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被類風濕盯上,身體會發出4大訊號,盡早辨識,規範治療

2024-08-15健康

小李是一名35歲的白領,平時生活規律,身體素質也一直不錯。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關節總是疼痛,尤其是早上起床時,手指僵硬得幾乎無法握拳。最初,他以為只是繁重的工作壓力所致的疲憊不堪,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狀況並未得到緩解,反而愈發惡化,使他倍感焦慮與無助。經過資深醫生的詳盡檢查與評估,小李不幸被確診為患有慢性且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這一突如其來的訊息讓他驚愕不已,他從未預料到自己會罹患這種難以根治的慢性疾病。

什麽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僅嚴重影響關節功能,還可能潛在地波及全身多個重要器官。它誘發關節的持續炎癥狀態與劇烈疼痛,一旦病情惡化,便會導致關節形態扭曲及功能全面受損。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但與遺傳、感染、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早期辨識和規範治療對於控制病情、減輕癥狀至關重要。

身體發出的四大訊號

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身體會發出一些警示訊號。了解這些警示訊號,有助於我們及早辨識疾病,迅速就醫,接受專業且規範的治療流程。

1. 關節疼痛和腫脹

關節的持續性酸痛與不適,常伴隨腫脹與僵硬,無疑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最為常見且顯著的癥狀之一。患者經常體驗到手指、手腕、膝蓋等關節的強烈疼痛感,且疼痛特點多為對稱性,即兩側關節同步發作,給患者帶來極大不適。晨起之際,關節顯得僵硬,活動受到一定限制,然而隨著日常活動的進行,這些癥狀逐漸有所緩解。關節的腫脹是由於內部炎癥的發作所導致的,當觸摸時,常能感受到其表面溫度明顯升高,甚至帶有一種灼熱感。

2.關節在早晨時分常出現僵硬的現象,即所謂的「晨僵」。

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癥狀之一,指的是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活動困難,通常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晨僵的嚴重程度及其持續的時間長度,是評估疾病活動性的重要指標,二者之間緊密相關。晨僵常常影響手指、手腕、膝蓋等關節,使得患者早晨起床後無法正常活動,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和熱敷後才能逐漸恢復。

3. 疲勞和乏力

類風濕關節炎除了對關節造成損害,還會導致全身性的癥狀,如持續性的疲勞和明顯的乏力感。這種疲勞異於日常勞累,即便經過充分休息,也難以得到顯著的緩解。患者時常感受到精力匱乏,難以勝任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職責。乏力癥狀往往源於體內的炎癥反應,在此過程中,機體為應對炎癥而消耗了大量能量,從而使得患者感受到深切的疲憊感。

4.患者可能出現持續的低熱狀態,同時體重也會逐漸減輕,這些變化是病情發展的重要訊號。

一些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能會出現低熱和體重減輕的癥狀。低熱通常為37.5℃左右,持續時間較長,反復發作。體重減輕則是由於慢性炎癥消耗體內能量所致。患者在短時間內可能遭遇顯著的體重減少,且此現象並非由飲食調整或運動增加所引發。

早期準確辨識並啟動規範治療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控制病情發展、顯著提升生活質素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治療的核心目標是顯著減輕疼痛、有效控制炎癥、保護關節功能完整,進而防止關節破壞與畸形的發生。

1. 藥物治療

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藥物治療占據核心地位,常采用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抗風濕藥物(DMARDs,如甲氨蝶呤)以及先進的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旨在這些藥物致力於平息炎癥風暴、紓解疼痛困擾、減緩疾病進展步伐,以顯著緩解患者癥狀,助力關節功能重回正常。

2. 理療和康復

理療和康復治療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們不僅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還帶來長期穩定的改善效果。理療方法包括熱敷、冷敷、電療、超聲波治療等,可以減輕疼痛、緩解炎癥。康復訓練則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肌肉力量訓練和平衡訓練等,有助於保持和改善關節功能,防止關節僵硬和畸形。

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至關重要。首要之務,應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確保攝取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同時盡量避免高脂肪及高糖食品的過量攝入。其次,務必維持適度的體育鍛煉,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運動形式,例如散步、遊泳或太極拳等,同時要避免過度劇烈的運動和體力透支。最後,要註意心理健康,積極面對疾病,保持樂觀的心態,尋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必要時可以咨詢心理醫生。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但透過早期辨識和規範治療,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素。當身體發出關節疼痛、晨僵、疲勞、低熱等訊號時,不要忽視,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在與疾病的鬥爭中處於主動地位,享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