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男子嚴重感染、腎衰竭,一個「節省」的習慣害了他!這些節省真沒必要!

2024-08-13健康

節儉是傳統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節省行為都值得提倡。有些人為了節省一點小錢,反而傷了身體,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微信公號介紹了一個案例,這位患者因為「過分節儉」導致嚴重感染,出現腎衰竭。他感嘆「沒想到節省的習慣,害我們看病花了這麽多錢!」

嚴重感染、腎衰竭,

一個廚房習慣害了他!

2024年6月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70歲的忠先生(化名)。忠先生躺在轉運床上喘著粗氣、渾身是汗,他四肢纖細瘦弱、肚皮卻高高隆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高原結合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腹腔間隔室症候群」。開腹手術中看到忠先生腹腔內感染得非常嚴重——不僅有大量淡黃色渾濁液體,還有多處腸道水腫發炎、積氣積液造成了腸梗阻。經過醫生救治,忠先生雖然從「鬼門關」逃了回來,但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損傷,余生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忠先生給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浙大一院圖

好端端的,怎麽會出現這麽嚴重的腹腔感染?

醫生追問忠先生有沒有吃過未熱透的隔夜菜、生瓜果等,老人都一一否認了。但對忠先生的腹腔積液、大小便和痰液進行培養後,篩查出大量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念珠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多種病菌。

幾次深入溝通聊天後,老人說到自己家裏的 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十多年。梅雨季過後,這些廚房用具發黴長毛,但是舍不得扔,只是擦洗幹凈又用了起來

砧板、筷子上的病菌,

或導致感染、癌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覃吉超表示,砧板是細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切菜,生的、熟的、冷的、熱的,大多數家庭用完之後,只是用抹布擦一下,或者用水稍微沖洗一下,根本洗不幹凈。

剛剛過去江南梅雨季、又迎來台風季, 讓砧板處於潮濕環境,外加經年累月的刀痕,成了細菌的培養皿、黴菌的聚集地

家裏的木筷子也是同理。這種材質結構疏松,在清洗過後,內部很容易受潮膨脹,而膨脹後出現的細小縫隙就成了黴菌與細菌的天堂。它們在裏面瘋狂繁殖,當縫隙中容不下時,便會冒出來,出現肉眼可見的黴斑汙點,甚至「長毛」現象。

健康時報圖

就算用開水簡單燙過砧板、木筷,也只能殺掉一小部份病菌 。殘留在廚房用具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沙門氏菌、黃曲黴毒素等,都可能被吃進肚子,引發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腸胃反應,甚至還會增加萎縮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當心!這些節省習慣很傷身!

洗碗海綿、毛巾、牙刷、內褲等這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日用品,每天都在接觸我們的皮膚、口腔、身體……定期不更換的話,它們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帶來疾病的風險。

1. 洗碗海綿不更換

很多人習慣把一塊洗碗海綿用到「天荒地老」,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下崗」!

殊不知,海綿松軟多孔、吸水性強、食物殘漬易留存,加上不好的通風環境,極其容易藏有細菌。頻繁、重復地使用洗碗海綿,更容易讓細菌透過海綿—手或碗—口的途徑進入人體而致病。

建議每次用完洗碗海綿都要洗凈、擠幹水分,最好懸掛放置。最好1個月更換一次洗碗海綿。

健康時報圖

2. 用塑膠瓶裝米面油

對於節省的長輩,用礦泉水瓶、飲料瓶等裝米、裝豆子、裝食用油等等再常見不過了。

健康時報圖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董文鈞2023年在科普中國刊文指出,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在設計生產時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果汁等液體,如果讓它來承裝其他液體,可能會因為液體性質的變化而讓有毒物質釋放變快、變多。比如,用飲料瓶盛放醋,液體的pH值降低,很可能會讓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多。

此外,瓶裝水/飲料都有一個保質期,這也是塑膠瓶本身的保質期。因為PET也會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加。

3. 磨損的不粘鍋繼續用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徐超2024年4月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塗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於一種合成塑膠。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後汙染食物被人類攝食。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後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別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並定期更換新鍋。

4. 一條毛巾長期不更換

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穎鵬2020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毛巾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濕潤的纖維織物本就易儲藏細菌,再加上人體各種皮脂皮屑、汗液,又給細菌提供了養分,久而久之,細菌就會加倍繁殖。因此,最好3個月左右更換新毛巾。

5. 肥皂頭攢著繼續用

肥皂是家裏的必備清潔用品,用久了只剩最後一點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攢起來重塑成一塊大的。但是,用這樣的肥皂頭洗手或者洗衣服,不但可能達不到清潔殺菌的效果,甚至越洗越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環境衛生檢測室主任付彥芬2023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因為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油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特別容易酸敗(顏色變深變黃),產生酸、醛、酮類以及各種氧化物。此時的肥皂,不但去汙能力下降,還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優良培養基」,透過洗手、洗衣服,將細菌帶到人身上。

6. 好幾年不換枕頭芯

很多人都覺得枕頭只要經常換洗枕套、曬一曬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沒那麽簡單。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員朱仕超2019年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刊文指出,不管是棉的、乳膠的,還是羽絨、化纖、決明子等,任何枕頭都可能變成塵蟎成堆的地方,會引起過敏人群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半年到兩年更換一次枕頭。

健康時報圖

7. 內衣只要沒破就堅持穿

很多女性因為節儉或者不註意,內褲只要沒破損,會堅持穿好幾年,這樣其實是不利健康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許嘯聲2021年在其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一條穿過一天的內褲上有著幾百萬的大腸桿菌。每條內褲上都會有微量的大便,大便中的病菌以及寄生蟲都是致病因素。即使換洗夠勤快,長時間不扔掉的內褲上仍然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7種細菌。所以,「過期」內褲不僅僅會造成外陰部位的炎癥,還會造成陰道、尿道的各種細菌感染。

常穿的內褲,換洗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建議更換。不常穿的內褲(每周穿著不超過1次),建議6個月左右可以更換。 節儉是傳統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節省行為都值得提倡。有些人為了節省一點小錢,反而傷了身體,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微信公號介紹了一個案例,這位患者因為「過分節儉」導致嚴重感染,出現腎衰竭。他感嘆「沒想到節省的習慣,害我們看病花了這麽多錢!」

嚴重感染、腎衰竭,

一個廚房習慣害了他!

2024年6月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70歲的忠先生(化名)。忠先生躺在轉運床上喘著粗氣、渾身是汗,他四肢纖細瘦弱、肚皮卻高高隆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高原結合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腹腔間隔室症候群」。開腹手術中看到忠先生腹腔內感染得非常嚴重——不僅有大量淡黃色渾濁液體,還有多處腸道水腫發炎、積氣積液造成了腸梗阻。經過醫生救治,忠先生雖然從「鬼門關」逃了回來,但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損傷,余生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忠先生給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浙大一院圖

好端端的,怎麽會出現這麽嚴重的腹腔感染?

醫生追問忠先生有沒有吃過未熱透的隔夜菜、生瓜果等,老人都一一否認了。但對忠先生的腹腔積液、大小便和痰液進行培養後,篩查出大量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念珠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多種病菌。

幾次深入溝通聊天後,老人說到自己家裏的 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十多年。梅雨季過後,這些廚房用具發黴長毛,但是舍不得扔,只是擦洗幹凈又用了起來

砧板、筷子上的病菌,

或導致感染、癌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覃吉超表示,砧板是細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切菜,生的、熟的、冷的、熱的,大多數家庭用完之後,只是用抹布擦一下,或者用水稍微沖洗一下,根本洗不幹凈。

剛剛過去江南梅雨季、又迎來台風季, 讓砧板處於潮濕環境,外加經年累月的刀痕,成了細菌的培養皿、黴菌的聚集地

家裏的木筷子也是同理。這種材質結構疏松,在清洗過後,內部很容易受潮膨脹,而膨脹後出現的細小縫隙就成了黴菌與細菌的天堂。它們在裏面瘋狂繁殖,當縫隙中容不下時,便會冒出來,出現肉眼可見的黴斑汙點,甚至「長毛」現象。

健康時報圖

就算用開水簡單燙過砧板、木筷,也只能殺掉一小部份病菌 。殘留在廚房用具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沙門氏菌、黃曲黴毒素等,都可能被吃進肚子,引發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腸胃反應,甚至還會增加萎縮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當心!這些節省習慣很傷身!

洗碗海綿、毛巾、牙刷、內褲等這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日用品,每天都在接觸我們的皮膚、口腔、身體……定期不更換的話,它們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帶來疾病的風險。

1. 洗碗海綿不更換

很多人習慣把一塊洗碗海綿用到「天荒地老」,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下崗」!

殊不知,海綿松軟多孔、吸水性強、食物殘漬易留存,加上不好的通風環境,極其容易藏有細菌。頻繁、重復地使用洗碗海綿,更容易讓細菌透過海綿—手或碗—口的途徑進入人體而致病。

建議每次用完洗碗海綿都要洗凈、擠幹水分,最好懸掛放置。最好1個月更換一次洗碗海綿。

健康時報圖

2. 用塑膠瓶裝米面油

對於節省的長輩,用礦泉水瓶、飲料瓶等裝米、裝豆子、裝食用油等等再常見不過了。

健康時報圖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董文鈞2023年在科普中國刊文指出,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在設計生產時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果汁等液體,如果讓它來承裝其他液體,可能會因為液體性質的變化而讓有毒物質釋放變快、變多。比如,用飲料瓶盛放醋,液體的pH值降低,很可能會讓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多。

此外,瓶裝水/飲料都有一個保質期,這也是塑膠瓶本身的保質期。因為PET也會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加。

3. 磨損的不粘鍋繼續用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徐超2024年4月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塗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於一種合成塑膠。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後汙染食物被人類攝食。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後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別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並定期更換新鍋。

4. 一條毛巾長期不更換

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穎鵬2020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毛巾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濕潤的纖維織物本就易儲藏細菌,再加上人體各種皮脂皮屑、汗液,又給細菌提供了養分,久而久之,細菌就會加倍繁殖。因此,最好3個月左右更換新毛巾。

5. 肥皂頭攢著繼續用

肥皂是家裏的必備清潔用品,用久了只剩最後一點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攢起來重塑成一塊大的。但是,用這樣的肥皂頭洗手或者洗衣服,不但可能達不到清潔殺菌的效果,甚至越洗越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環境衛生檢測室主任付彥芬2023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因為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油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特別容易酸敗(顏色變深變黃),產生酸、醛、酮類以及各種氧化物。此時的肥皂,不但去汙能力下降,還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優良培養基」,透過洗手、洗衣服,將細菌帶到人身上。

6. 好幾年不換枕頭芯

很多人都覺得枕頭只要經常換洗枕套、曬一曬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沒那麽簡單。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員朱仕超2019年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刊文指出,不管是棉的、乳膠的,還是羽絨、化纖、決明子等,任何枕頭都可能變成塵蟎成堆的地方,會引起過敏人群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半年到兩年更換一次枕頭。

健康時報圖

7. 內衣只要沒破就堅持穿

很多女性因為節儉或者不註意,內褲只要沒破損,會堅持穿好幾年,這樣其實是不利健康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許嘯聲2021年在其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一條穿過一天的內褲上有著幾百萬的大腸桿菌。每條內褲上都會有微量的大便,大便中的病菌以及寄生蟲都是致病因素。即使換洗夠勤快,長時間不扔掉的內褲上仍然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7種細菌。所以,「過期」內褲不僅僅會造成外陰部位的炎癥,還會造成陰道、尿道的各種細菌感染。

常穿的內褲,換洗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建議更換。不常穿的內褲(每周穿著不超過1次),建議6個月左右可以更換。 節儉是傳統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節省行為都值得提倡。有些人為了節省一點小錢,反而傷了身體,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微信公號介紹了一個案例,這位患者因為「過分節儉」導致嚴重感染,出現腎衰竭。他感嘆「沒想到節省的習慣,害我們看病花了這麽多錢!」

嚴重感染、腎衰竭,

一個廚房習慣害了他!

2024年6月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70歲的忠先生(化名)。忠先生躺在轉運床上喘著粗氣、渾身是汗,他四肢纖細瘦弱、肚皮卻高高隆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高原結合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腹腔間隔室症候群」。開腹手術中看到忠先生腹腔內感染得非常嚴重——不僅有大量淡黃色渾濁液體,還有多處腸道水腫發炎、積氣積液造成了腸梗阻。經過醫生救治,忠先生雖然從「鬼門關」逃了回來,但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損傷,余生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忠先生給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浙大一院圖

好端端的,怎麽會出現這麽嚴重的腹腔感染?

醫生追問忠先生有沒有吃過未熱透的隔夜菜、生瓜果等,老人都一一否認了。但對忠先生的腹腔積液、大小便和痰液進行培養後,篩查出大量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念珠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多種病菌。

幾次深入溝通聊天後,老人說到自己家裏的 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十多年。梅雨季過後,這些廚房用具發黴長毛,但是舍不得扔,只是擦洗幹凈又用了起來

砧板、筷子上的病菌,

或導致感染、癌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覃吉超表示,砧板是細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切菜,生的、熟的、冷的、熱的,大多數家庭用完之後,只是用抹布擦一下,或者用水稍微沖洗一下,根本洗不幹凈。

剛剛過去江南梅雨季、又迎來台風季, 讓砧板處於潮濕環境,外加經年累月的刀痕,成了細菌的培養皿、黴菌的聚集地

家裏的木筷子也是同理。這種材質結構疏松,在清洗過後,內部很容易受潮膨脹,而膨脹後出現的細小縫隙就成了黴菌與細菌的天堂。它們在裏面瘋狂繁殖,當縫隙中容不下時,便會冒出來,出現肉眼可見的黴斑汙點,甚至「長毛」現象。

健康時報圖

就算用開水簡單燙過砧板、木筷,也只能殺掉一小部份病菌 。殘留在廚房用具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沙門氏菌、黃曲黴毒素等,都可能被吃進肚子,引發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腸胃反應,甚至還會增加萎縮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當心!這些節省習慣很傷身!

洗碗海綿、毛巾、牙刷、內褲等這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日用品,每天都在接觸我們的皮膚、口腔、身體……定期不更換的話,它們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帶來疾病的風險。

1. 洗碗海綿不更換

很多人習慣把一塊洗碗海綿用到「天荒地老」,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下崗」!

殊不知,海綿松軟多孔、吸水性強、食物殘漬易留存,加上不好的通風環境,極其容易藏有細菌。頻繁、重復地使用洗碗海綿,更容易讓細菌透過海綿—手或碗—口的途徑進入人體而致病。

建議每次用完洗碗海綿都要洗凈、擠幹水分,最好懸掛放置。最好1個月更換一次洗碗海綿。

健康時報圖

2. 用塑膠瓶裝米面油

對於節省的長輩,用礦泉水瓶、飲料瓶等裝米、裝豆子、裝食用油等等再常見不過了。

健康時報圖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董文鈞2023年在科普中國刊文指出,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在設計生產時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果汁等液體,如果讓它來承裝其他液體,可能會因為液體性質的變化而讓有毒物質釋放變快、變多。比如,用飲料瓶盛放醋,液體的pH值降低,很可能會讓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多。

此外,瓶裝水/飲料都有一個保質期,這也是塑膠瓶本身的保質期。因為PET也會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加。

3. 磨損的不粘鍋繼續用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徐超2024年4月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塗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於一種合成塑膠。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後汙染食物被人類攝食。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後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別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並定期更換新鍋。

4. 一條毛巾長期不更換

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穎鵬2020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毛巾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濕潤的纖維織物本就易儲藏細菌,再加上人體各種皮脂皮屑、汗液,又給細菌提供了養分,久而久之,細菌就會加倍繁殖。因此,最好3個月左右更換新毛巾。

5. 肥皂頭攢著繼續用

肥皂是家裏的必備清潔用品,用久了只剩最後一點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攢起來重塑成一塊大的。但是,用這樣的肥皂頭洗手或者洗衣服,不但可能達不到清潔殺菌的效果,甚至越洗越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環境衛生檢測室主任付彥芬2023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因為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油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特別容易酸敗(顏色變深變黃),產生酸、醛、酮類以及各種氧化物。此時的肥皂,不但去汙能力下降,還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優良培養基」,透過洗手、洗衣服,將細菌帶到人身上。

6. 好幾年不換枕頭芯

很多人都覺得枕頭只要經常換洗枕套、曬一曬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沒那麽簡單。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員朱仕超2019年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刊文指出,不管是棉的、乳膠的,還是羽絨、化纖、決明子等,任何枕頭都可能變成塵蟎成堆的地方,會引起過敏人群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半年到兩年更換一次枕頭。

健康時報圖

7. 內衣只要沒破就堅持穿

很多女性因為節儉或者不註意,內褲只要沒破損,會堅持穿好幾年,這樣其實是不利健康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許嘯聲2021年在其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一條穿過一天的內褲上有著幾百萬的大腸桿菌。每條內褲上都會有微量的大便,大便中的病菌以及寄生蟲都是致病因素。即使換洗夠勤快,長時間不扔掉的內褲上仍然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7種細菌。所以,「過期」內褲不僅僅會造成外陰部位的炎癥,還會造成陰道、尿道的各種細菌感染。

常穿的內褲,換洗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建議更換。不常穿的內褲(每周穿著不超過1次),建議6個月左右可以更換。 節儉是傳統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節省行為都值得提倡。有些人為了節省一點小錢,反而傷了身體,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微信公號介紹了一個案例,這位患者因為「過分節儉」導致嚴重感染,出現腎衰竭。他感嘆「沒想到節省的習慣,害我們看病花了這麽多錢!」

嚴重感染、腎衰竭,

一個廚房習慣害了他!

2024年6月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70歲的忠先生(化名)。忠先生躺在轉運床上喘著粗氣、渾身是汗,他四肢纖細瘦弱、肚皮卻高高隆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高原結合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腹腔間隔室症候群」。開腹手術中看到忠先生腹腔內感染得非常嚴重——不僅有大量淡黃色渾濁液體,還有多處腸道水腫發炎、積氣積液造成了腸梗阻。經過醫生救治,忠先生雖然從「鬼門關」逃了回來,但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損傷,余生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忠先生給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浙大一院圖

好端端的,怎麽會出現這麽嚴重的腹腔感染?

醫生追問忠先生有沒有吃過未熱透的隔夜菜、生瓜果等,老人都一一否認了。但對忠先生的腹腔積液、大小便和痰液進行培養後,篩查出大量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念珠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多種病菌。

幾次深入溝通聊天後,老人說到自己家裏的 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十多年。梅雨季過後,這些廚房用具發黴長毛,但是舍不得扔,只是擦洗幹凈又用了起來

砧板、筷子上的病菌,

或導致感染、癌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覃吉超表示,砧板是細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切菜,生的、熟的、冷的、熱的,大多數家庭用完之後,只是用抹布擦一下,或者用水稍微沖洗一下,根本洗不幹凈。

剛剛過去江南梅雨季、又迎來台風季, 讓砧板處於潮濕環境,外加經年累月的刀痕,成了細菌的培養皿、黴菌的聚集地

家裏的木筷子也是同理。這種材質結構疏松,在清洗過後,內部很容易受潮膨脹,而膨脹後出現的細小縫隙就成了黴菌與細菌的天堂。它們在裏面瘋狂繁殖,當縫隙中容不下時,便會冒出來,出現肉眼可見的黴斑汙點,甚至「長毛」現象。

健康時報圖

就算用開水簡單燙過砧板、木筷,也只能殺掉一小部份病菌 。殘留在廚房用具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沙門氏菌、黃曲黴毒素等,都可能被吃進肚子,引發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腸胃反應,甚至還會增加萎縮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當心!這些節省習慣很傷身!

洗碗海綿、毛巾、牙刷、內褲等這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日用品,每天都在接觸我們的皮膚、口腔、身體……定期不更換的話,它們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帶來疾病的風險。

1. 洗碗海綿不更換

很多人習慣把一塊洗碗海綿用到「天荒地老」,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下崗」!

殊不知,海綿松軟多孔、吸水性強、食物殘漬易留存,加上不好的通風環境,極其容易藏有細菌。頻繁、重復地使用洗碗海綿,更容易讓細菌透過海綿—手或碗—口的途徑進入人體而致病。

建議每次用完洗碗海綿都要洗凈、擠幹水分,最好懸掛放置。最好1個月更換一次洗碗海綿。

健康時報圖

2. 用塑膠瓶裝米面油

對於節省的長輩,用礦泉水瓶、飲料瓶等裝米、裝豆子、裝食用油等等再常見不過了。

健康時報圖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董文鈞2023年在科普中國刊文指出,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在設計生產時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果汁等液體,如果讓它來承裝其他液體,可能會因為液體性質的變化而讓有毒物質釋放變快、變多。比如,用飲料瓶盛放醋,液體的pH值降低,很可能會讓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多。

此外,瓶裝水/飲料都有一個保質期,這也是塑膠瓶本身的保質期。因為PET也會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加。

3. 磨損的不粘鍋繼續用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徐超2024年4月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塗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於一種合成塑膠。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後汙染食物被人類攝食。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後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別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並定期更換新鍋。

4. 一條毛巾長期不更換

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穎鵬2020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毛巾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濕潤的纖維織物本就易儲藏細菌,再加上人體各種皮脂皮屑、汗液,又給細菌提供了養分,久而久之,細菌就會加倍繁殖。因此,最好3個月左右更換新毛巾。

5. 肥皂頭攢著繼續用

肥皂是家裏的必備清潔用品,用久了只剩最後一點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攢起來重塑成一塊大的。但是,用這樣的肥皂頭洗手或者洗衣服,不但可能達不到清潔殺菌的效果,甚至越洗越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環境衛生檢測室主任付彥芬2023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因為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油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特別容易酸敗(顏色變深變黃),產生酸、醛、酮類以及各種氧化物。此時的肥皂,不但去汙能力下降,還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優良培養基」,透過洗手、洗衣服,將細菌帶到人身上。

6. 好幾年不換枕頭芯

很多人都覺得枕頭只要經常換洗枕套、曬一曬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沒那麽簡單。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員朱仕超2019年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刊文指出,不管是棉的、乳膠的,還是羽絨、化纖、決明子等,任何枕頭都可能變成塵蟎成堆的地方,會引起過敏人群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半年到兩年更換一次枕頭。

健康時報圖

7. 內衣只要沒破就堅持穿

很多女性因為節儉或者不註意,內褲只要沒破損,會堅持穿好幾年,這樣其實是不利健康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許嘯聲2021年在其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一條穿過一天的內褲上有著幾百萬的大腸桿菌。每條內褲上都會有微量的大便,大便中的病菌以及寄生蟲都是致病因素。即使換洗夠勤快,長時間不扔掉的內褲上仍然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7種細菌。所以,「過期」內褲不僅僅會造成外陰部位的炎癥,還會造成陰道、尿道的各種細菌感染。

常穿的內褲,換洗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建議更換。不常穿的內褲(每周穿著不超過1次),建議6個月左右可以更換。 節儉是傳統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節省行為都值得提倡。有些人為了節省一點小錢,反而傷了身體,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微信公號介紹了一個案例,這位患者因為「過分節儉」導致嚴重感染,出現腎衰竭。他感嘆「沒想到節省的習慣,害我們看病花了這麽多錢!」

嚴重感染、腎衰竭,

一個廚房習慣害了他!

2024年6月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位70歲的忠先生(化名)。忠先生躺在轉運床上喘著粗氣、渾身是汗,他四肢纖細瘦弱、肚皮卻高高隆起。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高原結合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為「腹腔間隔室症候群」。開腹手術中看到忠先生腹腔內感染得非常嚴重——不僅有大量淡黃色渾濁液體,還有多處腸道水腫發炎、積氣積液造成了腸梗阻。經過醫生救治,忠先生雖然從「鬼門關」逃了回來,但他的腎功能已經嚴重損傷,余生需要血液透析治療。

忠先生給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浙大一院圖

好端端的,怎麽會出現這麽嚴重的腹腔感染?

醫生追問忠先生有沒有吃過未熱透的隔夜菜、生瓜果等,老人都一一否認了。但對忠先生的腹腔積液、大小便和痰液進行培養後,篩查出大量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念珠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多種病菌。

幾次深入溝通聊天後,老人說到自己家裏的 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十多年。梅雨季過後,這些廚房用具發黴長毛,但是舍不得扔,只是擦洗幹凈又用了起來

砧板、筷子上的病菌,

或導致感染、癌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覃吉超表示,砧板是細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每天切菜,生的、熟的、冷的、熱的,大多數家庭用完之後,只是用抹布擦一下,或者用水稍微沖洗一下,根本洗不幹凈。

剛剛過去江南梅雨季、又迎來台風季, 讓砧板處於潮濕環境,外加經年累月的刀痕,成了細菌的培養皿、黴菌的聚集地

家裏的木筷子也是同理。這種材質結構疏松,在清洗過後,內部很容易受潮膨脹,而膨脹後出現的細小縫隙就成了黴菌與細菌的天堂。它們在裏面瘋狂繁殖,當縫隙中容不下時,便會冒出來,出現肉眼可見的黴斑汙點,甚至「長毛」現象。

健康時報圖

就算用開水簡單燙過砧板、木筷,也只能殺掉一小部份病菌 。殘留在廚房用具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幽門螺桿菌、沙門氏菌、黃曲黴毒素等,都可能被吃進肚子,引發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腸胃反應,甚至還會增加萎縮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當心!這些節省習慣很傷身!

洗碗海綿、毛巾、牙刷、內褲等這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日用品,每天都在接觸我們的皮膚、口腔、身體……定期不更換的話,它們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帶來疾病的風險。

1. 洗碗海綿不更換

很多人習慣把一塊洗碗海綿用到「天荒地老」,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下崗」!

殊不知,海綿松軟多孔、吸水性強、食物殘漬易留存,加上不好的通風環境,極其容易藏有細菌。頻繁、重復地使用洗碗海綿,更容易讓細菌透過海綿—手或碗—口的途徑進入人體而致病。

建議每次用完洗碗海綿都要洗凈、擠幹水分,最好懸掛放置。最好1個月更換一次洗碗海綿。

健康時報圖

2. 用塑膠瓶裝米面油

對於節省的長輩,用礦泉水瓶、飲料瓶等裝米、裝豆子、裝食用油等等再常見不過了。

健康時報圖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董文鈞2023年在科普中國刊文指出,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在設計生產時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果汁等液體,如果讓它來承裝其他液體,可能會因為液體性質的變化而讓有毒物質釋放變快、變多。比如,用飲料瓶盛放醋,液體的pH值降低,很可能會讓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多。

此外,瓶裝水/飲料都有一個保質期,這也是塑膠瓶本身的保質期。因為PET也會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加。

3. 磨損的不粘鍋繼續用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徐超2024年4月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表示,大多數不粘鍋的不粘塗層通常是聚四氟乙烯,也就是特氟龍,屬於一種合成塑膠。當炊具表面和硬物之間有強烈磨損時,可能會形成微小的聚四氟乙烯顆粒,然後汙染食物被人類攝食。所以,不粘鍋出現劃痕後最好不要再用了,也別用不粘鍋烹調質地堅硬的食物,比如排骨,不使用尖銳的鏟子,並定期更換新鍋。

4. 一條毛巾長期不更換

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穎鵬2020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毛巾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濕潤的纖維織物本就易儲藏細菌,再加上人體各種皮脂皮屑、汗液,又給細菌提供了養分,久而久之,細菌就會加倍繁殖。因此,最好3個月左右更換新毛巾。

5. 肥皂頭攢著繼續用

肥皂是家裏的必備清潔用品,用久了只剩最後一點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攢起來重塑成一塊大的。但是,用這樣的肥皂頭洗手或者洗衣服,不但可能達不到清潔殺菌的效果,甚至越洗越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村環境衛生檢測室主任付彥芬2023年在騰訊醫典刊文指出,因為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油脂,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特別容易酸敗(顏色變深變黃),產生酸、醛、酮類以及各種氧化物。此時的肥皂,不但去汙能力下降,還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優良培養基」,透過洗手、洗衣服,將細菌帶到人身上。

6. 好幾年不換枕頭芯

很多人都覺得枕頭只要經常換洗枕套、曬一曬枕芯就可以了,但真的沒那麽簡單。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員朱仕超2019年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刊文指出,不管是棉的、乳膠的,還是羽絨、化纖、決明子等,任何枕頭都可能變成塵蟎成堆的地方,會引起過敏人群出現相關癥狀。建議半年到兩年更換一次枕頭。

健康時報圖

7. 內衣只要沒破就堅持穿

很多女性因為節儉或者不註意,內褲只要沒破損,會堅持穿好幾年,這樣其實是不利健康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許嘯聲2021年在其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一條穿過一天的內褲上有著幾百萬的大腸桿菌。每條內褲上都會有微量的大便,大便中的病菌以及寄生蟲都是致病因素。即使換洗夠勤快,長時間不扔掉的內褲上仍然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7種細菌。所以,「過期」內褲不僅僅會造成外陰部位的炎癥,還會造成陰道、尿道的各種細菌感染。

常穿的內褲,換洗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建議更換。不常穿的內褲(每周穿著不超過1次),建議6個月左右可以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