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倉法原理
根據結構長度與約束應力的非線性關系,在較短長度內,結構長度顯著影響約束應力;超過一定長度後(一般為40m),約束應力隨長度的變化趨於恒定。因此跳倉法采用較短的分段跳倉來釋放應力,以適用施工階段較高溫差和較大收縮,其後再連成整體,以適用長期作用的較低溫差和較小收縮。這個階段間隔一般為7d。
跳倉施工類別見下圖:
2、跳倉法的優點
1)把後澆帶的兩道施工縫變成一道施工縫,相鄰混凝土澆築接縫緊密,融為一個整體,取消了二次澆築,可提前進行防水、回填土施工。
2)倉間施工縫清理簡易,混凝土結合有保證。不需要單獨防護,樣版也不需要長期留置。
3)取消後澆帶,可最快的形成結構,避免後澆帶部位防水破壞。
3、實際案例
1)原設計後澆帶
某專案,地下室底板面積約9200平方米。一橫兩縱溫度後澆帶將整個地下室底板、外墻、頂部貫穿分為6塊。1、3、6區域為地下一層,2、4、5區域為地下二層。
出土通道設定在5、6區域,且1、2區域有支護結構內支撐,出土相對較慢,因此從3區域開始施工,施工順序為3→1→2→4→5→6。
施工進度計劃如下:
2)跳倉法的分倉
建設單位要求的工期非常緊張,因此考慮是否可以采取跳倉法縮短施工工期。根據每個分區長度不超過40m的原則,將地下室重新分倉如下,共分為8個區。出土通道在A4、B4區,且B1、A2區域有支護結構的混凝土內支撐,出土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從圖示A1區開始分倉。
施工順序如下:A1→A2→A3→B1→B2→B3→B4→A4。如出土較快,A2、A3區可同時施工,B1、B2、B3區可同時施工。
施工進度計劃如下:
與後澆帶法工期比對,提前了7天左右,且因為協調混凝土澆築時的機械場地困難,因此不采用跳倉法施工。
4、跳倉法適用條件
1)底板可分倉塊數至少10-12塊,即面積至少約12000-16000㎡。
2)澆築混凝土時,周邊有足夠的空間擺放機械。
3)分倉數量不能少於10-12塊,否則跳倉和封倉之間等待的7d時間相比於傳統後澆帶法,可能會成為工期影響因素。
4)勞務隊伍人員數量需要充足,品字形跳倉塊可以2-3塊同時施工。
5)對減少滲漏隱患有極大提高,但是對工期提高的影響有多大,需要驗證,並且傳統後澆帶也有許多提前封閉的措施,從而提前進行防水、回填、室內裝飾等工作。
關註公眾號,獲取更多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