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七夕會美食|開心果油角仔

2024-02-10美食

廣東人的賀年傳統食品甜蜜油膩,形狀討喜。用糯米面皮包成一個空心圓球,炸成金黃,身披芝麻,是為「煎堆」,粵人俗語說「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另外一種深受歡迎的食品是形似小口袋的油角,寓意袋袋平安。

油角粵語也稱「角仔」,每個長度如成人拇指,形狀如餃子,包法也類似,由面粉加雞蛋搓成的圓形小片中放入炒過的花生、芝麻和糖,對折後在邊緣細細捏出花邊,再將油角放在熱油中炸至金黃,撈起之後放在盤裏,表皮酥脆松化,餡料香甜可口。

少人知曉的是,油角實際上源自流行於伊比利亞半島和拉丁美洲的糕點恩潘納達——西班牙語為empanada,源自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動詞empanar,意思是包裹。恩潘納達這種「小口袋」,到了中國南方便成了寓意袋袋平安、甜甜蜜蜜的炸油角。這種糕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班牙西北地區加利西亞,早在1520年出版的一本加泰羅尼亞語食譜中就記載了在加泰羅尼亞、意大利、法國和阿拉伯食品中有用海鮮當餡料的恩潘納達。在意大利語中叫做「卡爾佐內」(calzone)的所謂「披薩餃」也是一種變體,餡料一般是西紅柿和莫紮瑞拉芝士,尺寸比較大,一個餃子就是一道正菜。

母親多年前曾經自己嘗試過包油角,說包油角的面皮制作很有講究,要將揉好的面團搟開抹上一層豬油後再卷起揉成面團,如是反復幾次。用這樣的面片包的油角,炸出來一層層松酥。炸物的確費時耗工,很多人家還是選擇去餅鋪買油角煎堆蛋散等。在香港深水埗北河街有一間傳統餅家,名曰均香,便以角仔、雞仔餅、老婆餅等糕點馳名全港,門口總是大排長龍,可以說把年貨辦出了如火如荼的戰鬥感。日前我也跑去均香餅家排隊買油角,和我身後的老人家閑聊,問老伯打算買什麽,他說女兒不喜歡吃花生芝麻,想要試一下這裏新創的油角口味,比如說開心果餡、巧克力餡等。好不容易排到,發現開心果餡的油角已經賣剩一磅,本來打算買一磅的我,看到老伯臉上似乎已經露出失望的表情,趕緊和店員說:「我就要半磅開心果口味,再要半磅傳統口味就好了。」好不容易買到這十幾個油角,饑腸轆轆的我忍不住先嘗為快,兩種各都吃了一個。傳統口味的花生芝麻白糖放進嘴裏,嘰嘰喳喳吵吵鬧鬧熙熙攘攘,吃出了一種五代同堂的熱鬧。相比之下,開心果餡料鹹中帶甜,味道清新,口感幼滑,似乎更加安靜低調,適合獨自品嘗。開心果學名為阿月渾子,硬殼裂開如笑容之狀,最早被稱為「開口笑」,後來被更口語化的「開心果」取代。和腰果、花生瓜子相比,開心果更為矜貴,營養更高,也被認為是意頭更好、更有吉祥喜樂寓意的賀年堅果。

朋友知道我去均香辦年貨,囑我去看看「貓店長」金妹,據說她生下小貓之後一直都郁郁寡歡,不願近人。我買好年貨之後,特意繞到餅家旁邊的一條小巷子裏去找金妹,但只看到巷子深處小凳上包油角的婆婆。我問她貓貓去處,她說在樓上睡覺呢。我問金妹是不是心情好些了呢,婆婆手上不停包好了又一個油角,排在小桌上佇列尾處,悠悠道來:「開心系一日,唔開心又系一日,不如食好啲,瞓(睡)好啲,開開心心過每日啦。」(黃 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