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頭部受傷別掉以輕心,警惕「顱內慢性出血」,老年人更要註意!

2023-12-30健康

近期,漢壽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連續收治了多例同樣情況的患者,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入院前的一兩個月內,都有過頭部輕微外傷史,但當時都未感覺明顯不適,未予重視,也未給予治療。近期卻出現頭部劇烈頭痛的情況,遂就醫治療,均確診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采取鉆孔引流,術後恢復滿意。

案例回顧

案例一

71歲的劉奶奶1月前上廁所時不慎撞到門上致傷頭部,感頭部輕微疼痛,未重視,但一直都有頭部輕微疼痛,後頭部疼痛逐漸加重,來院就診。

神經外科確診為左側慢性硬膜下血腫,需要手術。

▲術前CT影像

完善檢查後,神經外科為劉奶奶行了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術後復查CT血腫消失,痊愈出院。

▲術後CT影像

案例二

65歲的汪大伯1月前騎電動車不慎摔傷頭部後感頭部輕微疼痛,未重視,也一直未做特殊處理,入院前3天頭痛加重,並感肢體乏力,來院就診。頭部CT示:雙側慢性硬膜下血腫。

▲術前CT影像

入院後行了雙側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術後復查頭部ct血腫消失,癥狀消失,痊愈出院。

▲術後CT影像

科普知識

什麽是慢性硬膜下血腫?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老年人顱腦損傷中常見的一類疾病,本病常由於腦皮質通向靜脈竇的橋靜脈撕裂所致,損傷早期出血量少,不立即發生臨床癥狀,經過3周以上的時間,由於血液的不斷增加,才發生癥狀。下至新生兒上至百歲老人均可發生 。

由於老年人腦萎縮、顱內壓降低、靜脈張力增高或凝血機制障礙等因素,使血腫不斷擴大直至出現癥狀。所以,老年人成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好發人群 。病程往往較長,多在3周以上,部份病例可以達到數月甚至數年,由於病史較長,相當多的患者沒有或不能回憶出外傷病史,對於有外傷史的患者也多表現為輕微癥狀,因此患者往往缺乏警惕。

慢性硬膜下血腫有什麽癥狀?

慢性硬膜下血腫主要癥狀及體征表現為:頭痛為主 ,精神障礙、癡呆、定向力障礙、記憶力下降,智力遲鈍、肢體乏力、步態不穩等。嚴重者出現昏迷,偏癱、不能講話、癲癇發作等。

應該如何預防慢性硬膜下血腫?

(1)老年人在日常活動及體育鍛煉時,體位改變時要緩慢(如躺下坐起、坐起站起切換時宜緩慢),避免頭部碰撞於床頭;

(2)排便時要緩慢,避免蹲便時以屏氣的方法排便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引起顱內出血;

(3)避免爬高取物,低頭取東西時避免頭部上方有障礙物;

(4)避免在人群多的地方活動鍛煉,以免發生碰撞;

(5)出行交通時盡量減少使用單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冬春季雨雪天出行時註意避免滑倒;

(6)不聽信虛假藥物宣傳,不亂用活血化瘀藥物 (如丹參滴丸、三七粉等),避免藥物引起凝血功能異常,繼而增加患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風險;如長期口服抗凝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時,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如出現牙齦出血、鼻腔出血、便血、皮下出血等情況,需及時就醫,調整藥物使用;

(7)有頭部外傷或可疑外傷者,特別是老年人(除特殊情況外),建議受傷時及傷後1個月左右,進行頭顱CT檢查 ,鑒別有無慢性硬膜下血腫出現。

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

鉆孔引流是最常用的方法。

麻醉後,選擇血腫層面最厚的部位(可在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引導下,避開頭皮、硬膜上以及腦表面的重要血管),選定鉆孔部位,進行手術,留置引流管。復雜分隔較多的慢性硬膜下血腫,可行小骨瓣開顱,腦室鏡下血腫清除。少數慢性硬膜下血腫機化或包膜增厚,則需開顱切除包膜和血腫。

提醒廣大老年人:

若近期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頭脹、惡心嘔吐、偏癱,甚至情緒改變等癥狀,需及時來院檢查,以排除是否出現慢性硬膜下血腫。尤其是伴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則更容易漏診。若有上述不適癥狀,應盡快前往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診療,以免耽誤病情。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漢壽縣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周寧 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