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雞架與抻面,為什麽成為沈陽美食代表?

2024-02-18美食

是因為便宜。

作為一個地道的老沈陽人,記得92年以前吧,雞架並不流行。

如果說與雞架類似的,那我只知道有種下酒菜叫作雞骨頭棒。

九路市場賣的。

應該是雞腿上的那根骨頭,上面有個脆骨,吃起來哢嚓哢嚓響。

特別有嚼頭,五香味的,老少皆宜。

記憶中……

我大爺經常買一袋雞骨棒,然後弄一瓶雪花啤酒廠的綠牌啤酒。

邊吧嗒嘴邊吃,就是一頓中午飯。

從沒見過他吃過雞架。

要說吃雞架,我認為是從西北引進過來的。

西北的許家雞味抻面館在沈陽落戶之後,也是為了降低成本,把煮面的湯從牛肉改為了用雞架。

然後做出了當時沈陽最廉價的面條——雞湯面。

而且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把熬湯用過的雞架也當作一個菜來賣。

沒有其它做法,就是白水煮的,認識的人中,也沒幾個人愛吃。

沒啥味,也沒肉。

吃它就是因為便宜,但開了沈陽人吃雞架的先河。

92年之後,開始有工人下崗。

我始終覺得,

是因為下崗工人沒有錢,又想找人喝點酒傾述的欲望,才把雞架這種最廉價的肉食弄普遍起來的。

兩個四五十歲的老爺們花五塊錢能買三個煮雞架,然後一人幾瓶啤酒開始喝。

能從中午喝到晚上。

除了這些人,只要有錢能吃肉的,誰會買水煮雞架吃?

當然吃的人多了,更多的雞架吃法也就被研究出來了,四季面條也是九幾年之後開始出現的,裏面有鹵雞架和熏雞架賣。

但是70後和80後的年輕人還是不習慣吃雞架。

我只記得中午常去四季面條吃4塊一碗的辣醬面,不吃雞架。

吃這個辣醬面也是因為便宜。

因為和早戀的小女友去路邊小吃店炒個薯仔絲,來個皮蛋豆腐,和兩碗米飯,1998年的泰山路,我記得也花了17塊錢。

如果去吃一頓雲龍燒烤,也得花個八九十塊錢。

去避風塘喝不限時的水果茶,也要每個人17塊錢。

相比之下,4元錢的辣醬面,5快錢3個的雞架,簡直太有性價比了。

之後我去外地上大學了。

反正我2000年前,是沒吃過雞架。

一直到2005年回沈陽工作,沈陽的雞架也都是酒蒙子的專利,並沒有達到流行的地步。

吃法上也是以煮的為主。

是2006年,也就是大街小巷唱【感恩的心】的時候,有人在太原街的五洲商場頂樓,研發出了油炸的qq雞架。

在年輕的八零後之中一炮打響。

這個qq雞架特別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火爆到我也坐幾個小時的公交車去吃,還要站很長的排。

2元一串,便宜,油炸食品香,口感脆,切成一塊塊串在竹簽上。

完全顛覆了水煮雞架的傳統吃法。

是先從追尋時尚的年輕人開始流行起來的,甚至男女朋友約會,都會去吃QQ雞架。

然後一年後,

qq雞架在沈陽真的火了,也帶火了沈陽餐飲人的想象力。

什麽鐵板雞架,碳烤雞架,奧爾良雞架,各種吃法的雞架就在各個學校的周邊冒了出來。

那個時候的大學還都是在市內。

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中午還都是隨意在校外吃飯。

大中小學校的門前都有一條或長或短的美食街。

隨後。

不僅是抻面店,就連賣麻辣燙的店也開發出了酸甜口的拌雞架。

那時候沈陽人都有一個認知,就是學生的嘴最刁,學校門口的小吃肯定最好吃。

然後從學校小吃街延展到居民區,雞架真的開始全民普及。

2007年左右吧,那時候80後剛參加工作,90後還在上學。

所以90後正好遇到了雞架吃法大爆發的年代,遇到了全沈陽最流行吃雞架的時候。

尤其是90後,雞架簡直就是90後這代人小時候的味道,他們在小吃街的午飯很多就是雞架。

如今。

他們這代人長大了,也還是雞架消費的主力軍。

逐漸的。。。不知道什麽時候。

雞架也就成為了沈陽的代表美食。我覺得還是2020年之後,很多90後的媒體人都在宣傳。

例如在某真人秀的節目中,我就見過有明星在宣傳。

因為明星效應。

漲價到五塊錢一碗的雞湯面,和幾塊錢一個的雞架,成了來沈陽玩的一種打卡。

驚訝於這種食材的廉價。

然後吃的人越多,研究吃法的人就越多,就越有代表性。

其實雞湯面和水煮雞架,也並不是所有沈陽人都愛吃,也不是所有人到四季面條都挑最便宜的食物點餐。

甚至覺得只點雞湯面和雞架有點跌份。

所以網上有很多本地人說這東西不好吃,也很正常。

我們老沈陽一般吃貴兩塊錢的老湯面,配菜是鹵豬蹄,只有喝了大酒之後,才會在半夜找到面條店吃一碗雞湯面暖胃。

現在外地人來吃雞湯面,啃雞架的心態我也能理解。

這東西真的是便宜到了不可思議,並不是真的好吃,算是一種獵奇吧。

其實全國各地,每個地方都有特色主食,這種主食味道一般,但是適合平日裏天天吃,這東西不能稱之為美食。

還是因為廉價,吃完肚子舒服,而應該叫作日常食物。

雞架就是這種東西。

其實能代表沈陽美食的很多,例如:小米燉遼參、鮑汁茄盒、泥爐烤鰻魚、小骨頭羊雜、原味齋烤鴨、海鮮銅火鍋、家常肘子飯、等等。

都可以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