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為什麽自己撓自己不癢,別人撓就癢?

2024-03-17健康

撰文 / 沈崢瑋,應浩江(蘇州大學)

很多人都怕癢,只要一被碰到癢癢肉就笑個不停。但當自己撓自己的「癢癢肉」時卻沒有很大的反應,這是為什麽呢?其實,這個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與我們的淋巴、神經、大腦、小腦都密切相關,其中的科學原理也別有一番趣味。

癢和痛是「親兄弟」?

在講「癢癢肉」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癢和痛這對「親兄弟」。當提起癢覺,大多數人會將癢覺和痛覺相提並論,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癢覺就是一種痛覺。的確,兩者都屬於觸覺。然而癢覺真的和痛覺是同一種感覺嗎?這就要從癢覺的分類說起。從引起癢的原因來看,癢分為機械性癢和化學性癢兩類。機械性癢是由於輕微的(外在)機械刺激而產生的抓撓欲望。而化學性癢則源自特定的化學物質。

人類癢覺訊號傳遞方向示意圖

例如,在皮膚出現小傷口時,組織胺(當皮膚等受到損傷或發生炎癥和過敏反應時,身體釋放的一種化合物)會讓受傷區域的血管膨脹並產生機械性癢。而漆樹、山藥、桃子、毛豆等植物上的化學物質,會導致人化學性癢。

這兩者的區別其實根植於神經系統之中。當我們感受到身體某一部份發癢時,訊號會沿著脊髓向大腦傳輸(癢覺的脊髓通路)。在這條通路上,一些神經元只傳導由組織胺引起的癢覺訊號,而另一些突觸則只傳導特定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癢覺訊號,似乎沒有突觸對兩者都起反應。

那麽,為什麽說癢覺和痛覺是「親兄弟」呢?這是因為,雖然癢覺和痛覺所導致的行為動作是完全不同的:當我們感到痛的時候,本能反應是收縮躲避;當我們感到癢的時候,本能反應卻是搔抓皮膚。但是,許多參與痛覺資訊傳遞的神經活性物質同樣參與癢覺。例如,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陽性神經元,不僅在痛反應神經元中活躍,也在癢反應中起作用。

癢覺資訊從脊髓到大腦傳遞通路示意圖。脊髓中介導癢覺資訊的神經元透過興奮性突觸將癢覺資訊傳遞給脊髓投射神經元,再由這些興奮性投射神經元傳遞到臂旁核腦區 (繪圖 /駱玫)

自己撓自己不癢,別人撓就癢?

在生活中,當我們被別人觸碰到某些部位,如脖子、腋下、腳心甚至是腰部的時候,會激發明顯的癢覺。但是在我們自己觸碰這些地方時候,卻並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些部位受到外界觸碰刺激的機會相對較少,且這些部位的神經分布密切,因此會異常敏感。

人的「癢癢肉」通常分布在脖子、腋窩、腰部、腳心等部位,這裏是人體的淋巴神經分布的主要區域,對於外界的刺激會非常敏感

「癢癢」也是有意義的

當我們感覺到癢時,大多是因為皮膚表皮上有異物或者被觸碰。我們可以透過搔抓來緩解癢的感覺,也可以把異物除去來「根治」癢覺。所以,癢覺的一個核心作用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皮膚,提醒我們對周遭事物作出反應。

當癢覺的出現頻率和癢感都明顯提升並開始影響我們正常生活的時候,癢覺就發揮了另一個作用:疾病提醒。除此之外,偶然出現的癢覺也會和我們的心理問題掛鉤。所以,癢覺在我們保護自己和疾病預警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我們自己觸碰「癢癢肉」時,小腦會提前和大腦「打好招呼」,告訴大腦,是自己觸碰到這些敏感區域,身體就會解除預警。等到癢覺訊號傳遞到大腦對應處理區域時,身體就不會有反應。

相反,當別人觸碰到我們的「癢癢肉」時,小腦無法提前和大腦「溝通」,大腦自然就對這些癢覺產生相對應的反應。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癢癢肉」中的科學】,撰文沈崢瑋、應浩江,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只需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