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劉春風:打磨臨床技能 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

2024-09-27健康

破解「神經」密碼

醫師報訊(融媒體記者 黃晶)一位高中生上課打瞌睡、早上睡不醒,成績急轉直下。多家醫院求醫後無法確診,輾轉來到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劉春風教授的診室,被診斷為「發作性睡病」。經過積極治療後,患者癥狀得到極大的改善,高考如願考取了臨床醫學專業,完成了他想成為醫生的夢想。這是醫患之間的雙向奔赴,也是醫者價值與成就感的展現。

作為科主任,劉春風教授臨床科研兩手抓,不僅在臨床亞專科建設與團隊成員臨床技能上深度打磨,還大力發展科室的科研力量。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課題 20余項,發表了學術論文200 余篇。2022年獲批江蘇省神經疾病診療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獲國家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科室連續3年在科技量值排行榜中進入全國前 30名,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華東區專科聲譽排行榜獲提名。

掌握最先進的技術為患者解決問題

40年前,神經內科的治療手段有限,被戲稱為「三素一湯」,即維生素、激素、抗生素和生理鹽水,能夠做的唯一輔助檢查是腰穿腦脊液檢查。但是,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就讀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劉春風在華山醫院實習時,仍然被神經內科所吸引。劉春風回憶:「那時沒有CT和核磁共振,老專家們依靠體格檢查,如警察探案般抽絲剝繭,來確定病變部位,我被神經科疾病的深奧和老專家們淵博的知識所折服,產生了要做神經內科醫生的念頭。」

畢業分配到蘇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後,劉春風主動要求前往神經內科,而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包仕堯教授正好需要最好的人才,兩者一拍即合,劉春風如願成為一名神經內科醫生。工作後,劉春風意識到神經內科診療正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最先進的技術為患者解決問題,他攻讀了碩士、博士學位,並兩次去法國進修。

1989年,劉春風第一次進修去的是巴黎莎拉巴提爾醫院,在這所擁有全球頂尖神經內科的醫院中,劉春風看到了臨床最高診療水平的樣子。醫院卒中病房的管理,已經具備了卒中單元的早期影子,卒中早期治療、早期康復的理念,那時也在劉春風心裏紮根。

更讓劉春風感興趣的是當時國內沒有的經顱都卜勒超聲(TCD)。TCD是利用超聲都卜勒效應,檢測顱內腦底主要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及血流生理參數的一項無創性的腦血管疾病檢查方法。劉春風在當時意識到這一診斷器材的價值與未來,如饑似渴地學習了TCD技術,將之帶回了國內。TCD現在已經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首選檢查手段,優點是無創、價廉、可重復性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無數患者帶來獲益。

「近20年來,神經內科的診療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腦血管病從原來的只能透過腰穿區別出血還是梗死,到現在不僅可以依靠CT和核磁共振等診斷器材精確診斷,還能進行溶栓、取栓,患者的致死率與致殘率大大下降。」劉春風介紹,帕金森病的治療也從早期左旋多巴量少、患者可及性低,到現在多種左旋多巴叠代藥物、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As)、單胺氧化酶 B 型抑制劑(MAO‑BI)、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抑制劑(COMTI)等多種藥物、多種劑型自由選擇;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從完全依靠激素,到現在靶向治療。

深耕帕金森病領域

關註非運動癥狀診療

45歲的帕金森病患者老張近期經常在睡夢中被噩夢驚醒,或者突然暴起、奔跑,嚴重時還會毆打家人。去醫院檢查時被診斷為精神疾病,治療後效果不明顯。患者慕名找到劉春風。劉春風經過綜合評估後,診斷為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在對患者進行幹預後,癥狀得到改善。

「這種癥狀被稱為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劉春風解釋,這是在快速眼球運動睡眠期出現的骨骼肌失弛緩和夢境行為演繹,包括肌肉抽搐、夢語、攻擊行為,甚至從床上跌落、自傷、傷害床伴等。普通人群中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的患病率為0.5%~1%,而帕金森病患者高達50%。

帕金森病的診療,正是劉春風深耕多年的專業。1997年,因為學科發展需要,劉春風帶頭開展了帕金森病的亞專科,為了掌握國際上最先進的帕金森病診療技術,他申請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支持,再次到法國取經,前往法國格勒諾布爾的約瑟夫·傅立葉大學醫院,一家以治療帕金森病聞名的醫院,而開啟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術(即DBS)治療新紀元的阿利姆-路易斯·貝納必德(Alim-Louis Benabid)醫生,正來自於這家醫院。

當時國內帕金森病的治療藥物主要是左旋多巴類藥物,治療遵循「不求全效、細水長流」的原則。劉春風到達法國後發現,國外治療帕金森病的策略早已發生翻天覆地地變化。醫工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結合、治療手段豐富,帕金森病的治療早已摒棄「不求全效、細水長流」的原則,開始關註患者生活質素與社會能力的提升。劉春風深受震撼,他迫不及待地開始學習這些最先進的診療技術以期在臨床中為患者解決難題。當腦深部電刺激術進入中國後,劉春風快速行動起來,和神經外科合作,成為國內第一批開展這項技術的醫院。目前,該療法在國內已得到廣泛開展,套用於帕金森病和原發性震顫等其他疾病。

在早期的帕金森病治療中,治療的焦點在於患者震顫、行動遲緩等運動能力的治療與改善上。隨著診療手段的提升,在運動癥狀得到改善後,人們意識到帕金森病患者還有很多非運動癥狀,如除了上文提及的快動眼睡眠期的行為障礙外,還包括其他的睡眠問題、認知障礙、泌尿系統問題、用普通鎮痛藥無法緩解的疼痛等,值得深入研究。

2005年,劉春風關註到非運動癥狀不僅貫穿於整個病程當中,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素,他開始對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進行研究。2017年,在國家重點研發專案支持下,劉春風開展了帕金森病的精準診療專案,對帕金森病變的非運動癥狀開始了更加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專案釋出了系列研究結果,揭示了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新靶點。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腦深部電刺激(DBS)、經顱磁刺激(TMS)以及光照治療在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中的套用,切實緩解了患者的不適,提高了生活質素,在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研究中具有較高的創新性與自身特色,團隊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華醫學獎,蘇州市、江蘇省醫學引進新技術獎一等獎。

提升個人能力

打造團隊綜合實力

2000年,劉春風擔任醫院領導崗位後,著力於科室學科建設工作。他在江蘇省最早建立卒中病房,最早開展靜脈溶栓和介入手術治療缺血性卒中;2007年開展了獨立的睡眠中心,多年來影響力越來越大;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在劉春風的努力下,團隊根據學科的發展建立了各個亞專科,開展多項創新技術套用於臨床,在帕金森病、腦血管病、睡眠障礙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成為江蘇省亞專科團隊相對齊全的科室,做好蘇州1000萬居民神經科疾病的托底工作。

劉春風重視團隊科研能力與臨床能力的鍛煉。「團隊每一位成員必須給自己選一個標簽,這個標簽就是自己的專業,選定之後要將標簽貼牢。」團隊成員毛成潔在劉春風教授的帶領指導下,致力於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的研究,目前是國家帕金森病質控專家組成員,江蘇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副組長,獲得過國家級及省級帕金森病研究相關專案,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有了自己「帕金森病專病醫生」的標簽。劉春風強調,要想成為-位優秀的專病醫生,首先要修煉自己的臨床能力,整理每一位患者的診療過程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其次,申請自己從事專病的研究專案;最後,要發表高質素的研究論文。

他要求每一位醫生除了聚焦專病領域外,還要掌握與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如治療肌肉病的醫生,還要懂病理和電生理等。

高標準、嚴要求下,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成為了蘇南地區首屈一指的科室,很多外地患者慕名來到醫院,求解「疑難雜癥」。

一位女兒從上小學開始,每天晚上給爸爸敲腿,因為他一到晚上放松時就腿部酸麻痛,像有螞蟻在爬,不敲腿無法入睡。看了很多家醫院也無法治療,直到10幾年後,女兒帶著爸爸找到劉春風,才被明確診斷為「不安腿症候群」,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

以上患者並不是特例,而是團隊接診的眾多患者中的普通一員。「亞專科的建立,讓原本罕見的疾病變地不再罕見,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診療機會。」劉春風強調,作為臨床醫生,一定要學習實用、先進的診療技術,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不能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做了再多科研、發表再多的文章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