳練習也可參照橫拳練習。在拳法發力時適當運用「球」的意念,可以增加整體相合的能力,增加下肢的蹬彈力,達到增大打擊效果的目的。

以上所談「球」意念的運用,只是意拳訓練的初級階段,待形成一定習慣後就可以摒棄這種意念,著意體會天人合一、與大自然萬物合一的意感,充分挖掘人體潛在能量,深入思悟王薌齋先生「假借宇宙無窮力」的內在精神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