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青島海鮮:12種蝦蟹和24種貝類圖譜

2024-01-01美食

我把青島海鮮分成四類:魚類、蝦蟹類、貝類和小海鮮。再次聲明,我這種分類方式不是科學的分類方式,是基於青島普通民眾的生活習慣,並參考了大家平時談及青島海鮮時的語言指向。

青島原生的海鮮究竟有多少種?估計沒有人細心地統計過。筆者曾多年主持青島晚報相關欄目,耳濡目染有所積累,但是缺憾自然難免。

本篇提供的這12種蝦蟹海鮮及24貝類海鮮,肯定還有不少遺漏,或在表達上有不準確之處。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補充和糾正,以便能夠將更準確全面的【青島海鮮圖譜】整理出來,傳播給更多青島人和外地朋友。

蝦類(10種)

1、立蝦:

學名鷹爪蝦。青島最常見的野生蝦類。青島人平時最愛吃的就是這種蝦,有寫成蠣蝦的,也有寫成立蝦的。我認為後者更靠譜:這種蝦蜷縮後伸展開來時的樣子,頗似蝦在站立。

最簡單的煮著吃,所謂白灼,是吃立蝦的最好方式。對品質優越的食材,烹飪越簡單,效果越美好。

孔子在解讀易經時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老子也說:大道至簡。看來,吃青島立蝦,還有悟道的功能。

2、對蝦:

野生大蝦,學名中華對蝦。青島最上檔次的大蝦之一。真正有青島大蝦,就是指這種對蝦。

目前價格不一,最上檔次的近海對蝦,每斤至少在百元以上,甚至一只蝦就能賣30元以上。比如圖二的野生對蝦,新鮮無比,味道絕美。但此種蝦可遇而不可求。這種青島大蝦飯店如果賣38元一只,那真得賠死。

青島的海捕對蝦體型修長,蝦腦內容豐富。在清水煮或與蘿蔔絲、白菜搭配時,煮出來的蝦湯是深紅色的,這是因為蝦腦全部溶出的原因,那味道超級鮮美。

3、青蝦:

野生大蝦,顏色不像對蝦那樣發紅,而是通體呈青色。也是青島最上檔次的大蝦之一,與上述對蝦有可媲美處。

4、雞尾蝦:

近幾十年來養殖的蝦品種。據說因形狀似雞尾而得名。又被寫作基圍蝦。據說因為這個蝦的品種最早在南方養殖,養殖的池塘被圍起來,因此得名。

青島海鮮市場上這種蝦特別多,銷路也很好。吃不到大對蝦或立蝦,吃它也行。上圖為活物,下圖為冰貨。

5、竹節蝦:

也是近年來養殖的蝦品種。因形狀似竹節而得名。又被為斑節蝦或斑馬蝦,也是根據蝦的外表形狀而得名。

據說竹節蝦的養殖產量不及基尾蝦高,因此它的價格要比基尾蝦高一些。尤其是活體竹節蝦,一般都是入秋後上市,今年的價格直逼野生對蝦。

6、琵琶蝦:

被青島及煙台一帶稱為琵琶蝦,是因為其形狀多環節,類似於琵琶。被稱為蝦,其實和蝦的區別很大。

琵琶蝦還有好多口語名稱。比如被叫做皮皮蝦,可能是因為此蝦的肉少皮多吧。還被稱為蝦扒子,這可能因為琵琶蝦的爪子一直向前扒動的原因吧。

它還被稱作蝦虎,不過懂行的青島人不這麽稱呼。因為蝦虎在老青島人眼裏是另一種海鮮,模樣和琵琶蝦並不一致。

7、蝦虎:

圖中的海鮮就是青島人口中的蝦虎。數十年前青島人趕海挖蛤蜊時,時常能挖到這種蝦虎。春秋兩季,在青島海鮮市場上,會偶爾發現它的身影。

這種蝦虎的產量很低,以往多產於膠州灣的淤泥裏,它的外殼較軟,適合油炸著吃。不過蝦虎的體內很容易存積沙土,要讓蝦虎把體內沙土吐凈後,才能入鍋。下圖二的照片,是我前不久在一家酒店吃到的炸蝦虎。

8、末貨蝦:

青島人經常簡稱為末貨,是一種極微小的蝦,盛產於春季和秋季。據說是漁民在撒網捕撈後,魚蝦等大的海鮮取出後,還有這極小的蝦子,因此稱為末貨——最後的海貨了。如今有人使用現代科技詞匯,稱它為納米蝦,以言其小。

新鮮的納米蝦味道鮮美,一般蒸著吃。有加入雞蛋的,也有不加雞蛋的。需要註意的是,末貨蝦產自海裏,可它一點兒也不鹹,蒸制時需加入足夠量的鹽,讓它口味稍鹹,才更有味道。

9、海米:

海米是幹海鮮,本不是單獨的一個蝦類,但是青島人食用海米由來已久,而且它的口味和做法都與普通的蝦不相雷同,因此單獨將它列為一種海鮮。

以往正宗的海米都是立蝦制作的,如今好多都由養殖蝦制作。青島有個名產,叫金鉤海米,曾經在全國有名,它的原料就是野生立蝦,不過現在產量相對小,影響力也不如以往了。

10、蝦皮兒:

與海米相似,也是幹海鮮。蝦皮兒是由小蝦子曬幹制成,成本較低,青島人對它不太看重,所以在口語中加兒話音,稱為蝦皮兒。

據我所知,青島市場上的蝦皮兒,有好多是南方貨,真正的本地甜曬蝦皮兒也不是太多。

蟹類(2種)

蟹類是青島本地海鮮裏品種最少的海鮮,只有梭子蟹和石夾紅兩大類。其實海邊還有一種小蟹子,趕海時就能捉到,青島人叫它屎蟹子,一般不食用,姑且不算。

1、梭子蟹:

它是最常見的品種。近些年青島人食蟹成風,大量梭子蟹都是從江蘇沿海運到本地銷售的。

青島原生的梭子蟹產量相對少,較有名的會場螃蟹,因這種螃蟹多出產於嶗山王哥莊轄區內的會場村。其實這海裏的螃蟹豈能呆在一處海域不動?只是從這裏被捕撈上岸而已。

2、石夾紅:

這是另一種螃蟹,個頭更圓潤一些,皮質也更加堅硬。

石夾紅產於青島不同的海域,顏色和背部紋路會有所不同。比如即墨區田橫島一帶出產一種石夾紅,被稱作馬蹄蟹,據說就是因為它的背部紋路似馬蹄。

貝類

海鮮裏凡是帶殼的,都被青島人歸為海鮮裏的貝類。貝類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時一種貝類,會因產地的不同而有些差別。這些差別很微小,一般外人很難知曉。

1、海螺

海螺是貝類中的「大哥」,一般被稱為大海螺。這不僅因它的個頭兒大,還因它的價格高。

據我所知,目前海螺沒有養殖的,全部來自野生。青島海域中的紅島及田橫島出產的海螺比較有名。在選擇時,要選開口處的海螺皮內側帶花紋的,這種螺的皮相對薄一些,因此肉也更多。

海螺中個頭較小的叫小海螺。之後以區別兩者,是因為一般來講,兩種海螺的做法不同。大個頭兒的海螺味道醇美,魯菜當中的名菜——油爆海螺,就是用這種大海螺。

大海螺還可以涼拌,這道菜是目前青島酒店涼菜裏的高檔菜。青島老船夫酒的「船夫海螺」也是道名菜,海螺伴以醬油,很適合北方人的口味。

小海螺基本都是清水煮。食用海螺時,青島人一般蘸醋或姜汁,近年來我還還有醋中加入一點芥茉,也能起到提鮮的效果。

2、香螺

香螺也較為常見。香螺的外表顏色呈紅褐色,肉質細嫩。香螺和下面的灰螺一般都是清水煮,也有用豆瓣醬炒著吃的。不過前者的吃法,更能吃出這兩種螺的鮮香來。

3、灰螺

形狀和香螺沒啥兩樣,但是顏色呈灰黑色,因此被稱為灰螺。吃法與上述香螺沒有啥區別。

4、辣螺

稱為辣螺,顯然是源於這種螺的味道。它有股輕微的辣味,但這種辣味又和辣椒的味道不沾邊兒,有一股辣喉的感覺還輕微帶著苦頭兒。因為它的味道特別,很受一些人的歡迎。

在青島海鮮市場上的辣螺細分為兩種,一種是本地產的,個頭較小,一種是渤海貨,個頭相對大一些。

5、海瓜子

這種小螺前些年特別時興,據說來自煙台威海海域。

因為它沒有太多的肉,食客們一般在喝酒時才吃它們,一個一個地吃,頗像吃瓜子一樣,因此被稱為海瓜子。味道鮮香,可實是只能能品品,無法充饑,肉太小了。

6、圓波螺

因其形狀呈圓形,又被漁民直觀地稱為「轉盤」。

這種小螺的肉也很小,因為它是圓的,一般無法鉆透它的另一端,因此在食用時,一般都是用牙簽往外挑肉。但是此螺肉質又特別緊實,不像香螺等能夠每次成功取肉。

記得數十年前,青島人吃這種圓波螺,一般用縫衣物的針來挑肉。就為那麽丁點兒肉,真是費盡心力。

這讓我想起元曲中有三句話,描寫貪小利的人,說這種人: 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真是很形象傳神。

7、尖波螺

這種一頭兒呈尖形的小螺被稱為尖波螺,也被稱為「搐波螺」。搐,就是用嘴用力去吸食的意思。

一般將煮熟的尖螺的末端掰掉,讓這端留出空隙,然後用力去吸食口兒大的一端,是所謂「搐」。

記得小時候吃這種搐波螺時,一般叫一把末端有圓孔的鑰匙,將螺的末端插入孔中,然後將其掰掉。

數十年前,電影院門口常有小販銷售這種搐波螺,作為看電影時的零食,五分錢或一毛錢一小紙袋兒。真是往事如煙啊。

8、釘螺

釘螺顧名思義,外表像釘子一樣的螺。一般有五六公分長,打掉一端,然後吸食。

這種螺前些年還很便宜,近年來漲價不少。商家發明了更時興的吃法,就是所謂的麻辣。經麻辣淹制後的釘螺,適合下酒,其實真沒有啥吃頭兒,只是咂摸那點兒混合了麻辣與海鮮的味道而已。

9、扇貝

扇貝這種海鮮,以前也全部是野生的,在海裏的產量比較低。

上世紀八十年代,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的張福綏院士等科研工作者,透過引進和研究,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工培育,於是扇貝這種海鮮才開始大量出產。

在量產之後,它在青島曾經一度成為市民餐桌上的主要貝類品種。扇貝可細分為好幾種,圖片只呈現了兩種。

上一種扇貝,被稱為港灣貝,價格比較適中,是最通行和常見的扇貝。下一種扇貝,被稱為夏威夷貝,除顏色有別外,貝體更平滑一些。兩者味道各有所長。

10、海蠣子

如今海蠣子也是最常見的養殖貝類之一。海蠣子是青島話中的俗稱,學名牡蠣。

小時候讀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於勒】,其中說到了牡蠣的美味,還以為外國的牡蠣有什麽特別呢,其實和青島的海蠣子是一個東西。

當然,小說中寫的是太平洋深海中的牡蠣,個頭兒很大。如今,青島海鮮市場上已經有不少這種進口的外國牡蠣,價格不低。

青島的海蠣子,多數來自周邊煙台威海海域,都是養殖貨。冬天吃海蠣子,也是青島人的口福之一。

11、海蠣子肉

之所以把海蠣子肉單獨列為一種貝類海鮮,是因為市場上時常見到有商販專門銷售這種脫去殼後的海蠣子肉。我是指野生的海蠣子肉,不是海鮮攤販將養殖海蠣子撥開後得到的肉。

在青島海邊的一些農民或漁民,時常在空閑時趕海。他們手拿鐵制的勾點,專門到海邊撬開附著在巖石上的海蠣子,只取其肉,積累起來後銷售。這種海蠣子肉一般稱為野生貨,肉體較小,但是鮮味十足,也是一道特殊的海鮮美味。

12、海虹

海虹學名貽貝,這貽貝的名字真好。貽是贈與的意思,貽貝真是大海贈與我們的好禮物。這讓我想起了上世紀的七十年代,那時人們營養差,這海虹可立了功勞。

記得在那個時代裏,當海虹大量供應市場時,人們爭相傳說它的營養價格很高,叫「兩個海虹頂一個雞蛋」。那時,雞蛋不常有,海虹自然受到人們的青睞,紛紛將海虹當成雞蛋吃,以補足身體營養。

海虹這種海鮮,歷史記載可謂悠久。漢字中有一個字寫作「疍」,也寫作「蜑」,音和「蛋」相同。古代南方海域的漁民,專門有人養殖海虹,並從海虹裏找珍珠,這些漁民就被叫作「疍戶」或「蜑戶」。近讀蘇東坡詩集,時常見到這個字。

據說海虹能夠大面養殖,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這正應驗了我小時候的記憶。據說海虹分雌雄,肉白者為雄,黃者為雌。吃法一般蒸煮,或取肉後加工食用。

13、蟶子

這種成年的蟶子,粗細與鉛筆相似,生長在青島近海灘塗中。

多年前漁民捕獲蟶子,一般都是拿著特制的工具到灘塗中去釣。因為勞動相當簡單,一般釣蟶子的大軍中,以農村中的女性居多。

記得1996年前後,黃島附近海域發生一次傷亡事故,多名農村女性因釣蟶子而陷入灘塗遇難。當年我乘坐單位的一車紅色夏利車前去現場采訪,還有黃島賓館住了一宿。

如何采寫的,寫了些什麽文字,我都記不住了。將來如果有機會翻閱以前的報紙,或許能觸發我的回憶吧。

14、竹蟶

這也是一種蟶子,但是個頭兒明顯要比蟶子大許多,肉質也更厚實一些。因其外表相對粗壯,青島人稱它為竹蟶。

據我所知,竹蟶多產於萊州一帶的渤海海域,因此以前極罕見,但是近年來青島市場上出現不少,不知是否青島海域已經有養殖的了。

一般來說,它的味道的鮮美程度上,不如小蟶子。和小蟶子一樣,除了清水煮食外,青島的吃法還有油潑、粉絲蒸,以及涮著吃等。

15、刀鮮

刀鮮顧名思義,這種海鮮形狀如刀。在漁民口中,它還被簡稱為「鮮子」,不過鮮的發音,由陰平改為了上聲。

青島方言裏陰平改上聲的現象很常見,比如刀子、梳子的發音都是如此。吃法與蟶子相似。不過我覺著味道不及蟶子,並且刀鮮體內容易存沙,需要好生淘洗。

16、蛤蜊

青島最常見最親民的貝類海鮮,甚至成為青島海鮮的一個符號。專門寫蛤蜊的文章多如牛毛,這裏不再啰嗦。我也曾寫過,或許有些新意,見本公眾號以前的文章。

蛤蜊的發音在青島方言裏特別典型,gala兩個音形成疊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近年來被傳媒廣泛傳播後,蛤蜊的青島方言叫法,已經風行全國。

17、毛蛤蜊

上海人叫毛蚶,青島人叫毛蛤蜊。上世紀八十年代,好像上海流行了一陣子傳染病,原因據說是食用毛蚶所致,當時的解釋似乎是毛蚶沒有煮透。但是訊息傳到青島後,青島人也拒食毛蚶好多年。

青島海域以前盛產毛蛤蜊,這些年似乎少了許多。毛蛤蜊即使下鍋煮好長時間,上桌後還有不開口的。那時人們為吃到裏面的肉,便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把鑰匙去撬開毛蛤蜊的底部。

毛蛤蜊這些年似乎不太受青島人待見,其實好多人喜歡吃這一口。我特別吃毛蛤蜊拌菠菜,這道菜制作較費事,需先把毛蛤蜊煮熟,然後再挑出肉來,再與燙熟的菠菜拌在一起,還需要加蒜泥、香油等等。

18、蜆子

蜆子在青島不常有,也是蛤蜊的一種。蜆子的吃法多是煮熟後挑肉,味道的鮮味程度不及蛤蜊等。或者挑出肉來再加工。

19、文蛤

稱為蛤,也算蛤蜊的一種吧。稱為文,或許與它身上的花紋有關。文與紋,兩字在古代通用,寫作文蛤或紋蛤都有道理。

文蛤個頭兒較大,煙盒大小的也常見。盡管個頭較大,可它的肉在煮熟後卻蜷縮得很小,與大外殼相比顯得極不相稱。這讓人感覺,這大外殼完全是它的「人設」。

文蛤的特長在於它的鮮美味道。蒸煮後的文蛤湯,極為鮮美可口。

20、老蚶

它的模樣確實不好看,有人叫它醜蛤蜊或臭蛤蜊。產量不高,都產於近海的淤泥裏。和文蛤一樣,一般煮著吃,沒發現有什麽特別的吃法。味道一般,嘗嘗而已。

21、泥板

泥板在青島的紅島一帶,被稱為泥螞,都是一種東西,南方的淡水裏也生產這種小貝類。

據說青島海域的泥板多產於兩合水裏,即多產於淡水海水交匯處。泥板一般淹著吃,也有和香螺那樣的醬爆作法。

22、海膽

人有富貴窮通,有時真是個命。比如海膽,以前它曾是平民子弟,這些年儼然成了富貴人家。

很多年以前並不受青島人青睞,也沒把它當回事兒。記得在1987年前後,我曾在燕兒島南部的海邊與朋友溜彎兒,只要留心,隨時都能撿拾到。如今這裏的海灘碎石,已經成為風景區了。

海膽金貴起來,可能和南方廚師一直很重視它有關,當然也和它自身確實鮮美有關。南方沿海的小籠包中,有用海膽制作的,價格高昂。另外,將海膽敲碎門後,加入雞蛋蒸熟,也是一道絕佳的美味。

23、鳥貝

這也是一種貝類海鮮,只是漁民在捕撈後和出售前,將其外殼去掉了。近年來這種鳥貝的數量在增長,一般飯店裏多能用到,普通市民買的少。

24、鮑魚

這種海鮮大家都認識,就是大名鼎鼎的鮑魚。南方高檔宴席講究「燕鮑翅」,青島婚宴等講究「海參鮑魚大蝦」,南北都少不了鮑魚。

不過也有些青島人對鮑魚不以為然,稱它是「一個皮的蛤蜊」,這裏面當然有調侃的成分。

如今鮑魚多數養殖。有種說法,鮑魚的魚齡可以根據鮑魚殼上小孔數量的多少來斷定,但也有不同意這種說法的,未知孰是?

鮑魚可以清煮、煲湯、粉絲蒸等。南方廚師更擅長烹飪鮑魚。很多年前,一個國內著名的美食品牌叫「阿一鮑」的,在頤中皇冠酒店裏開了一家分號,廚師制作的幹鮑我感覺味道很好,但是價格也挺高。

「阿一鮑」使用的食材應該是國外的鮑魚。近年來青島有的酒店開始嘗試使用本地鮑魚,借鑒人家的方法制作,這也是南北融合吧,值得點贊。

我在下面放了兩張鮑魚的圖片,後一張的鮑魚我認為接近野生貨,是前幾天在市場上拍到的。我當時真想買回家,可惜我的烹飪水平有限,自認為耍耍嘴皮子剛剛及格,上竈後肯定要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