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風偏癱的病人,在長期臥床期間,可能感覺到上肢的不適,比如說長時間的肩痛、手腫、手麻等,很多人只是認為是偏癱的正常情況,長時間不去處理,長此以往,會發現自己的上肢功能總是不能恢復,醴陵市中醫院專家提醒,這種情況,可要小心肩手症候群。
一、什麽是肩手症候群?
肩手症候群表現為患者患手突然水腫、疼痛及肩關節疼痛,並使手功能受限。患者出現沿神經分布和損傷區域的劇烈壓痛,手部腫脹、感覺障礙,上肢燒灼感、僵硬、出汗、寒涼或發熱。
因疼痛較重並行攣縮,肩手症候群常成為康復的阻礙因子。是中風後偏癱病人常見的並行癥,它通常影響患側上肢,僅有1/5的病人能夠完全恢復以前的活動。如不予適當治療,將導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二、為什麽會發生肩手症候群?
引起肩手症候群的原因很多。
1、中風後肢體偏癱,肩部和手部肌肉力量減弱,關節活動度受限。長期不活動或活動不當可能導致肌肉、肌腱、關節囊等組織的攣縮和粘連,引發疼痛和腫脹。
2、中風可能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引起血管收縮,從而影響上肢的血液迴圈,出現腫脹和疼痛。
3、中風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如果上肢關節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者肢體擺放的姿勢不恰當,可能會壓迫手部血管和神經,影響靜脈回流和淋巴迴圈,導致手部腫脹和疼痛。
三、如何預防肩手症候群?
1.正確的體位擺放
早期保持床上正確體位,能有效防止和對抗痙攣姿勢出現,保護肩關節。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和仰臥位交替使用。
①患側臥位:患臂前伸,前臂外旋,將患肩拉出,避免受壓和後縮;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手中不可有物,以免誘發抓握反射,強化患側手的屈曲痙攣。
②健側臥位:胸前放軟枕,患肩充分前伸,肘、腕、指關節伸展放於枕上,心向下。
③仰臥位(盡量縮短與其它體位的時間):患側肩下墊厚軟枕使肩部上擡,以防肩胛骨向後攣縮,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關節伸直,掌心朝上,手指伸直並分開,整個上肢放於枕上。
④床上坐位:置一橫過床可調小桌,桌上放軟枕,患側上肢擡高放在軟枕上。坐輪椅時,患側上肢應擡高。
⑤站立或行走:將患側上肢吊掛或佩戴肩托,避免自然垂懸引起肩關節脫位或過度牽拉。
2.早期康復訓練
患者病情穩定後盡快開始被動和主動的上肢關節活動,包括肩部、肘部、腕部和手指的屈伸、旋轉等運動,促進血液迴圈,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持關節的靈活性和運動範圍。
活動時註意活動範圍應適度,避免過度牽拉,避免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四、怎樣治療肩手症候群?
1.運動療法
患側上肢的主動及被動運動。
①主動運動:Bobath握手,患者仰臥,雙手手指交叉,患手拇指置於健手拇指之上用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在胸前伸肘上舉,然後屈肘,雙手返回置於胸前,如此反復。
②被動運動:對於無法主動運動的患者,由治療師進行肩關節的被動運動可以防止出現肩痛,手和手指的被動活動也應當非常輕柔,不應引起疼痛。
2.作業療法
根據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功能障礙情況,設計個人化的作業活動,如穿衣、進食、洗漱等。透過反復練習這些活動,提高患者上肢的精細動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物理療法
冰療、熱敷、冷熱水交替法、經皮神經肌肉電刺激、肌內效貼法、氣壓療法等。
4.藥物療法:非甾體類抗炎藥、改善迴圈藥物等。
5.中醫藥療法:針灸、推拿、中藥熏洗、口服中藥等。
肩手症候群的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患者要保持積極的心態,按照醫生和康復治療師的指導進行治療和訓練;家屬要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和支持,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的康復鍛煉。只要堅持不懈,就有希望減輕癥狀,恢復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質素。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醴陵市中醫院 康復科 胡小珍 謝潤珍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