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林維平丨品碧湘街的剁辣椒,懂湖南人的熱情豪爽

2024-02-07美食

辣椒伴隨著湖南人的一日三餐,融進了日常的柴米油鹽。湖南人,一餐無辣便索然無味,一日無辣則失魂落魄。從鮮紅的辣椒中,讀懂湖南人熱情、豪爽、剛烈的性格;從鮮紅的辣椒中,讀懂湖南人務實擔當、開拓進取的個性;從鮮紅的辣椒中,讀懂湖南人是非分明、剛正不阿的精神。下面要說的主人翁,就是一對在長沙碧湘街,用誠心收獲愛辣人的心,勵誌創業夫妻的故事。

湘軍剁辣椒。圖/林維平

「湘軍剁辣椒」創始人鄭建軍、龔湘夫婦。圖/林維平

碧湘街,是長沙市一條繁華街道,它的名字來源於楚國的歷史。五代十國時期,馬殷、馬希範父子建立楚國,都城長沙,修建了碧湘宮。馬楚雖然僅存44年,作為當時富有的國家,留下大量建築和地名。到元代,碧湘宮被廢,原址修建許多民居,遂改名為碧湘街,成為長沙人生活的一部份。

上碧湘街夜景。圖/林維平

書院路改造時,碧湘街被切開,分成上、下兩條街。東段是上碧湘街,成了"南門口菜市場";西段是下碧湘街,稍微冷清一些。幾百米長的上碧湘街,聚滿老店,隨便打聽都有幾十年歷史。充分代表湖南人火辣性格的"湘軍剁辣椒",手藝代代相傳。從開店到關門,15平方米的店面,顧客每天絡繹不絕。

愛吃剁辣椒的長沙人每天光臨店面。圖/林維平

故事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說起。1998年,鄭建軍承襲母親的手藝,來到碧湘街菜市場賣壇子菜。當時他們夫婦只有20多歲,帶著未滿三歲的兒子,沒有做生意的經驗。為讓傳承的手藝得到顧客認可,夫妻倆不僅將腌制的剁辣椒自己試味,還送給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品嘗。聽取反饋意見後,一點點調整腌制食材的調料比,摸索適合長沙人口味的剁辣椒。每天轉鐘3點,他們到店缷貨、做貨、搞衛生,7點準時開門營業,晚上8點關門,一直堅持了25年。

鄭建軍夫婦正在店裏經營。圖/林維平

鄭建軍認為,用剁辣椒腌制的壇子菜,要適合長沙人的口味,原材料是關鍵,一定要做到鮮、辣、脆。他們首先把好原料關,賣給顧客的剁辣椒腌菜,選的是越南米椒,對每只辣椒大小和肉質的厚度都特別講究。選出的辣椒個頭只有成年人的小拇指大小,辣椒的肉要稍厚,水分不能太多,腌出來的辣椒顏色才鮮艷。

鄭建軍正在制作剁辣椒。圖/林維平

腌制是關系剁辣椒口感的關鍵步驟,他們將原材料洗好風幹後,按不同的比例放進鹽和生抽等調料,並給每罐貼上腌制的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一周後,將腌好的剁辣椒取出,這樣,既入味又可以保存一段時間。他們從來不搞深加工,也不給剁辣椒添加防腐劑,只為讓顧客吃得滿意,吃得放心。

鄭韜正在接收客戶訂單。圖/林維平

他們的壇子菜不僅實體店銷售,並在微信上拓寬銷路。2015年,兒子鄭韜從部隊退伍回家,便擔負起進貨的重任。為讓顧客放心,他每天都在朋友圈發驗貨影片,深得網友好評。平均每天接單近百份,每份訂單5至6瓶。那天下午我到門店拍照,只見一名工人用膠帶纏緊瓶蓋,另外二名工人將發貨單放進塑膠袋,幾個小時就堆滿工作台。來自抖音、小紅書、今日頭條的網友們,透過物流將湖南的剁辣椒銷往全國各地,包括新疆和西藏等地。

顧客購買剁辣椒和壇子菜。圖/林維平

2018年,他們的剁辣椒上了"吃遍長沙"隨手拍春節年貨影片,並在全國各地傳開。"有一天,來了兩個男孩買剁辣椒,他們用瓶子裝滿木瓜絲、蘿蔔皮和榨菜片,並與它們拍照。我問他們幹什麽,他們回答要去俄羅斯留學,帶著這些壇子菜去學校,留住家鄉的味道"。鄭建軍老板向我介紹。正說著,望城的八十多歲劉奶奶過來,她是店裏的熟客,每隔三四天就來提一袋腌好的壇子菜回家。

老板娘龔湘熱情接待顧客。圖/林維平

"湘軍剁辣椒"的走紅,只是碧湘街經濟發展日益回暖的縮影。哪怕疫情肆虐那幾年,不吃辣椒吃不下飯,不放辣椒炒不了菜的長沙人,對於這個門店的剁辣椒,也情有獨鐘。碧湘街的剁辣椒,不僅在長沙名氣越來越大,而且香飄五湖四海,成了旅居海外華人的搶手貨。在此衷心祝願鄭建軍、龔湘夫婦生意興隆,通達四海。

【作者簡介】

林維平,湖南省老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老幹部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