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2023年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療方案——北京中醫藥大學釋出

2023-12-06健康

近幾周,全國多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門急診壓力增大,兒科門診量激增。目前,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流感病毒、肺炎黴漿菌、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流行,不少患者出現混合感染。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疫病研究院、中醫疫病學傳承創新團隊發揮學科和專家優勢,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根據目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特點,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制定了治療方案。

發熱期治療方

成人治療

(1)外寒內熱

【適應癥】 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肢體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咽幹,口渴,舌質紅,苔薄,脈數。

【治法】 解表清裏

【基礎方】 桂枝9g,白芷10g,柴胡10g,羌活10g,荊芥10g,葛根10g,黃芩15g,青蒿(後下)15g ,金銀花15g,連翹10g

【加減】 咳嗽、咽痛甚者,加前胡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等;鼻塞流涕甚者,加辛夷(包)6g,石菖蒲6g等。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早晚分2次服用。

【參考中成藥】 感冒清熱顆粒(膠囊)、荊防顆粒、小柴胡顆粒、九味羌活顆粒、防風通聖顆粒等。

(2)三焦濕熱

【適應癥】 發熱,伴惡寒,頭身酸痛,咽幹痛,咳嗽痰粘,惡心或嘔吐,大便粘膩不暢,脘悶,舌紅苔白厚膩或黃膩,脈浮數或濡數。

【治法】 清熱化濕、分消走泄。

【基礎方】 杏仁9g,生薏苡仁20g,法半夏9g,白蔻仁(後下)6g,黃芩10g,金銀花20g,瓜蔞20g,青蒿(後下)15g,蘆根20g,桑白皮15g,佩蘭10g,藿香(後下)10g

【加減】 咳嗽、咳痰甚者,加牛蒡子10g,葶藶子10g等;便秘者,加枳實10g等;胃脘脹滿、嘔吐者,加砂仁(後下)6g、厚樸9g等。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早晚分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註意】 若出現發熱持續不退,咳嗽氣喘、胸悶胸痛等癥狀加重,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如對相關病癥不確定,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參考中成藥】 藿香正氣水(口服液、軟膠囊)等。

(3)邪熱壅肺

【適應癥】 發熱,伴惡寒,無汗或汗出,頭身痛,咽痛,咳嗽咳痰,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肺泄熱,宣肺止咳。

【基礎方】 炙麻黃6g,杏仁9g,連翹15g,生石膏30g,金銀花15g,瓜蔞20g,蘆根20g,防風9 g,牛蒡子10g

【加減】 咳痰多者,加浙貝母10g,萊菔子6g,紫蘇子10g等;口渴、舌苔少者,加北沙參15g等。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早晚分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參考中成藥】 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銀黃口服液(顆粒)、柴銀顆粒、銀翹解毒顆粒、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等、雙黃連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等。

【註意】 若出現發熱持續不退,咳嗽氣喘、胸悶胸痛等癥狀加重,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如對相關病癥不確定,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4)毒壅氣營

【臨床表現】 高熱,咳嗽,痰鳴,氣喘,胸悶,氣短乏力,煩躁不安,甚則神昏譫語,大便幹,舌絳紅,苔黃,脈數。

【治法】 清熱涼營,化痰通腑

【基礎方】 水牛角30g(先煎),金銀花15g,連翹15g,生石膏45g,赤芍15g,丹參15g,玄參15g,黃連6g,瓜蔞30g,天竺黃15g,生大黃9g(後下),川貝母粉(沖服)3g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早晚分2次服用。

【加減】 咳嗽,喘不得臥者,加葶藶子10g,萊菔子6g等。

【參考中成藥】 紫雪散、新雪丹、安宮牛黃丸等。

兒童治療

【適應癥】 發熱,咽部不適,咽幹或咽痛,咳嗽,大便欠暢,舌紅或有紅點,苔黃或厚,脈浮數,指紋紫紅。

【治法】 清透肺熱,消積導滯。

【基礎方】 金銀花10g,杏仁6g,前胡6g,桔梗8g,牛蒡子8g,板藍根6g,桑葉10g,桑白皮10g,萊菔子10g,浙貝母8g,陳皮8g,葶藶子8g,蘆根10g,甜葉菊葉2g

【加減】 咽痛重者,加玄參6g、忍冬藤12g等;食欲差者,加焦三仙(各)9g等;大便幹者,加瓜蔞6g、厚樸6g等。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天。體重30kg以上者,藥量酌情增加。

【參考中成藥】 健兒清解液、小兒雙清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芩香清解口服液等。

【註意】 若出現體溫過高或持續發熱、甚至抽搐,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如對相關病癥不確定,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康復期治療方

(1)咳嗽咯痰

【適應癥】 咳嗽較重,咽癢或咽喉不利,咳痰,痰粘難咯出, 舌邊尖紅,苔黃少津,脈細滑

【組成】 杏仁9g,法半夏9g,萊菔子9g,陳皮10g,牛蒡子10g,忍冬藤15g,桔梗10g,瓜蔞20g,桑白皮15g,北沙參15g,赤芍10g

【加減】 咽癢者,加玄參12g、百合12g等;咳黃痰多者,加浙貝母12g,蘆根15g,枇杷葉10g等。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參考中成藥】 復方鮮竹瀝液、肺力咳合劑、急支糖漿、養陰清肺口服液、蘇黃止咳顆粒等;兒童可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兒童型開喉劍噴霧劑、清宣止咳顆粒等。

【註意】 若出現咳嗽氣喘、胸悶胸痛等癥狀加重,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如對相關病癥不確定,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兒童用藥酌減。

(2)乏力納差

【適應癥】 神疲,乏力,心慌,氣短,易汗出,食欲不佳,胸脘微悶,舌邊尖紅苔薄黃薄膩,脈細。

【組成】 生黃芪10g,玄參15g,麥冬10g,炒白朮10g,茯苓15g,黃芩10g,蘆根15g,桔梗10g,枳殼10g,紅景天10g荷,葉9g,枇杷葉9g

【加減】 眠差者,加遠誌10g,合歡皮6g等;口渴明顯者,加石斛10g,玉竹10g等;食欲不佳者,加焦三仙各10g等。

【煎服方法】 水煎服,1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註意】 若出現氣喘、胸悶、胸痛等癥狀加重,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如對相關病癥不確定,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兒童用藥酌減。

成人穴位治療

(1)發熱、惡寒、頭痛

【大椎穴】 定位:正坐低頭,在人體的頸部下端,正中最高突起下方凹陷處即是。方法:按揉,1-2分鐘;或用吹風機熱風吹1-2分鐘,註意勿燙傷。

【風池穴】 定位:正坐,舉臂擡肘,肘部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置於耳後,掌心向內,指尖朝上,四指輕扶頭兩側,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方法:按揉1-2分鐘。

【合谷穴】 定位:一手自然平放伸開虎口,另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即是穴位。方法:雙手互相按摩,1-2分鐘。

【註意】 若出現體溫過高或持續發熱,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

(2)鼻塞、流涕

【迎香穴】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方法:雙手輕輕按揉,1-2分鐘。

【鼻通穴】 定位: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點,近鼻唇溝上端處。方法:點按至微微酸脹。

(3)咳嗽

【天突穴】 定位:位於胸骨上窩中央或兩鎖骨相交中央的凹陷處。方法:以食指輕輕向下按揉穴位1-2分鐘,註意力度要輕,防止引起不適。

【太淵穴】 定位:位於人體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方法:以食指按揉穴位1-2分鐘。

【尺澤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時,肌腱外側。方法:以食指按揉穴位1-2分鐘。

【孔最穴】 定位:位於太淵與尺澤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方法:以食指按揉穴位1-2分鐘。

小兒推拿治療

(1)外感四大手法

功效: 疏風解表,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

手法:

a.開天門100次,家長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兩眉中間至前發際的直線100次。

b.推坎宮100次,家長用兩拇指自眉心向兩側眉梢做分推100次。

c.運太陽100次,家長用中指端揉太陽穴(眉後凹陷處)100次。

d.運耳後高骨100次,家長兩拇指運推耳後高骨(耳後入發際,乳突後緣高骨下凹陷中)

註意: 用力要柔和均勻,若出現體溫過高或持續發熱、甚至抽搐,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

(2)清肺經

功效: 宣肺清熱,疏風解表,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

手法: 家長一手持小兒無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無名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無名指螺紋面;或沿整個無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100~500次。

註意: 若出現體溫過高或持續發熱、甚至抽搐,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

(3)推天河(退熱)

功效: 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可用於退熱。

手法: 家長一手持小兒手部,另一手食、中指面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500次。

註意: 若出現體溫過高或持續發熱、甚至抽搐,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

(4)推小橫紋(止咳)

功效: 清熱止咳

手法: 家長一手將患兒四指並攏用另一手拇指橈側(外側)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推100~150次。

註意: 若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

(5)推掌小橫紋(化痰)

功效: 止咳化痰

手法: 家長一手持小兒手掌,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小兒小指根下尺側(內側)掌紋頭,揉100~500次。

註意: 若咳嗽氣喘、胸悶胸痛加重,呼吸頻率過快或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盡快到醫院就診。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疫病研究院

中醫疫病學傳承創新團隊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