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立冬前準備貓冬,別做這3件事,避免消耗陽氣

2024-10-25健康

天氣越來越冷,霜降後很多地方都有寒冬的感覺了,此時就該準備「貓冬」了,這可是千百年來的民間智慧,【養生鏡】中說:「冬三月乃收藏閉塞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

等到了初冬,自然界的陽氣也處於驟減之中,陽氣不足,萬物雕零閉藏。我們人與自然要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遵循將陽氣閉藏於體內的原則。

貓冬就剛好符合這個原則,一家人圍在家裏的炕頭上最熱的角落,手抄袖子裏,透過小窗戶看外面的風雪,窩住不動,就像冬天的貓一樣。簡單來說,就是北方方言中窩在家裏躲避寒冬的意思。

【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秋冬萬物閉藏,人體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冬藏是否做好 絕對 了來年的健康與否。很多人到了春天身體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冬藏沒有做好。故此,接下來的日子,要減少耗損陽氣的性味,避寒就溫,一起為冬藏做準備。

這3件損害陽氣的事兒,千萬別再做了!

第一件:千萬別熬夜‍

養生要按照自然規律來做,最簡單的就是依照太陽規律了來做,太陽出來你就出來,太陽落山你就回去。現在人們夜生活越來越豐富,都是在耗損自己真陰,損陰長久必定傷陽,陽氣不足久了也必定損陰,這是陰陽平衡的規律所定。

一天之中,陽氣晝夜循於周身禦敵於外,夜晚歸於陰,一年之中,秋冬養陰,應順應秋季特點,陽氣逐漸斂降於陰分之中,潛藏封存,陰陽和合才能身體健康,然而很多夜貓子愛好熬夜,晚上還要亢奮不睡,迫使陽氣外越,不能斂降於陰,耗散陽氣。

尤其是夜晚子時,是陰盛陽始生的時候,象征著一天中生命的開始,我們要在睡眠中養護這股初生的陽氣,不能給耗沒了,此時不睡,,陽氣剛開始的生發就沒做好,第二天人也沒精神。

第二件:千萬別受寒‍

裏面所說的「去寒就溫,無泄皮膚」講的就是要好好保護自己的陽氣,不被寒邪所傷到。寒為陰邪,屬陰,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陰陽失衡,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寒邪,反而易被寒邪所傷,故陰盛則寒,陰盛則陽弱。

疼痛是寒邪的主要特征,若寒客肌表,凝滯經脈,則頭身肢節劇痛;若寒邪直中於裏,氣機阻滯,則胸、脘、腹冷痛或絞痛。人身水谷精微物質的輸布,有賴於陽氣的溫煦推動作用才能暢通無阻。寒凝經脈,氣血失於溫煦,易使經脈氣血凝結阻滯,澀滯不通,不通則痛。

很多朋友問,如若身體已經受寒了,該怎麽把體內的寒邪給排出來,對此我們建議使用艾灸的方式,尤其是入冬艾灸可助陽氣,陽氣足則可以抗寒。宋代醫學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就主張扶陽以灸法第一,艾灸具有溫通經脈、祛風散寒、化瘀等多重作用。

我們在艾灸時,對於艾條的選擇要註意,最好使用陳艾,陳艾的顏色以土黃色為佳,燃燒時煙氣也相對輕柔,陳艾的艾火不急不燥,柔和通透而不烈,灸感會舒服。

艾葉有純陽之性,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扶陽固脫。很多人覺得艾灸容易上火,其實不然,艾灸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既能滋陰又能養陽,調和氣血,溫通經絡。

但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說,冬天艾灸不方便,一是天冷,施灸時怕受寒;二是冬天基本都門窗緊閉,室內艾灸煙排不出去,很嗆。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們尋找到一款非常適合冬季艾灸的東西,名為艾灸寶。

它屬於無煙無明火的艾灸,插電使用,在艾灸的過程中除了有艾草的氣味飄出來,沒有一絲煙;再者它是像布袋子一樣的艾灸器,綁住固定在腹部或是腰部即可,非常方便,而且比傳統艾灸安全系數高,老人使用也能得心應手。

上了年紀的人,對溫度都不像年輕人那麽敏感,有時候艾灸溫度過高,沒及時拿開,就容易燙出泡來,當時外婆自己在家艾灸肚子時,艾灰就落到皮膚上,燙出了一串小水泡,後面就再也不敢自己在家艾灸了。

直到這個艾灸寶到手,才重新開始艾灸起來,這個艾灸寶有三層最外面是棉麻的外套,裏面有兩個墊子,一個是艾草墊子,填充陳年艾絨,艾灸的效果好不好,關鍵看艾草,精選桐柏山的野生艾草,自然晾曬,多年陳放,專業的提絨技術,用好艾制作好絨。

艾草也大絨厚,經過多年陳放,去其造型,艾絨非常細膩,封在墊子中,再利用另一層加熱墊對艾絨進行加熱,艾草的能量能深層滲入人體,這款艾灸寶的面積很大,能牢牢蓋住腹部,暖腹暖胃又暖宮。

裏面加熱墊有個插頭,使之和外面的電源線連線在一起即可,而且是九檔控溫,可以根據自己體感來調節溫度高低,溫而不燙,不擔心意外受傷。

而且無論是身材是胖是瘦,都能敷哦,用的是彈性非常好的魔術貼固定,很牢固,固定在腹部、腰部、腿部、後背、肩頸處都是可以的,身體哪裏進了寒邪,哪裏受寒疼痛就敷在哪裏,體內的寒邪被清除到體外,艾草的效力再促進陽氣的生發,這耗損的陽氣就一點點被補回來了。

電熱艾灸寶艾灸溫灸寶熱敷寶 家用無煙艾灸寶電加熱溫灸寶【10天內發貨】
¥ 69
拼多多
購買

敷上去暖暖的,整個冬天,手腳都不冷了。

第三件:千萬別吃撐‍

天氣越冷,人們也容易吃得越多,總想吃東西暖暖身子。再者,陽氣在這個時節封藏內斂,再往裏走,我們的食欲也會越來越好,但是稍不留神吃多了或吃得不對,傷的還是脾陽。

同樣是進補,有的人補了之後面色好氣色佳,而有的人補了之後不但無效,還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秘、口臭等情況。這就屬於補不進去,原因就在於脾陽弱,脾胃不好,這些人一旦吃多,脾胃無法運化這些食物,積滯在體內就會出現不舒服。

若是平時稍微吃多點兒就有上面的這些情況發生,建議您少食多餐,一頓不要吃太飽,吃東西時一定細嚼慢咽,把食物給嚼碎,成糜,這樣才不會消耗過多脾胃陽氣去運化這些食物。

所想在這個冬季好好進補,那就需要這段時間把脾胃養養好,補足脾陽,疏通脾胃的積滯,這樣吃下去的東西不但能被身體轉化為所需營養,還能吃不胖,睡得好。

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原湯化原食,既然是脾胃的問題,那自然和吃有關,也要從飲食的方向去調節,之前在看養生欄目時,看到國醫羅大倫博士提到的一種古代糕點,是明代禦醫為了脾胃不好的皇子研制出的,名為八珍糕。

後來傳到清朝,成為乾隆皇帝經常吃的一種糕點,幾乎常年不斷。後來慈禧太後也是如此,非常喜歡這種糕點,究竟是怎樣的糕點,能讓當時養尊處優的皇帝太後如此青睞呢?

這種糕點是由八種食物組成的,分別是是黨參(或者人參)、白朮、茯苓、薏米、蓮子肉、芡實、山藥和白扁豆。黨參是補中益氣的,【本草從新】中說它「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補,甚為平妥。」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特點是「守而不走」,能守護住我們脾胃;在八珍糕中,白朮和黨參協同「作戰」,共同滋養脾陽。

茯苓是祛濕的,補脾是透過泄濕來完成,脾內的水濕多了,脾的運化能力就會下降,茯苓是先降後升,在降雨濕同時,使得脾氣向上升。把脾氣比作一個氣球,如果氣球下面吊著一桶水,這個氣球就沒有辦法升空,如果我們把水給倒掉,氣球就會飛向天空。茯苓就是這樣,它透過祛濕來提升脾陽。

薏苡仁同樣是健脾利水的,但主要作用是祛濕濁,和茯苓還不一樣,它是往下走的。故此茯苓和薏苡仁這一上一下,一升一降,咱們脾胃的氣機就運轉起來了。

蓮子是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補中養神的;芡實則是健脾止瀉;山藥健脾養肺,起到收斂的作用,幫我們把補進去的東西都牢牢固住,防止流散。

八珍糕的發明者、明朝大醫陳功實說,一個脾胃虛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後,他就會身輕氣爽、元氣大增。做法羅大倫博士也有講,便是把上述這些食材都磨成粉末,再和糯米粉或小麥粉混合,揉成面團,和蒸饅頭一樣放在蒸籠裏蒸熟即可。

但真正的古方八珍糕,做起來容易,但真正想要做好很難。為了大家都能吃到一口正宗且補益脾胃的八珍糕,我們翻閱了古籍,拜訪了不同的國醫大師,經過十多次的配方改良,研制出了這麽一款不含蔗糖,又保留原始滋味的古方八珍糕。

根據現代人的體質,對初始配方加以調整,把黨參、白朮、白扁豆、芡實替換成雞內金、山楂、麥芽和砂仁,把傳統的糯米粉換成了小麥粉。

現代人吃的東西雜,脾胃不好一般是瘀堵,這就需要有一味化堵「高手」在前方疏通清理,雞內金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就如同堵住的洞穴,我們想要過去得把碎石雜物清理掉,這樣後續的大部隊才能發揮所長。

而且積滯的東西清理完,裏面的氣機一定不對勁,就和洞穴中烏煙瘴氣的環境一樣,這時也得需要一味能夠調順氣機,讓氣機平順下來的東西,麥芽行氣,起到了調理氣機的作用。

砂仁辛香,有溫散之用,把體內濕濁也可以化開,之後茯苓和薏苡仁就可以發揮各自的作用,這三者可以完成脾胃的升清降濁迴圈。

山藥主健脾,把脾胃運化給強健上來,山楂味酸,有收斂效果,把這些補益脾胃的給收斂住,使之不流失。

而且把容易生濕濁的糯米粉換成小麥粉,不僅味道上提高了,性味也和其他的食材更融合,輕度烘焙,營養更完整,高溫環境容易破壞食材本身的性味,即使吃進去補益效果也會折損,但低溫烘焙的方法,制出的糕點就不用擔心營養流失過多的問題。

烘焙過後,食材的味道被完全激發出來,濃郁的麥香,有股淡淡的焦香味兒,即使沒有添加蔗糖,食材本身的甘味也有一股淡淡的清甜,不能吃甜食、不能吃糖的朋友都可以放心食用,軟糯好嚼,幹濕適度,不噎嗓子不黏牙。

美豐道古方八珍糕健康脾胃 無蔗糖 成人兒童曲奇芡實糕傳統糕點
¥ 49.9
精選
購買

每天來上兩塊,輕輕松松就把脾胃養好了。當然,脾胃再好,也別吃到撐哦,每頓七八分飽,身體會更舒服。

等入冬後這三件失真身體陽氣的事情就別再做了,養好陽氣不外泄,一起為冬藏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