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黔酒三德:杯中乾坤大,黔酒韻味長

2024-01-13美食

自從酒被發明出來後,伴隨著酒所產生的獨特酒文化就一直盛行不衰: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在墨客騷人眼裏,酒是迸發靈感的必備法寶;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在邊關將士心中,酒是催發豪情的不二之選;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在青蔥少年杯中,酒是抒發意氣的最佳助攻;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白發智者壺裏,酒是情感宣泄的天然途徑。

從文人墨客到邊關將士,從青蔥少年到耄耋老者。

酒的身影出現在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年齡段裏,歷經數千年的醞釀,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而作為「世界三大名酒之鄉」的貴州,不僅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還在發展中形成獨特的「黔酒文化」。

01

寓「禮」於酒:儀式中的傳承

古人雲:「酒之初,禮之用。」

中國酒文化的興起,最遠可追溯到距今數千年的西周時期。

那時的社會生產力低下,酒這種需要大量糧食釀造的飲品,就屬於稀缺資源,是只有在天子祭祀,或者諸侯王公的高級宴會上才能用的奢侈品。

對那時候的人們來說,飲酒是一件十分莊重的事。

為此,周公在制定【周禮】的時候,還特制了一套完整「祭酒流程」。

這套最初的「祭酒流程」具有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它不僅規定了每個社會階層的宴飲規格,還規定了酒桌上「座次安排、酒具多少、酒令內容」等等。

因此,當時的酒文化,其實就是社會制度的體現。

而參加酒席的人所坐的位置、所用的酒具和行酒令的內容,都能反映出他所處的社會地位。

除此之外,在【詩經】中,也曾講到酒席宴飲的幾個基本禮節,分別是「嘗、獻、酢、酬。」

嘗、獻、酢、酬

所謂「嘗」,指的是筵席的主人先品嘗酒的味道;

而「獻」, 指賓客入席後,主人取酒入杯、獻與賓客席前;

「酢」指的賓客還敬主人;

「酬」則是指主人將先自飲,然後勸賓客隨飲。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飛速提升,酒這種「舊時王謝堂前燕」,如今也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昔日貴族的專享奢侈品,下沈到整個社會生活中,成了平頭百姓家的日常飲品。

傳統酒文化裏那些代表尊卑貴賤的繁瑣流程,在歷經數千年光陰後,已被世人逐漸淡忘。

但其中所代表的儀式感和禮敬尊長的精髓,卻被傳承了下來。

在貴州,水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就一直傳承著一種名為「滴酒祭祖」的習俗——

每當他們待客請酒,主人就會在賓客入席坐定後,請賓客中輩份最長年歲最大的人先執筷。

而被推選出來的尊長,會用筷子蘸一滴酒灑在桌面上,以示向祖先敬酒。

之後,主人再雙手捧杯向其他客人敬酒,而客人們接過酒杯放在桌上,也要用筷頭蘸酒祭奠,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

時光荏苒,酒文化中的儀式和禮節都在跟著歲月變遷而發生改變。

唯一不變的,是黔酒文化中,薪火相傳的感恩之心和對生活矢誌不渝的熱愛

02

寓「德」於酒:寂寞中的堅守

【菜根譚】上說:「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

如傾險之人情,坷坎之世道,若不得一個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俗話說「爬山要能耐得住險峻難行的路,踏雪要能走得過危險的橋。」。

因為,在山上蜿蜒曲折的斜路上走,需要耐著性子,才能忍受那陡峭狹窄又曲裏拐彎的小路,而不翻下山谷;

在雪中過多年失修的危橋,更要耐著性子,才能忍受那濕滑壞損又搖搖晃晃的險橋,而不掉下橋去。

這其中的「耐」字意味深長,在這人情險惡、坎坷難行的世道上。

如果不能用這一個「耐」字撐過去,就會墮入到雜草叢生的深淵。

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經得起繁華。做人如此,釀酒亦是如此。

貴州被稱為「中國醬酒聖地」,從1826年開始,以賴家燒春茅酒為代表的一系列醬酒享譽世界。

但是,想要獲得一杯「一飲杯酒光,唯留杯口香」的正宗醬香酒,需得選用出產於當地的糯性紅纓子高粱和優質小麥,在雨水豐沛的端午制曲、天朗氣清的重陽下沙。

在短短1年的生產周期內,前後要經過2 次投料、9 次蒸煮、8 次發酵、7 次取酒。

而且,剛釀出來的新酒往往口感澀辣、雜味較多。

想要單薄的新酒變成「醬香突出、幽雅細致、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醬酒,就要把釀制好的酒漿密封窖藏,經過將近4年的四季輪回,讓酒體在季節的流轉中,接受時間的洗禮。

端午制曲、重陽下沙、四時合序,醬香始出。

在這將近1500多個日夜的釀造期間,不管是釀酒人,還是酒本身,都要經受無人問津的寂寞和漫長難熬的等待。

只有耐得住這種寂寞、在漫長的歲月中堅守下來,才能釀出「經歲月沈澱、集天地精華」的純正醬香酒。

03

寓「情」於酒:悲歡中的自渡

【說文解字】上說:「酒者,就也。」

「酒」是一個轉音字,轉自「遷就」的「就」,因為它能放大人的內在情緒,讓情感內斂的中國人得以在酒精的作用下,將深埋於內心的情感宣泄出來。

而在貴州,酒能怡情,亦可寄情!

貴州的「攔路酒」裏,純樸熱情的苗家人會吹笙擊鼓、載歌載舞,以牛角為杯、攔路勸酒,客人一步一飲,行至主家、酒已半酣。

除了「攔門酒」,還有「送客酒」。

在客人離開的時候,主人家會拿著酒碗邊唱邊走,三步一首歌,五步一碗酒,以歌和酒,歌不斷曲、酒不停碗。

貴州「攔門酒」

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酒具「甜、酸、苦、辛、鹹、澀、怪」七味。

而就在這一「攔」一「送」之間,情酒交融,心與心的距離被拉近,人與天地萬物的間隔被打破。

此時痛飲而下的,除了熱辣燙喉的醇香醬酒之外,還有在滿腔喜樂悲苦的情誌。

飲罷,只剩「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自渡和灑脫。

黔人愛酒、好酒、敬酒,貴州人的一生,從誕生到死亡,從成年到婚姻,處處都有酒的身影。

黔酒文化中的精髓三德「禮、德、情」,也使黔酒成了人們精神、物質、思想上的一種載體。

其間不僅蘊涵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更是傳承著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中的寶貴智慧和民族情結。

所以,哪日尋得浮生半日閑,不如一品黔酒:

飲一杯守禮,飲兩杯懷德,飲三杯寄情。

體會黔酒中的傳承與堅守,感受悲歡與醬酒穿腸而過的痛快,暢享屬於自己的黔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