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研究:腫瘤會搶糖吃,斷糖可"餓死"癌細胞,禁食抗癌真能成真嗎?

2024-10-28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正選72小時,文章中有5秒免費廣告,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癌癥是一種高度復雜的疾病,尤其是癌細胞的生存和增殖機制。從代謝方面來看,癌細胞的能量獲取方式與正常細胞有別,而糖在癌細胞代謝中扮演著特殊角色。

那麽,能否透過限制糖分攝入或者禁食來抗擊癌癥呢?

斷糖是否真的能夠讓癌細胞因缺乏能量供應而「餓死」?

在應對癌癥時,禁食是否可成為一種抗癌手段?這一系列問題都亟待解答。接下來,本文將從醫學角度為大家詳細介紹。

糖和腫瘤,這二者有什麽關系?

在人體那猶如精密儀器般復雜而微妙的內環境中,能量供應猶如驅動整個系統運轉的燃料,對於細胞的生存和功能發揮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無論是正常細胞還是腫瘤細胞,概莫能外。而糖,在眾多能量物質裏,占據著極為關鍵的地位。那麽,糖和腫瘤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系呢?

首先,我們需要對糖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

糖,從化學結構上來說,是一類碳水化合物。 在人體中,糖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正常情況下,人體透過攝入食物中的糖,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等單糖形式進入血液迴圈。 細胞則利用這些糖進行有氧呼吸或者無氧呼吸,從而產生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能量,如三磷酸腺苷(ATP)。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複制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腫瘤細胞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其中與糖代謝關系密切的一點是其異常的能量代謝方式。

其次,正常細胞主要依賴有氧呼吸來獲取能量。而腫瘤細胞即使在有氧的條件下,也更傾向於進行糖解作用,這種現象被稱為「Warburg效應」。

腫瘤細胞透過大量攝取葡萄糖,然後進行糖解作用,快速產生ATP以滿足其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 這種代謝方式的轉變,使得腫瘤細胞對糖的需求大大增加。

從微觀層面來看,腫瘤細胞表面存在著大量的葡萄糖轉運蛋白,這些蛋白就像是一個個貪婪的「搬運工」,不斷地將細胞外的葡萄糖轉運到腫瘤細胞內部。

此外,高糖飲食可能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長期攝入過多的糖,會導致血糖水平升高,進而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不僅能夠調節血糖水平,還具有促進細胞生長和增殖的作用。 在腫瘤細胞中,胰島素訊號通路可能被異常啟用,從而為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還有,從炎癥反應的角度來看,高糖飲食可能引發體內慢性炎癥狀態。

過多的糖會導致身體內的氧化應激反應增強,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損傷細胞內的DNA、蛋白質和脂質等生物大分子。受損的細胞容易發生基因突變,而某些基因突變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

同時, 慢性炎癥會招募免疫細胞到炎癥部位,這些免疫細胞在炎癥微環境中釋放出各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 其中一些因子可能會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

在腫瘤的治療方面,糖代謝也成為了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透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糖攝取、糖解作用過程或者調節胰島素訊號通路來抑制腫瘤的生長。

例如,一些藥物正在研發中,它們能夠特異性地抑制腫瘤細胞表面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從而阻斷腫瘤細胞的能量供應。還有一些研究試圖透過調整飲食結構,限制糖的攝入,來輔助腫瘤的治療。

深入挖掘腫瘤細胞對糖的這種特殊依賴關系,對於腫瘤的防治意義非凡。在腫瘤的診斷環節,如果能夠精確地檢測到腫瘤細胞對糖攝取的異常增加,就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明燈。

研究:斷糖可「餓死」癌細胞,禁食抗癌成真了?

2023年 ,國際權威期刊【Nature】所刊載的論文揭示了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

免疫細胞攝取糖分後,會開啟生長與分裂的行程,進而引發更為強烈的免疫反應;而腫瘤細胞則會利用碳水化合物中的糖進行惡性增殖。

於是,一個極具震撼性的觀點仿若一顆劃破夜空的流星,猛然闖入大眾的視野: 既然腫瘤會搶奪糖分,那麽斷絕糖分供應是否就能使癌細胞「餓死」,從而讓禁食抗癌從理論設想轉化為實際可行的現實呢?

從癌細胞代謝機制這一微觀角度深入探究,此研究的淵源可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當時,德國科學家瓦爾堡精心開展了一系列嚴謹的實驗研究,逐步揭開了癌細胞代謝的神秘面紗。研究人員發現,腫瘤細胞具備一種極為獨特的代謝特性。在有氧環境下,正常細胞主要依賴有氧呼吸來獲取能量。

然而,癌細胞卻獨辟蹊徑,優先選擇糖解作用這種方式來獲取能量。 這種代謝方式看似是癌細胞為了滿足其近乎瘋狂的生長與分裂需求而選擇的一種「取巧」之道,盡管在能量獲取效率方面有所折損,但卻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足夠的物質。

無獨有偶, 在2023年,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JAMA】上發表了一項意義深遠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精心挑選了9.8萬絕經女性的數據樣本,並對她們展開了長達21年細致入微的隨訪觀察。

在這漫長的研究歷程中,研究人員如同嚴謹的記錄員,詳細地記錄下這些女性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對含糖飲料的攝入情況,並將其與患肝癌的風險進行了深入的關聯分析。

最終得出的結果令人大為驚愕:

相較於每日飲用3杯以下含糖飲料的女性而言,那些每日飲用一杯或者更多含糖飲料的女性,其患肝癌的風險竟然增加了85%。 這一研究發現進一步加深了糖分與癌癥之間可能存在的緊密聯系,如同在二者之間又架起了一座堅固的橋梁,為「斷糖抗癌」的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撐。

然而,這種說法實際上是過於簡單和片面的。 從眾多的試驗結果來看,如果減少糖分的攝入,使得更多的糖能夠被免疫細胞所利用,確實能夠產生較為理想的抗腫瘤效果。但在此,我們必須清晰地分辨「斷糖」和完全不攝入糖這兩個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本質性的差異。

2023年發表於【科學】雜誌的調查研究表明,相較於癌細胞,人體內的正常免疫細胞對糖具有更高的偏好性。 當患者開始禁食、禁糖時,身體內的正常細胞將會失去正常的代謝功能,就如同一個精密的機器突然失去了關鍵的動力源,從而對機體的抵抗力產生嚴重的影響。

更為關鍵的是, 即便不攝糖,身體內部的脂肪也會自動轉化為糖。 這是因為在人體的代謝體系中,糖分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人體就像一個復雜而精密的化工廠,各個代謝環節緊密相連。當外部糖源斷絕時,身體會啟動內部的代償機制,將脂肪轉化為糖來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所以, 單純地依靠禁糖來餓死癌癥細胞,這種想法在現實中是根本行不通的。

例如,大腦是一個對葡萄糖依賴程度極高的器官,它就像一台高效能的電腦,需要穩定的葡萄糖供應來維持正常的運轉。雖然在長期饑餓狀態下大腦也能夠逐漸適應利用酮體供能,但這種適應過程是有限的。過度斷糖就如同切斷了電腦的主要電源供應,可能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等嚴重問題。

而癌癥的發生與發展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的復雜過程。其中,遺傳因素如同家族遺傳下來的劇本大綱,為癌癥的發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環境因素像是舞台上的各種布景和道具,能夠影響劇情的發展;生活方式則猶如演員的表演風格,對癌癥的發病機制起著重要的作用。

所以, 僅僅依靠斷糖來治療癌癥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綜合考慮其他治療手段。

如手術這種直接切除病竈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化療這種利用化學藥物進行全身性治療的「地毯式轟炸」、放療這種利用放射線精準打擊癌細胞的「定向爆破」以及新興的免疫治療這種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癥的「內部策反」等多種手段。

此外,目前關於斷糖抗癌的研究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或者基於大規模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層面。真正要將其套用於臨床治療,就如同要將實驗室中的理論模型轉化為實際戰場上的武器裝備,還需要進行更多深入的研究。

例如,如何精準地確定斷糖的程度和時間,如何在斷糖的同時確保患者身體的基本營養需求,以及如何避免斷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這些都是擺在科研人員面前亟待攻克的難題。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雖然「腫瘤會搶奪糖分,斷糖可‘餓死’癌細胞」這一觀點具備一定的科學依據,但要將禁食抗癌真正轉化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綜合地考慮各種因素,以謹慎、科學的態度對待這一充滿潛力的抗癌思路。

參考文獻:

1、龔玉雯,王誌平.SRC激酶調控腫瘤糖代謝的研究進展[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24,45(05):755-763.

2、範蕓,遲潔,範瑾依,等.糾正糖代謝異常與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風險關聯的回顧性佇列研究[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24,35(0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