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在最初之時還被稱為饅頭,別稱為籠餅,相傳為諸葛亮征孟獲時所發明,雖宋代之後已經出現「包子」之名,但「饅頭」之稱一直並列不衰,直到清代後才和饅頭徹底區分開。
【清稗類鈔】中記載:饅頭,一曰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包子在時間的長河中衍化出了千百種模樣和滋味,有葷有素、有圓有方,有的入口松軟鮮香,也有的入口香酥多汁,共同為天南地北的人們提供著清晨最暖心的味道。
一方土地有一方包子,在中國南北各地都有著自家最拿手的包子,風味、口感也都截然不同,這次集合了南北派15種包子,依照口味、名氣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後,把這些包子劃分成了三個檔子,排出了一幅「中國包子天梯圖」,那麽究竟哪裏的包子最好吃呢?不如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檔:靖江蟹黃湯包、開封灌湯包、無錫小籠饅頭
靖江蟹黃湯包:有著「中華第一湯包」之稱的蟹黃湯包是江蘇的傳統名吃,其省內多個地方都擅長制作,但以靖江的蟹黃湯包最為出名。湯包外皮薄如紙,內餡則取自當地盛產的優質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肉,再以母雞、豬皮熬制高湯做皮凍,一起做成蟹黃餡包入皮中。
蒸好的蟹黃湯包,先開窗喝湯,湯汁入口後鮮味瞬間布滿口腔驚艷味蕾,鮮中還帶著甜十分沁人心脾,余下的餡料和薄韌的湯包皮一起慢嚼,逐漸散發出的醇香味也令人回味無窮。
開封灌湯包:起源於北宋年間的開封灌湯包,一直被譽為「天下第一包」,它在湯包界算是鼻祖般的存在了。這灌湯小籠包制作頗為講究,精選豬後腿的瘦肉為餡,費時費力將其調制後再手打成水餡包入薄皮之中,爆火蒸好後皮薄餡多,輕輕提起咬一口喝湯,肉的鮮美和油脂都溢入了湯汁中,很是醇正濃郁,再來一口皮和餡,鮮香不膩,一籠下去都不滿足。
無錫小籠饅頭:無錫的小籠饅頭是很多人表示在品嘗後最為想念的包子,它和開封灌湯小籠包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口味更具南方特色,皮薄汁多,餡滿鹵濃,流出的湯汁呈琥珀色,入口更為鮮甜。吃無錫小籠包時一定要蘸上鎮江香醋和嫩姜絲調制的佐料,姜醋的酸香恰好解了湯汁的甜膩,又將肉的鮮香味調動了出來,吃起來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第二檔:新疆烤包子、廣東叉燒包、利津水煎包、雲南破酥包、上海生煎饅頭
新疆烤包子:外皮金黃酥脆的烤包子在新疆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近年來也迅速在全國各地流行開來。四方形的包子被貼進饢坑中烤制而成,烤好後色澤漂亮誘人,一口下去外酥裏嫩,用新鮮羊肉、羊尾巴油、洋蔥拌成的餡,在烤熟後吃起來也是格外鮮美,肉嫩油香的,毫無腥膻味,肉汁充盈,讓人滿口留香。
廣東叉燒包:作為廣式早茶「四大天王」之一的叉燒包,應該是粵港澳地區最受歡迎的包子了。將烤制的肥瘦相間、鹹香甜美的叉燒切粒後包入面皮之中,上火蒸至開花,外皮白亮暄軟的叉燒包一定要趁熱吃才香,叉燒浸出的油融入包子皮中,吃著絲毫不會幹澀噎人,反而越嚼越香,鹹甜可口的叉燒餡也散發著極大的魅力,醬香濃郁,百吃不厭。
利津水煎包:水煎包在河南、山東一帶較為流行,其中山東利津的水煎包是較為有名的。被醒發的松軟的面團,填入滿滿的餡料,餡料多是用豬肉、大蔥、韭菜、粉條拌出來的,包好的包子整齊的擺入煎鍋裏,灌入面糊水,水煎至包子底部焦黃,散發出香味出鍋。夾上一個送入口中,酥軟的口感相互交疊,豐富的餡料則吃著鹹香美味,別提有多好吃了。
雲南破酥包:提起雲南的名點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鮮花餅,其實雲南昆明的破酥包子也是一絕。它的模樣和普通包子極為相似,但在掰開的那瞬間才懂得為何名為「破酥」,其面皮因加了豬油而制成了酥皮,掰開後面皮是一層一層的半酥皮,餡料則是用當地的雲腿、玫瑰花、蜂肉丁、冬菇制成多種口味的餡料,吃起來又酥又軟,油香四溢,鹹中帶著鮮甜味,若是去雲南不吃破酥包那絕對是最大的遺憾。
上海生煎饅頭:上海的生煎饅頭名揚天下,和北方的水煎包做法相似,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味。生煎皮薄餡多,底部既不能過厚也不能過薄,才能保證被烤的金黃焦酥而不漏汁水,吃剛出鍋的生煎也不能太過著急,也要像吃小籠一樣先把鮮美的湯汁吸入口中,再咬一口上軟下酥的生煎,香韌的面皮包裹著鮮美的肉餡,吃著沒有一絲油膩感,只覺得香味在口中久久未散。
第三檔:天津包子、揚州三丁包、龍口排骨包、嵊州小籠包、武漢汽水包、大連海菜包子、陜西地軟包
天津包子:天津包子在北方地區自成一派,它屬於典型的發麪包子,外皮十分暄軟,其最大的特色還在於餡料,制餡時會往肉餡中會打入清水,因此也被稱為「水餡包子」,而且餡料偏鹹口,有著很濃郁的醬香味。除了水餡外,還有三鮮餡和獨特的津味素餡的包子也很受歡迎,吃著香軟多汁,即使是素餡也很是鮮香美味,趁熱來上一盤,好吃到贊不絕口。
揚州三丁包:想要吃到正宗的三丁包就必須要到揚州才行,別看這包子裏的餡料只是用簡單的雞丁、肉丁和三丁調制成,這選料是極為講究的,雞肉要選用隔年的肥嫩母雞,豬肉也必須是肥瘦適中的五花肋條,筍更是要用當季所產的鮮筍才行。這樣制成的餡吃著才夠鮮,加上香軟的包子皮,嚼起來香嫩脆爽,肥而不膩,得一口氣連吃三個才過癮。
龍口排骨包:山東龍口的排骨包也算是包子界裏的「奇葩」了,上好的豬肋排不拿去燒著吃,卻給剁成小塊配上蕓豆、白菜包進包子裏,蒸好的排骨包個頭能頂其他包子兩到三個,光是捧在手裏就滿足了。
掰開後露出的排骨精瘦但香美至極,吃起來也極易脫骨,絲毫不會影響吃包子的速度,有了排骨的香味,與之搭配的蔬菜也蛻變的很是美味,排骨也沾上了清香味,吃起來唇齒留香相當美味。
嵊州小籠包:在全國各地售賣的杭州小籠包,其實真名為「嵊州小籠包」,當初只是為了快速做出名聲,便將那難認的嵊州換成了杭州的招牌。嵊州的小籠包,個頭小巧,外皮雪白暄軟,嚼著卻多了一些韌勁和香甜,裏面的肉餡吃著鹹香多汁,剛開始並不覺得多美味,可吃著吃著就開始貪戀它的滋味,時不時的就想讓人來上一小籠。
武漢汽水包:汽水包是去武漢必嘗的特色小吃之一,它和生煎包、水煎包就像孿生的三兄弟,都靠著一口煎鍋孵化出美味。吸滿了水汽的煎包在出鍋時看著金奶油亮,兩面酥脆的外皮也很是誘人食欲,它的餡料也很是特別,除了肉和菜外,還會將糯米做餡,吃在嘴裏那雙重碳水的軟糯口感,讓人感到頗為驚喜,味道也意外的好吃。
大連海菜包子:素餡包子到底能鮮到什麽程度?只要嘗嘗大連的海菜包子便會知道,翠綠的海菜簡單的拌上一點蝦皮、肉餡,盡量多的填滿到面皮中,包出來皮薄餡滿。蒸好後來上一口,在還未嚼的時候,鮮味就已鉆入了嘴中,脆嫩爽口的海菜吃著清鮮不膩,海味相當的足,可以說是百吃不膩。
陜西地軟包:地軟包是陜西人民的最愛,地軟也就是指地皮菜、地踏菜,屬於藻類植物,用來包包子吃也是格外的鮮香,在西安很多包子鋪或飯店中都能吃到。暄軟的發面大包子,裏面是滿滿的餡料,用地軟和豆腐、粉條、雞蛋拌成的純素餡,沒想到吃著會特別美味,尤其是地軟有著野味那獨特的鮮,誰嘗了都會愛上,蘸上辣椒油和香醋吃美味更是翻倍。
——老井說——
中國各地的包子種類多到數不清,特別是像江浙、山東、河南、京津一帶都是較為喜愛吃包子的地區,僅是這些地區就誕生了很多包子,可能有些包子看似相似,都是小籠包、湯包、水煎包一類的,但其實一個地方一個口味,包子與包子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若是有機會去到當地還是要去嘗一嘗的,才知道哪種更合自己口味,以上所挑選的都是包子中較為有名的。如果上面沒有提到你喜歡的包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註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