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韓芳教授:亟需獨立的睡眠學科,遠離「睡不著、睡不醒、睡不好」

2024-08-19健康

訪談嘉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 韓芳教授

采訪者:【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賈薇薇

他是中國自主培養的第一個臨床睡眠醫學博士。從使用走紙多導睡眠監測儀診斷睡眠呼吸暫停,到調查睡眠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從探索睡眠疾病的發病機制到建立遠端醫療系統,建立家庭慢病管理的新範式……他職業生涯的每一次躍進也對映著中國睡眠醫學的發展路徑。

30多年的風雨兼程,他見證了中國睡眠診療中心從零星幾個擴大至3000余家,並帶領團隊奮起直追,推動中國發作性睡病的臨床和科研水平領先國際,但他也深知當前中國醫療系統對睡眠疾病診療能力的相對薄弱:中國有6000萬需要積極進行醫療幹預及診斷治療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但睡眠呼吸暫停的診斷率和治療率都不足1%。

「睡眠學科未被確立為獨立專科,是掣肘睡眠醫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今已成為中國睡眠醫學學科帶頭人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韓芳教授直言,要想讓公眾脫離「睡不著、睡不醒、睡不好」的苦海,提升全民睡眠健康意識,打通睡眠學科專科發展通道,完善睡眠醫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

從「打呼嚕大夫」到享譽國際

1992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韓芳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攻讀研究生,結束一個月的臨床輪轉後,他接到了一個任務:建立國際標準化的睡眠實驗室。那一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購置了一台昂貴而精密的儀器——多導睡眠監測儀,「那是一台經典的睡眠監測儀,不同於現在的電子化器材,它一晚上要走400米的記錄紙,以記錄患者的睡眠與呼吸狀況。我和一名技術員要整晚守著它,因為它不知什麽時候就卡紙了,有時溫度變化還可能不顯示數據,需要時刻關註。」韓芳回憶道。

因為辛苦又前途未蔔,當時睡眠醫學並不受歡迎,「很多人開玩笑說我是‘打呼嚕大夫’。」韓芳笑言。不過,那時老一輩專家看到國外睡眠醫學的蓬勃發展,就預料到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肥胖患者將日益增多,加之老齡化的到來,睡眠問題必然會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大問題,「讓每個人睡個好覺」的樸素初心指引著韓芳踏上了睡眠醫學的探索之路。

1994年,一位50多歲的患者因總是打瞌睡到北大人民醫院就診,午睡之後,患者突然「暈倒」,醫護人員趕緊展開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奇怪的是,患者醒來時竟然對剛剛的搶救過程記得清清楚楚,韓芳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昏迷」。他與導師查閱了國內外相關的病例資料,診斷了第一例發作性睡病,也由此開啟了一條新賽道。

「當時我們對於發作性睡病還知之甚少,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學者研究發現,日本發作性睡病患者與免疫相關的白細胞組織相容抗原-HLADR2基因呈100%陽性,因此斷言亞洲人群此基因陰性者可排除發作性睡病。」韓芳希望能夠找到中國人自己的證據,此後帶領團隊開展了多項針對發作性睡病的診療和科研工作,隨著經驗和證據的不斷積累,這一觀念被逐漸扭轉。

多年來,韓芳團隊在發作性睡病領域取得累累碩果:首次發現中國發作性睡病的易感基因—中國患者HLADR2陽性率為96.8%,並非100%;明確發作性睡病誘因,上呼吸道感染特別是pN1流感病毒是誘發免疫反應的重要因素,並首報了多個國人睡病的新基因;確定了下丘腦分泌素在睡眠-覺醒調節中的重要作用,在國內最早建立了腦脊液下丘腦分泌素水平測定診斷發作性睡病的方法;中國發作性睡病多在七八歲左右發病,團隊因此開發了適合兒童患者的兒童發作性睡病嚴重程度評估量表,進一步推動了發作性睡病的精準診療,協助引進和研發了治療該疾病的創新性藥物。

目前,北大人民醫院已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發作性睡病病例庫,占全國已確診病例的70%左右,收集的樣本包括遺傳資源、腦脊液及淋巴細胞等,研究水平領先國際。

構建遠端醫療系統

建立家庭慢病管理新範式

「睡眠呼吸暫停的病因是上氣道堵塞,為什麽很多人做了手術還不見效?為什麽兒童90%建議手術,而成人90%不能手術?為什麽氣道堵塞只發生在睡眠狀態?」談及睡眠呼吸暫停的診治進展,韓芳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的治療方式與發病機制的「背道而馳」,「睡眠呼吸暫停的氣道堵塞與大腦的呼吸調控功能密切相關,因此不解決大腦調控功能的問題,手術效果自然不理想。」韓芳表示,手術治療看似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但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而當前睡眠呼吸暫停領域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滿足患者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數據顯示,中國約有6000萬需要積極醫療幹預及診斷治療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但睡眠呼吸暫停的診斷率和治療率都不足1%。「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沈到基層,讓更多患者遠離睡眠疾病的痛苦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2015年,韓芳就帶領團隊著手構建睡眠障礙的遠端醫療系統,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遠端醫療系統第一時間從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套用,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家對於「互聯網+醫療」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對遠端醫療的發展提供了如私密保護政策、醫療保險政策等的支持。

「利用線上平台的遠端手段輔助睡眠呼吸暫停患者進行疾病的篩查、診斷以及治療等流程化管理,讓患者不出家門就可以獲得睡眠專家的治療幫助。」韓芳指出,睡眠呼吸暫停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病,遠端醫療系統的建立,整合了家庭和醫院的醫療資源,是一種值得借鑒的家庭慢病管理新範式,對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在內的慢性病的長期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睡眠醫學亟需成為獨立學科

睡眠問題可以概括為「睡不著、睡不醒、睡不好」,但細分下來,囊括了90多種睡眠疾病。【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睡眠健康納入其中,世界睡眠學會和世衛組織也呼籲將睡眠健康、營養健康和運動健康作為健康的三大支柱,足見睡眠健康的重要性。

自20世紀80年代,北京協和醫院黃席珍教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臨床意義的睡眠實驗室,開啟了中國睡眠醫學的實踐,也由此催生了新興的交叉學科——睡眠醫學。當前,中國約3000多家醫院開展了睡眠醫學臨床服務,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卻並不健全,因此各睡眠中心的服務能力參差不齊。

韓芳介紹,建設一個新學科需要從三個層面著手。首先是教育層面,需要培養更多的專業醫師。2018年,中國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科醫師培訓體系完成了睡眠呼吸專修、單修體系的建設,制定了相關的基地認證和醫師及技師考核等標準。2019年,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學科目錄中,「睡眠醫學」已作為內科學下的獨立學科列入。202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開展睡眠醫學專培試點工作,並制訂了實施細則,2022年開始招生。最近教育部有關學位教育部門出台檔,已將睡眠醫學納入內科學研究生學位培養體系,與心血管、呼吸等系統並列為臨床醫學三級學科。睡眠醫師的培訓已逐漸規範化。

其次是科研層面,自2009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成立以後,就將睡眠呼吸障礙以及其他睡眠問題的評審都獨立出來,睡眠醫學在科研體系方面也已實作獨立。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但至今睡眠專科仍未獲得國家衛健委的批準,在臨床上成為一個獨立專科,而睡眠技師也未被納入為新職業。韓芳表示,這可能是掣肘睡眠醫學發展的重要因素。相反,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早在本世紀初就把睡眠醫學納入獨立學科,不僅有經過認證的技術人員體系,還設立了睡眠中心認證及醫師培養體系。

韓芳進一步解釋道,如果在人事體系中沒有完善的架構,很多從事睡眠醫學的醫生和年輕技師就沒有上升通道,很難留住人才。睡眠醫學是一個交叉學科,強調多學科的協作與綜合診治,因此需要在睡眠學科的整體架構之下整合多學科之力,進而發展專科特色,「但目前的現狀是呼吸科醫師在做睡眠,耳鼻喉科醫師在做睡眠,精神科醫師在做睡眠,口腔科醫師也在做睡眠,睡眠疾病的患者來到醫院,反而不知道該找哪個科室看病。」韓芳表示,開設臨床睡眠專科,加快睡眠學科發展,是當務之急,也是打破中國當前睡眠疾病診治服務能力不足這一困境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