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英國是美食荒漠嗎

2024-06-16美食
民以食為天。經過歷史積澱,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各自的傳統美食。但如果非要給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下個定義,看它是不是美食荒漠,英國大概率會上榜。
相較於中餐煎、炒、燜、炸、熗、燴、烤等幾十種烹調方法,英國的烹飪方法較為單一,口味也偏於雷同。如果一定要「在矬子裏拔將軍」,早餐應該算是照亮英國料理界的那束光了。
英式早餐是為數不多值得嘗試的英國菜品之一。最傳統的全英式早餐包括香腸、培根、雞蛋、蘑菇、薯餅、焗豆、番茄,再加上一塊黑布丁和一杯英式早茶,但具體口味也會根據不同地域和不同食材有所區別。英國戲劇家薩默塞特·毛姆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要想在英國吃好,就要一天吃三頓早餐。」可見,英式早餐在英國菜系中的重要地位。有記載表明,從13世紀開始早餐就被英國人認為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這種觀念一直延續至今。
英國的午餐極其簡單,通常只有一個三明治、一包薯片和少量水果。有調查顯示,英國的上班族花在午餐上的時間一般不到5分鐘,其簡單程度可想而知,但這卻並不影響英國人對於三明治的喜愛。
兩片方形麪包,中間夾上不同食材,然後將方形麪包切成兩個等腰三角形,這就是英國三明治的標配。英國的三明治種類少說也有幾百種,口味多種多樣,當地人吃得最多的是蝦仁蛋黃、雞肉培根、培根生菜西紅柿等有限的幾種。據統計,英國人每年吃掉的三明治超過115億個,排列起來可以繞地球44圈。
有趣的是,三明治不僅在英國廣受歡迎,最近在中國也火爆出圈。日前,一位英國中年男子制作三明治的短影片引起了數百萬名中國網友的關註。影片裏,兩片「幹巴麪包」夾著兩片預制煙熏三文魚和幾片蔬菜,再配上半個牛油果,就是他的午餐了。他的妻子,也是影片拍攝者,還給男子取了一個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英國幹巴大叔」。
幹巴大叔走紅後,國內部份商超連夜推出同款「幹巴lunch(午餐)」套餐,以滿足網友們的好奇心。許多嘗試過的網友留言稱,「名字起得很到位」,果真是「又精簡又幹巴」。
當然,英國人也不是頓頓都吃三明治,比如晚餐時經常會有類似一葷兩素的搭配。「一葷」可以是豬肉、牛肉或是羊肉,「兩素」通常是指薯仔、胡蘿蔔,有時候也會有甘藍或西蘭花。雖然如今人們的口味和飲食習慣在不斷變化,但這種經典搭配仍是許多英國家庭餐桌上的首選。
看到這裏,不少健康達人可能覺得,英國的菜品少油少鹽,做起來又省時省力,也並不是那麽難以接受嘛,那可能是因為真正的英國「名菜」還沒有登場。比如,從把魚頭露在餅胚外面的「仰望星空派」,到用肉餡羊肚制作成的哈吉斯(Haggis),再到豬血版的黑布丁(Black Pudding),每一道菜品從選料到制作都令人心生怯意。相比之下,炸魚薯條算得上賣相最好、接受度最高的食品了,也難怪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英國國菜」。
事實上,對於英國為什麽會成為美食荒漠,坊間已經討論多年。畢竟,英國曾經稱霸半個地球。這樣一個國度,怎麽看也不該在飲食上如此潦草。對此,一個接受度較高的說法是,全球貿易和工業革命或許應該為英國黑暗料理「背鍋」。
歐洲中世紀時期,英國由於地理及氣候原因,畜牧業十分發達。不僅如此,當時的英國人還尤其擅長燒烤,就連法國人也甘拜下風,英國的牛羊肉也一度暢銷全世界。
後來,英國工業革命爆發,城市迅速擴張,導致大量人口湧入,英國原生的食物完全不能自給,只能依靠異地采購滿足需求。要知道,當年的運輸效率和今天可不是一個概念。為了確保食物不會腐壞,英國人除了發明出罐頭等各種保鮮「神器」,還會盡量選擇不易腐爛的品種,至於味道,自然沒有那麽多人重視。
這還不是最糟的。有人評論,如果說工業革命僅僅是給英國菜一頓「當頭棒喝」,那麽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菜的傷害可謂「加倍模式」。二戰前,英國約有4800萬人口,三分之二的食物都要依靠進口,但與德國開戰後,食物進口量銳減,僅為戰爭前的10%。當時的英國物資極其匱乏,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僅停留在飽腹層面,能吃上各種廉價的罐頭和加工食品已經算過得不錯了,指望口味多好完全不現實。
此外,為了應對戰爭,英國從1940年到1954年在全國實行食物配給制度,肉食、奶油和火腿等食品均需統一采購發放。再高深的廚藝、再悠久的飲食文化,也經不起這樣長期荒廢。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英國菜已經出現復興跡象。一方面,英國天然在食材方面占有先機,海鮮、肉類、果蔬、奶制品種類齊全,品質也算不錯;另一方面,雖然英國傳統烹飪方法已經沒落,但來自地中海、亞洲、拉美、非洲等各地的美食為英國菜帶來了更多創新元素。看來英國菜有朝一日能打破固有印象,重新驚艷人們的味蕾。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