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類藥物,作為降低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明星藥物」,更是被廣泛套用於臨床,預防心梗和腦梗等疾病的發生!
但他汀在使用時也存在不少誤區。如果不加以避免,這些誤區很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今天,我們就來一一揭開這些誤區,讓大家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他汀類藥物。
誤區一:指標正常就自行停藥
很多患者在服用他汀類藥物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已經恢復正常,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停藥。
然而,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LDL-C水平的控制需要長期管理,一旦停藥,很可能導致指標再次升高,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即使LDL-C水平已經正常,患者也應定期復診,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決定是否繼續用藥。記住,藥物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而是需要持續管理和調整的。
誤區二:血脂不高就不吃藥
有些人認為,只要自己的血脂水平不高,就不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然而,這種觀念是片面的。他汀類藥物的作用遠不止於降低血脂。
它們還可以穩定動脈斑塊、預防血栓形成,對於已經患有冠心病、心絞痛、心梗、腦梗等疾病的患者來說,即使血脂水平不高,也可能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來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再次發生。
因此,是否服用他汀類藥物,並不僅僅取決於血脂水平的高低,還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
誤區三:吃他汀來補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朋友開玩笑說:「我吃他汀就是為了補鈣。」然而,這完全是一個誤解。
阿托伐他汀鈣、瑞舒伐他汀鈣等藥物名稱中的「鈣」,並不是指它們具有補鈣的功能。實際上,這些藥物的含鈣量非常低,遠遠達不到補鈣的要求。
他汀類藥物中的「鈣」,主要是為了增加藥物的穩定性和療效,而不是為了補鈣。因此,如果你需要補鈣,還是應該選擇專門的鈣片或者透過食物來補充。
誤區四:忽視藥物的副作用
任何藥物都有潛在的副作用,他汀類藥物也不例外。雖然大多數患者對他汀類藥物的耐受性良好,但仍有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疼痛、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因此,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期間,患者應密切關註自己的身體反應,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自己正在服用他汀類藥物。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調整藥物劑量或者更換其他藥物。同時一定要 在醫生指導下定期復查,監測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標有無異常。
誤區五:盲目追求新藥或貴藥
隨著醫藥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他汀類藥物不斷湧現。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新藥就一定比老藥好或者貴藥就一定比便宜藥有效。在選擇他汀類藥物時,患者應遵循醫生的建議,根據自己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來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不要盲目追求新藥或貴藥,以免浪費金錢並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總之,他汀類藥物雖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藥物,但在使用時也存在不少誤區。為了避免這些誤區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我們應該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藥物。同時,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