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萵筍:真不知道上輩子欠了四川人什麽

2024-04-12美食

春光時節,除了短暫卻可口的野菜輪番端上餐桌,新收獲的萵筍也開始彰視訊記憶體在感了。

由葉用萵苣選植而來、以吃莖為主的萵筍,是中國特有的蔬菜,能勝任各種做法。除了切絲、切片炒和加油鹽涼拌,萵筍還有多少種吃法?

萵筍絲丨圖蟲創意

01

新鮮的萵筍

/ 就是要被"活捉" /

常見的萵筍有尖葉和圓葉兩種,春季買到的大多是耐寒的圓葉萵筍,它的味道更濃郁;秋冬季上市的尖葉萵筍口感更清脆,但「萵筍味」相對比較淡。

萵筍丨圖蟲創意

要說什麽地方的人最愛吃萵筍,四川、重慶遙遙領先。幾年前的一項統計顯示,僅成都一座城市,一年至少吃掉了30萬噸萵筍。春季萵筍收獲後,重慶人便豪邁地將萵筍「活捉」到了盤子裏。「活捉」其實是涼拌菜的特殊叫法,據說「捉」本來應該寫成「浞」,指清洗過後直接拌。

將剛從地裏收回的鮮嫩萵筍摘取嫩葉(別名萵筍尖),再將粗壯的萵筍莖削皮後,只取最嫩的頂端部位,切成薄片。萵筍尖和萵筍片都不用焯水,洗凈後直接加入用蔥蒜、紅油辣椒、白糖、醋、醬油等作料調配的秘制料汁,快速拌勻,就可以盡情品嘗了,這道菜在重口味的重慶菜裏格外清爽鮮香,下飯、下酒都是絕妙搭子。白糖堪稱料汁裏的靈魂,能夠充分將萵筍自身的鮮味激發出來。另外,也可以用稀釋的芝麻醬來拌萵筍尖,叫「麻醬鳳尾」。

活捉萵筍丨豆果美食網網友@lomay

成都做涼拌萵筍的時候,常和「豬屁股」一起搭配,這裏說的豬屁股倒不是豬臀部的肉,而是折耳根的別名,有時也寫成「豬鼻孔」。萵筍切成細絲,和帶著一小段嫩莖的折耳根葉拌在一起,調料以麻辣為主。萵筍中和了折耳根濃郁的魚腥氣,激發出特有的山野清香味,真是出其不意的組合。

圖/豆果美食@每文的日食記

川味春卷的吃法有點像從貴陽「出圈」的絲娃娃,用薄面皮裹著各種現拌的生蔬菜絲吃,不需要下油鍋。春卷攤子上,蘿蔔絲、黃瓜絲、海帶絲……各種新鮮的蔬菜絲應有盡有,碧綠爽脆的萵筍是當之無愧的「C位」,口感最好,滋味又不搶鏡,所以消耗得最快。選好菜之後,老板用剪刀將過長的菜絲剪小,加入調料汁大力攪拌,再用柔韌的薄面皮包起來,幾口一個,意猶未盡。綿陽的春卷雖然配料差不多,但個頭更小巧,蘸著特有的甜醋和芥末吃。

碧綠的萵筍絲丨小紅書使用者@美麗

02

肉菜裏

/ 萬能的"背景板" /

在火爆重口的川菜裏,萵筍起到了恰到好處的襯托作用,雖然存在感不太高,卻不可或缺。萵筍的口感內建筋骨,煮後糯中帶脆,不像薯仔燉久了會變成薯仔泥;又不像蘿蔔、黃瓜內建容易辨識的味道,只有淡淡的清香味,還可以充分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這成為它受歡迎的原因。

炒萵筍丨圖蟲創意

正宗的魚香肉絲裏其實並不放胡蘿蔔和木耳,如果一定要加蔬菜,只能是脆爽的萵筍絲。早已遍布全國川菜館的水煮肉片,在四川吃也往往要用萵筍片來墊底。家常燜雞塊裏,最解膩的配菜非萵筍塊莫屬,甚至會比雞肉先被搶光。原本偏油膩的白油肚條、燒肥腸,也因為萵筍條的加入而增添了味道的層次感,減輕了腸胃的負擔。各種麻辣燙、冷鍋串串、缽缽雞,就更少不了萵筍片了。

麻辣燙裏的萵筍丨圖蟲創意

萵筍不只和麻辣適配,同樣能勝任清淡的滋味。湖南習慣用藠頭炒萵筍,二者的口感都是脆脆的,清爽又下飯。包郵區的「腌篤鮮」原本正宗的做法只放鹹肉、鮮肉和竹筍,偶爾加入百葉結,近年來開始將萵筍一並放入其中,可能是它的色澤更有春天的感覺。

加了萵筍的腌篤鮮丨圖蟲創意

由於萵筍和生菜、油麥菜本是同源,它的葉子也能吃,許多人還以為是縮小版的油麥菜。萵筍葉有一點特殊的清苦味,有人形容為「桑葉味」。將萵筍葉焯去苦味後,可以搭配一點肉丁,和大米一起做菜飯,比常見的青菜菜飯更清香。

炒萵筍葉丨圖蟲創意

重慶小面、抄手裏的配菜常常根據季節而變化,有時是藤藤菜,有時是豌豆尖,萵筍上市時,面碗裏放的都是青翠鮮嫩的萵筍葉。萵筍葉和雞蛋一起打湯,在四川也是常見的快手湯,出鏡率不亞於南京的菊花腦蛋湯、北方的西紅柿蛋湯。上年紀的人還喜歡把萵筍葉煮在稀飯裏,再加毛毛鹽(一點點鹽),覺得吃這種清淡的菜稀飯特別舒服。

筍葉雞蛋湯丨圖蟲創意

03

腌萵筍

/ 幹飯人不能放過 /

大家都愛吃的貢菜,其本質就是萵筍。選用更細、更長、更爽脆的萵筍品種,將其切條晾幹,就成為貢菜了。

貢菜丨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除了曬幹,萵筍也能做成鹹菜。四川常將它做成「洗澡泡菜」,切成條後,在泡菜水裏泡幾個小時到一夜的時間,入味後仍然保持著鮮脆口感,專治各種沒胃口。

萵筍泡菜丨豆果美食網網友@家花購

陜西潼關特產的醬筍,是用帶皮的萵筍在甜面醬裏腌制的,鹹甜相間,質地酥脆。100年前,魯迅來西安講學時,特意買了十斤醬筍作為「伴手禮」。陜西蒲城的特色菜、夾饃神器「八寶辣子」原本把醬萵筍丁作為其中一「寶」,後來因為成本高,換成了比較便宜的腌芥菜疙瘩。

圖丨item.jd

04

雖然長得像

/ 但真不是一家子 /

說到萵筍,還得提到它的「異父異母的親兄弟」——莖用芥菜筍子芥,更令人熟知的名字是「棒菜」,在成都也叫「菜腦殼」,它和兒菜是親戚,都屬於芥菜家族。盡管二者並不同科,但光看外形,棒菜確實很像萵筍,有的地方直接叫它「青萵筍」。切開來就能看出不同了,萵筍表皮和內心都是綠的,棒菜卻是外綠內白。

棒菜的質地比萵筍更軟嫩,也有微微的清苦味,去掉皮和筋絲,既能炒臘肉,也能和酥肉或是肉丸子煮湯,當然也可以直接煮了打個蘸水蘸著吃,熱乎乎的,非常適合冬天。

棒菜丨item.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