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愛吃的人,一定有個可愛的靈魂 | 書評·盛唐小仙

2024-06-29美食

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一大批關於美食的紀錄片和圖書層出不窮,飲食既是人間煙火的生活,也是豐富細膩的藝術。不過,在飲食上一向比較粗糲的我,對這些影片或者圖書都興趣不大。我常常用一碗速凍水餃或者幾塊麪包打發一頓餐食——寧可省下時間做點別的事情。反正人生要吃幾萬頓飯,何必如此精雕細琢呢!

不過,最近一些關於飲食的圖書改變了我此前的一些看法。其實,寫食物不僅僅是寫食物,也是寫人物、寫生活,像汪曾祺寫食物的散文,可都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啊。這次閱讀【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這本書,第一篇【米飯】就讓我覺得大有丘壑。

米飯和米飯能有什麽區別?我總覺得普天下的米飯都是一樣的。要是看作家張佳瑋娓娓道來,原來米飯真是有味道、有差別的。就拿糟糕的米飯來說,「糟糕的米飯大多相似:大鍋飯燜出來,擱著,等顧客要吃,大鏟子抄到碗裏遞來。如此米飯,或者夾生到不能吃,或者軟得像鼻涕,而且粗糲磨嘴。吃糟糕的米飯,有時像吃沙子,有時像吞吃泥,深一腳淺一腳,滿嘴裏都在上演歷險記。」

至於好的米飯,則是各有所長。【紅樓夢】裏有華麗的「綠畦香稻粳米飯」,聽著就覺得顏色極好。作者還在湖州吃過另一種美味的米飯:一半糯米、一半香粳米,水比平常略多,加一點油,上鍋煮著;鍋開,白氣騰完,米飯香軟得宜,空口白牙吃就很香,有些微甜味;略加一點腐乳,化學反應似的激發出香味來。

這一定是非常熱愛生活且有生活意趣的人才能做出來的白米飯。而願意尋訪品嘗這些白米飯的人,也一定內心柔軟、生活松弛,用作者的話來說,是可以做朋友的人。食物不僅滋養我們的身體,也補益我們忙碌、不安、羈遊無定的靈魂。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吃火鍋的喧騰,一個人在家做飯的悠哉,饑腸轆轆時大口幹飯的豪爽,夏日酷暑裏那一杯涼白開的痛快……吃,為每一個熱情、有趣的靈魂構建屬於他重要的儀式感,也成為人海中彼此相遇的印證。這是一種閑適的生活態度,也是對世界的深切熱愛。

在作家張佳瑋筆下,從一日三餐,到四時節氣的時令美食,從國內的傳統飲食,到海外的異國風味,他用明快、風趣的文字,讓美味躍然紙上,讓生活多出一份暖意,讓熱愛生活的靈魂找到心心相印的默契。

炎炎夏日,最適合讀這一篇【夏天的味道】。作者說,夏天的食物,最好是綠色。比如赤豆和綠豆熬了粥,味道都好,但到夏天,大家就是願意喝清涼綠豆粥。晚飯時不煮米飯,一碗綠豆粥,再吃些家常小菜,也就過去了。

在作者看來,江南的夏天還有一道最清涼爽快的夏季拌菜——西瓜皮。哪家買了西瓜,一刀兩半,把紅瓜瓤剔去,剩了綠皮;把外層帶紋路綠皮刮掉;剩下的瓜皮,剁片切絲,蘸醬油吃,像是拌萵苣,又比萵苣透著清新爽甜,實在妙絕。

細細看下來,作者所記錄的這些夏季食物也都是尋常之物,比如綠豆湯、生姜絲、脆藕、毛豆、皮蛋、冰鎮醪糟等。讀起這些文字來,我卻不僅心田上沁出絲絲涼意,口中也開始吞咽起口水來。想來飲食也要對景。如果一個又快樂又可愛的人做上幾樣清粥小菜,與我慢慢地吃一頓飯,還能聽他說上幾段好聽的故事,這樣的飲食方式誰能不愛?

讀了作者對文學作品中一些食物的解讀,方能品味到食物描寫在其中的作用。除了【紅樓夢】中著名的「茄鯗」,作者講了金庸【書劍恩仇錄】中的一段:玉如意討好乾隆皇帝,邀請他到家來吃夜宵,請他喝女貞紹酒,又端上肴肉、醉雞、皮蛋、肉松來。

「這些菜宜酒宜茶:肴肉凝脂如水晶,妙在鮮韌而且涼,不膩;醉雞比老母雞湯易入口得多;皮蛋涼滑半透明,本已妙絕,再來個豆腐,澆好醬油,味道絕妙;肉松最為爽口。這些東西加一起做夜宵,好吃又雅。本來嘛,才子佳人夏天吃夜宵,先來個大肘子,相看兩厭,真是不要談了。」

這些文字和故事實在是太有趣了。溫暖的故事和能夠做朋友的人,能夠讓我們舒緩壓力、愉悅身心。翻開這本【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稍微逃離一下庸常的當下,從無錫、重慶、蘇州、上海到瑞士、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跟隨張佳瑋的美食人文地圖,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一絲寧靜與慰藉,也讓自己的靈魂更加開朗陽光。

記者:徐敏 編輯:徐征 校對: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