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院內制劑眾多 西安市第五醫院治療風濕有「特方」

2023-12-04健康

陽光訊(孫磊 記者 鄭亞雷)很多人談風濕色變,甚至將其視為「不死的癌癥」。風濕病是一種影響到骨骼、關節以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一組慢性疾病,其發病原因復雜,病程較長,有些還可能致殘。

看風濕 到「五院」

「2019年開始,我的胳膊關節開始疼,伴有腫脹和發僵,嚴重時連簡單的家務都做不了。」今年52歲的李女士說,去醫院看後被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貼膏藥、口服藥、住院治療……能試的方法都試過了,勞神又傷財,但病情總是反反復復,不能根治。

「聽朋友說西安市第五醫院風濕病醫院看類風濕特別有名,我決定來試試,我特別慶幸當初的選擇,才讓我有機會真正擺脫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折磨。」李女士感慨,「看風濕到五院」。真是一句肺腑之言,你看我這個手指和胳膊,現在能夠靈活運動,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女士介紹,當時慕名來到西安市第五醫院時,其實自己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聽人家說這個病是不死的‘癌癥’,是治不好的。但是在西安市第五醫院的醫生專業檢查和對癥施治後,使用了醫院風濕自制劑秦息痛片等藥物,一個月不到,我的癥狀就明顯好轉,自己也有了更多的康復信心。」

20世紀70年代藥劑科張超東工作照

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人們對付風濕束手無策,導致很多人病魔纏身,苦不堪言。起始於1974年的西安市第五醫院風濕病診療,多年來在風濕病診治上潛心耕耘,使西安市五院形成了鮮明的風濕診療特色,並且特有的院內抗風濕中藥制劑也為廣大風濕患者所熟知和喜愛,獲得了極高的社會享譽度和極好的患者口碑。「看風濕到五院,治風濕746」也成為大多數人對五院的最初印象。

秦息痛片又為何被稱為「746」?是由於西安市五院第一個青風藤制劑制成的時間,恰是1974年6月。當時制劑以小袋包裝飲片形式提供,之後改進劑型增加了「746濃煎」、「746片」等。2000年,應國家要求進一步規範藥名,五院開始廣泛征集藥名,最終基於青風藤藥材來源於陜西秦嶺,且其止痛效果好,將當時臨床主要套用的「746片」更名為「秦息痛」。

藥材好 藥才好

秦息痛片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與藥材的選取和質素的嚴格把關密不可分。秦息痛片的主要原料之一青風藤,就常年使用來自有中藥材「天然寶庫」之稱的太白山區。

2014年7月和11月,西安市第五醫院藥學部一行20余人組成考察隊,耗費8天時間在秦嶺主峰太白山對院內制劑藥源質素進行跟蹤調查。「這次考察不光涉及青風藤的生長、分布、采集情況,同時采集制作了藥用標本 38 種,以及不同生長年限、部位及季節的標本供實驗室研究,保證了藥材的出色品質,從源頭控制了質素。」其中成員透露了當時的考察之行。

而這,僅僅只是第一步。原料藥材經過檢驗合格後,才能投入下一環節的生產,而且最終的成品,也要經取樣後嚴格按照註冊的質素標準和【中國藥典】進行檢驗,合格後才可放行、入庫。也正是對於品質的把控和制藥的專業性,才讓秦息痛片這一自制藥,陪伴西安市五院在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後,仍舊造福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廣大風濕病患者。

對癥診療 特效方

「去年,我父親得了痛風,他45歲。今年,我痛風發作,可是我才23歲!」患者小王說起自己的親身經歷,紙張放在痛風的關節上都猶如壓了座大山一樣疼痛。

據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CRDC)網絡註冊及隨訪研究的階段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痛風的患病率為1%~3%,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飽受這種疾病的困擾。

日前,西安市第五醫院以「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於患者」的理念,依托風濕病優勢學科背景,聯合內外科、中西醫治療,成立了痛風聯合門診,為患者帶來了更加規範和便捷的診治體驗。

痛風屬於中醫學風濕病範疇,目前西醫治療痛風,主要以將尿酸藥物、控制急性期關節疼痛藥物和堿化尿液藥物三大類別。「周圍朋友得知我患痛風,都推薦我來西安市第五醫院看看,為避免耽誤治療,我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五院。」小王介紹,醫生根據自己的癥狀進行辯證論治,考慮到自身年紀小且癥狀尚不嚴重,采用了院內自制劑濕熱痹合劑、化瘀消痹膠囊等藥物進行醫治,現只需要即時進行隨訪和調整生活方式即可。

化瘀消痹膠囊是該院治療風濕病的院內制劑之一,其研發凝結了院內名老中醫王素芝的畢生經驗。1983年,王素芝親自組建中醫病區,在不斷的研究中研發了西安市五院自制劑系列中藥制劑痹癥1-5號和化瘀消痹膠囊,並參加全國科研協作。曾多次在全國、省級風濕病學習班進行專題講座,為五院風濕病學科的飛躍發展奠定了基礎。也讓「看風濕 到五院」的名號在西北五省逐漸叫響。

在四十余年的風濕病診療歷程中,該院不斷積累寶貴經驗,研發了包括秦息痛片、化瘀消痹膠囊、骨質糖漿、濕熱痹合劑等為代表的十余種治療風濕病純中藥自制劑,療效獨特,毒副作用小,對多種風濕病效果顯著,一致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