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醫館訪談錄丨王禹增:中醫治骨病,不是單純地看「骨頭」

2023-12-31健康

記者 焦守廣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醫館訪談錄】欄目專訪 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王禹增 。王禹增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至今,已35年有余。談到與中醫結緣,還要從他小時候的一段經歷說起……

專家簡介:

王禹增,主任醫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頸肩腰腿痛、股骨頭壞死、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疏松癥、骨病術後不適諸癥等骨科疾病及亞健康狀態調理、膏方套用、腫瘤病人中藥調養等某些跨學科的疑難雜癥。

王禹增小時候生活在農村,見證了缺醫少藥對百姓的影響。在他七八歲的時候,一個夏天的夜裏,下著大雨,他突然上吐下瀉,患了急性胃腸炎。媽媽給他戴上草帽、穿上一件蓑衣,手提一盞小馬燈,背著他在風雨中敲開了一個民間中醫的門,老中醫給他采取了肘部放血,然後開了一味中藥——竈心土,這種藥農村燒柴的鍋竈上都有,回家後煎湯沖服,第二天就慢慢緩解了。「從此感覺到我們中醫是真的能治病,而且療效是確切的。」這段經歷也讓他對中醫的神奇療效從小就深信不疑,並慢慢喜歡上了中醫。

1983年9月高中畢業,王禹增第一誌願填的就是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並順利考入。學醫5年,畢業後一直在臨床工作至今,已35年有余。

1990年左右,有一天王禹增門診來了一個老太太,來看肩周炎。王禹增看了看病情後,想給她開中藥,老人家開始不情願,在王禹增再三解釋後,老人接受了。開了差不多七副中藥,再一周老人回來後豎著大拇指第一句話就是:「小夥子,你真不錯!」原來,經過這幾副中藥治療後,不但老人的肩關節癥狀減輕,還治好了另一個困擾了30多年的病。老人年輕時背上起了三個疙瘩,這30年來不能躺著睡覺,只能側著睡,如今不但治好了肩關節,背上的疙瘩也消失了。老人還專門用紅紙寫了封感謝信。

王禹增介紹,骨傷從比較大的分類來說,分為創傷和骨病,創傷就是咱們常見的骨折、脫位、傷筋等,中醫臨床一般都會用到中藥,有時候也用到膏藥。除了創傷之外,還有一類病就是骨病,比如頸椎病、腰椎病、股骨頭壞死、膝關節炎、骨腫瘤等,都是骨病的範圍。

王禹增表示,對骨病的治療,中醫更多的是調節整體,比如腰腿疼,患者吃了中藥,過了兩天因為某些原因沒再吃,後面幾天療效一直會持續,如果吃的是止疼藥,可能就沒有這個持續效果。再一個,中藥治療遠期效果好,在治療主癥的時候,有時也會治療一些兼癥,「中醫治療不是單純地看‘骨頭’,而是看整體,還會考慮骨損傷後對整體臟腑氣血經絡的影響等,這就是中醫藥治療骨傷和疾病的優勢。」

在公立中醫院退休後,王禹增選擇來到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坐診,王禹增表示,選擇加盟山東新中魯中醫院,首先是喜歡這裏的人文環境,在這裏應診的中醫名家不乏他的老師和同學,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大學時代,令他倍感親切。在這個環境當中,可以更方便相互學習交流。

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是一所以傳統中醫治療為主的純中醫醫院,前身為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魯醫院,至今已有30余年歷史。新中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山東中醫藥大學建校第一代中醫大家有多位先後在此坐堂,如傷寒大家李克紹、各家學說大家國醫大師張誌遠、內經大家張珍玉、溫病大家周次清、金匱大家劉獻琳、國醫大師尚德俊等。

「其實還有幾家醫院讓我去坐診,但我都會先看中藥房,我發現這裏中藥房的品質、品種都很好,畢竟中藥的質素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新中魯中藥房目前儲備中藥飲片900余種,是山東省境內中藥飲片品種最齊全的中藥房之一。王禹增直言,行醫幾十年,雖然主要精力在坐診和病房,但中藥品質他也都會仔細審視和關註。

王禹增(左三)參加國家中醫規培模擬教學骨幹師資培訓班。

在王禹增看來,中醫藥作為中國原創醫學,以辨證論治為基本特色,不僅在幾千年的實踐中卓有成效,也為世界科學的多元化做出了貢獻。中醫既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又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對中醫非常重視,相關部門也制定了許多促進中醫發展的條例,中醫發展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時期。在這樣的大好形式下,中醫人要守中醫之正、創醫學之新,推動傳統中醫藥不斷走向現代化、專業化、產業化,在中醫思維的指導下,以現代疫病和疑難雜病為核心,重構中醫臨床診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