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人團圓飯桌上永遠少不了兩道菜
——香腸、臘肉,
這既是年復一年的年味,
也是家家戶戶的家味。
當大街小巷都晾起了臘肉香腸時,
年就快到了。
此時,對於遠在他鄉的邛崍人來說,
有關家鄉的味覺記憶裏,
一定有一塊香味四溢的老臘肉。
它凝聚了火與煙、山與水、
陽光與風、時間與人情的味道,
也留下了冬日陽光的吻痕,
充盈著一年豐收的喜悅,
也演繹著人們在凜冽寒冬裏的活色生香,
成為了邛崍人過年尤有深意的美食。
在上了年紀的邛崍人心裏,天台山老臘肉代表著一種對大自然的尊崇。天台山老臘肉具有500多年歷史,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大雅之士,皆拜服在那一片片的口齒留香之中。
天台山老臘肉
有人打趣說,能生活在天台山上的豬,上輩子一定是燒了高香,此生才能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偏愛與饋贈:在飽含負氧離子的空氣裏呼吸,在清洌甘甜的山泉中洗澡,一邊咀嚼著山林土地日月精華滋養過的純天然美食,一邊陶醉於蘊含上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熏陶……
在這種綠色環境下生長出來的土豬肉,肉質香糯、滑爽可口,怎能不讓人垂涎三尺?
將這種生態土豬的五花肉,先用醬料腌制,再烘曬於日光下,已然盡吸天地日月之精華,再浸入時間沈澱的作料,就像一壇好酒,待到開啟之時,未嘗其鮮,已醉其香。
天台山老臘肉
好的天台山老臘肉,有紅寶石般的鮮艷色澤和大理石般的金色脂肪花紋,膘肥肉香、肥瘦兼具,太肥,則過於油膩;太瘦,則過於幹澀,影響口感。
邛崍的手藝人遵古法以木炭熏制,讓水分緩慢流失,讓木柴的自然香味滲透肉絲,除了其肉質精良、香味純正、營養豐富外,還保留一股濃郁的煙熏香氣。
切下一片厚薄均勻的天台山老臘肉,放入口中,脂肪迫不及待地自動融化,醇厚的肉香頓時在口中彌漫,像秋季的天台山一樣,層次分明。這個時候,再配上一口老酒,論誰都千金不換。
天台山老臘肉
那小小的一碟老臘肉裏,吃得出食物本來的味兒,吃得出來自天台山土地裏的玉米、紅薯、藤蔓等的自然之味。
包含在食物裏的山林與土地的簡單質樸,是美食的根本,成為無法淡忘的家的記憶。
對於邛崍人而言,臘肉喚起了鄉愁,而碗碗羊肉則是一道一到冬日就會不約而同想起的美味。
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可以是一人食的簡餐,也可以是一桌人的狂歡,它還是遊走於天府之國上的風物寫真,是承載著一個個邛崍家庭的溫情與希冀的煙火氣息。
接下來,我們就跟著作者梁冰一起走進他的舌尖上的記憶,品嘗一碗暖胃的碗碗羊肉。
碗碗羊肉
晚上到舅家去吃羊肉,一大家子聚會。
清湯羊肉,一大鍋,兩桌子。蘸料自己調,芹菜、芫荽、青椒,再加一點鹽,兌一勺羊肉湯,這就是絕配了。
肉燉得很耙,精肉入口化渣,帶皮肉膠質滑糯,肥而不膩。筷子不停地夾羊肉,好不痛快。稍有飽感,下蔬菜,過了水的青菜和蘿蔔絲,僅此足矣,經典何需多。
碗碗羊肉
舅媽又端來了一盤豌豆糯米飯,臘肉丁的幹香,新鮮豌豆的清爽和軟中帶硬的粉,糯米的軟糯適度,花椒突出而不刺激的麻,當然離不開信手拈來、恰到好處的鹽、油的襯托。
好吃其實很簡單,好的食材,合適的做法。簡單的家常,不簡單的味道,味道後面是對家人幾十年來的愛,有愛情,有親情。
碗碗羊肉
還有什麽美味比得上家常呢?有了做飯的過程,吃飯才是完整的。心裏沒有壓力和牽掛,專心的擇菜、洗菜、切菜,按想象的步驟,慢慢做。平靜,放松,這樣的做飯是享受。
冬日,是吃羊肉的好時候。
瞄好了路邊一家店,停好車,沿著階沿走過去,還隔著幾間鋪子就聞到了羊肉的味兒了,走到了反而沒了。點了碗碗羊肉,老板說只有清湯,心想這就差不到哪兒去了。
碗碗羊肉
蘸料自己調,青海椒,芫荽,再夾一方豆腐乳。肉端上來,兌一點湯,用筷子把豆腐乳夾碎,耐心搗爛,滋味就融在裏面了。
羊肉羊肚各半,肉勁道,和著蘸水料嚼幾下後,滋味出來了。肚條呈麻花狀的S形,咬進嘴裏直跳。吃著吃著就開始喝湯了,一口下去,胃就暖了,再喝,心生愉悅,再喝,胸就長出了草原,遼闊。
碗碗羊肉
吃羊肉的精華在喝湯。
湯不能放一星兒鹽,更不能撒味精。膻味濃了就是腥,淡了又沒味,剛好就是香,這就是手藝。湯有油光沒油花兒,吃完了不糊口,這就是手藝。
吃完,散步往回走,口腔中有香味直往鼻腔沖。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