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這家餛飩店,在崇明老街上紅火了40多年

2024-05-06美食

一爿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

一位年近70歲的阿婆,

家常的配方、老式的做法、局促的環境,

緣何讓這碗菜肉餛飩

在老街上紅火了40多年?

別拍!我這小店沒啥可拍的

早晨6點的堡鎮正大街靜謐、平糊,但街上的一家餛飩店此刻已熱氣騰騰。

「別拍,別拍,我這個小店沒啥可拍的……」剛走進店裏,還沒來得及舉起相機,記者就吃了個「閉門羹」。雖然進門就碰了一鼻子灰,但記者「不死心」地點上了一碗餛飩,在邊吃邊聊中讓阿婆放下了戒備,聊起了她和小店的故事。

龔菊芳

「店是從我父母手裏傳下來的,已經有40多年了,我是2000年踏進這爿店的。」阿婆名叫龔菊芳,從小就在正大街上長大,年輕時曾是鎮上國營商店的一名職員,生活殷實穩定。但2000年的一次投資陷阱,不僅耗盡了家裏的積蓄,還讓她背上了20多萬元的債務。

「那時候我身無分文,好在父母搭救,讓我在餛飩店工作,這才慢慢走出困境。」阿婆說,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是這家餛飩店讓她開啟了全新的人生,她至今還記得第一天來餛飩店上班時父親說的那句話,「沒關系,吉人自有天相,慢慢來」。

餛飩店原名「興華飲食店」,後來在做招牌的時候阿婆感覺這個店名顧客記不住、叫不響,所以就取了個通俗易懂的名字——「老太婆餛飩店」,而店名裏的「老太婆」實則為阿婆的母親。

采訪中,阿婆告訴記者,這爿店寄托著她對父母深厚的情感,也很感念老顧客們的幫襯,但這間小店真的沒啥特別的。那麽這家在阿婆嘴裏「沒啥特別」的小店,到底為何能「圈」住這麽多的老顧客?

熟悉!小店的味道一直沒變

拌餡用菜肉、精鹽、味精,再打上幾枚雞蛋,盛碗時蒯上一小塊豬油,撒上幾粒蔥花……小店開了40多年,配方從未革新,味道始終不變。

「我從初中吃到現在,以前中午放了學就和小夥伴來這裏吃碗餛飩,現在回來的次數少了,但每次回來總歸要到這裏報個到。」今年23歲的崇明小囡趙文軒,即將大學畢業,是老太婆餛飩店的「老粉」。在他看來,阿婆家傳統的做法讓人最為惦念,因為那是小時候的味道。

趙文軒

「這麽大的票子找不開,下次來吃再付……」在阿婆的小店裏,熟悉的不僅僅是餛飩的味道,還有她與顧客間熱絡的情感。阿婆說,來她店裏吃餛飩的,很多都是10年以上的老顧客,大家都很熟悉,吃碗餛飩、嘮嘮家常,是相互間存續多年的默契。

變遷!守著她的生意和無數人的回憶

「以前這條街很熱鬧的,上早市的人很多。」阿婆說,正大街早年間就是堡鎮的「南京路」,商鋪林立,過往行人絡繹不絕。隨著時代變遷,街外頭新式的店鋪、超市多了,老街裏頭也就慢慢冷清了。上世紀80年代,阿婆父母經營餛飩店的時候,那是「一碗接著一碗下」,每天四五十斤餛飩皮都不夠包,但如今阿婆店裏餛飩皮的消耗量大約只有十五斤左右。

早上5點開門,下午2點左右閉市。從買菜、拌餡、包餛飩到整理、擦洗都是阿婆一個人在忙碌。「年紀大了,賺得不多,但人真的蠻開心的。」寒暄、閑聊、嬉笑,這爿餛飩店為阿婆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快樂,也讓她找到了「小人物」的價值所在。

「像這個小囡,每次進門都會喊我一聲‘婆阿’,上學的時候是自己過來吃,現在是帶著孩子過來吃……」采訪中,阿婆介紹起那些「小囡」,自然地流露出溫暖的幸福感。

阿婆說,餛飩店經營了40多年,從沒和誰起過爭執,顧客們都很包容、很客氣,也讓她對小店、對老顧客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餛飩裏

包裹著阿婆與父母的情感,

也有她與顧客們樸素而美好的人情味道。

記者:顧歡歡

攝影:曹錦淞

編輯:陸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