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醫治療糖尿病經驗

2024-03-28健康

中醫治療糖尿病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針對這一頑固性疾病,中醫基礎方組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此方組方精妙,以黃芪、山藥、蒼朮、玄參等多種草本植物為主要成分,經過炒制和潤制,保持了藥材的活性與藥效。
黃芪,被譽為「百草之王」,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體虛乏力、尿多口渴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懷山藥則具有補脾益肺、補腎固精的作用,能夠增強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緩解病情。炒蒼朮能夠燥濕健脾,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癥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潤玄參、紫丹參具有養陰清熱、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陰虛火旺、血脈瘀阻等癥狀。
此外,粉葛根、大熟地和山茱萸等藥材也各具特色,共同作用於糖尿病患者的全身,調節氣血陰陽,改善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肉桂作為方中的引經藥,能夠溫通經脈,增強藥效。
整個方劑以水煎服,每日一劑,簡便易行,適合各種類別的糖尿病患者選用。然而,中醫講究辯證施治,患者在服用此方時,還需根據自身病情和體質,結合醫生的建議,靈活調整藥物劑量,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方中對藥分析

生黃芪,其皮黃內白,質輕升浮,宛如初升的朝陽,滿載生機。生品入藥,升發之力無比強大,它擅長升陽舉陷,溫分肉、實腠理、補肺氣、瀉陰火。炙後入藥,則功擅補中氣、益元氣、溫三焦、壯脾陽、利水消腫、生肌長肉、內托排膿,仿佛大地母親的溫暖懷抱,滋養萬物。


懷山藥,甘平而質潤,其鮮品更是液濃如蜜,不熱不燥,補而不膩。它如春風拂面,輕輕地、緩緩地補脾胃、助消化,補中氣、益氣力,溫分肉、潤皮腠。炒黃入藥,更有人參之功,被譽為補益之佳品,宛如山林中的清泉,滋潤著每一寸土地。
炒蒼朮,其性辛、苦、溫,猶如夏日的陽光,既辛溫升散,又苦溫燥濕,芳香化濁,醒脾開胃,升陽散郁,斂脾精、止漏濁。而潤玄參,則如秋夜的月光,鹹寒質潤,色黑走腎,瀉浮遊之火,既能滋陰降火、瀉火解毒,又能軟堅散結,清利咽喉。蒼朮之燥與玄參之潤,如同天地間的陰陽,相互制約,相互依存。
紫丹參,苦寒而色赤,宛如冬日的梅花,傲立雪中。它既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又能涼血消癰,鎮靜安神,降低血糖。而粉葛根,甘平而輕揚升散,如春天的柳絮,隨風飄搖。它既能發表散邪,解肌退熱,疏通足太陽膀胱經經氣,改善氣血迴圈,還能擴張腦、心血管,改善腦、心血迴圈,降低血糖。二藥伍用,如同春花秋月,相互映襯,相互促進,活血化瘀,去瘀生新,降低血糖之力益彰。
大熟地,甘溫而味厚氣薄,如同深秋的果實,飽滿而甘甜。它補血生精,滋陰補腎,增強腎的活力。而山茱萸,酸溫而溫而不燥,如春日的新芽,充滿生機。它補益肝腎,收斂元氣,振奮精神,固澀防脫。熟地以補腎填精為主,山茱萸以斂精為要。二藥參合,一補一斂,強陰益精,秘攝下元,如同天地交泰,陰陽和合,善治糖尿病甚妙。



尿糖居高不下,津傷口渴難耐,此時需加大天花粉的用量,並輔以烏梅,以增強其生津止渴之力。若血糖始終難以控制,不妨加入知母,並重用生石膏,共同發揮清熱降糖的功效。對於那些饑餓感強烈,幾乎難以忍受的患者,玉竹和大熟地的加入,將有效緩解其癥狀。
當患者出現上身燥熱而下肢發涼的癥狀時,黃連與桂枝的配伍,將起到調和寒熱、溫通血脈的作用。尿酮體陽性提示患者存在酮癥酸中毒的風險,此時黃芩、黃連與茯苓的組合,將發揮清熱利濕、解毒排酮的功效。夜尿頻數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癥狀,枸杞子與川續斷的加入,將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小便失控讓患者倍感尷尬,生白果與炒枳殼的配伍,將幫助患者恢復對小便的控制。下肢水腫不僅影響患者的行走,還可能加重其心理負擔,防己與茯苓,或萆薢、石韋各的加入,將有效消除水腫,讓患者重新擁有輕盈的步伐。腰痛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並行癥,川續斷與桑寄生的加入,將有效緩解腰痛癥狀。
兩膝酸軟無力讓患者行動不便,千年健、金毛狗脊,或生黃芪、仙茅的加入,將幫助患者恢復膝關節的力量。肢體麻木讓患者感到不適,豨薟草與雞血藤的配伍,將有效緩解麻木癥狀。視物模糊不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癥狀,川芎、白芷與菊花的加入,將幫助患者恢復清晰的視力。性功能減退、陽痿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難言之隱,仙茅與仙靈脾的加入,將幫助患者重拾性福。

組方規律



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我們必須仔細辨別患者的證候,深入剖析病因和病機。在確立基本治療原則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具體治療方法,同時確保藥物與治療方法的有機結合。例如,當患者出現津傷口渴的癥狀時,我們可以加入天花粉和烏梅,以增強生津止渴的效果。
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使用對藥配伍的方法,同時註重其運用的靈活性。我們必須緊密聯系實際,靈活變通,確保藥物與證候相符,方劑與治療方法相符,藥物與方劑相符,以切中病機。隨著病情的變化,我們需要隨時調整藥物,根據證候的變化增減方劑。
在辨證用藥的同時,我們也註重辨病用藥。除了按照中醫理論進行辨證用藥外,我們還會根據中醫病名和西醫病名來選擇合適的藥物。例如,對於血糖持續不降的糖尿病患者,我們可以加入知母和生石膏來清熱生津,降低血糖。對於尿酮體陽性的患者,我們可以加入黃芩,黃連和茯苓來清熱利濕,消除尿酮體。對於皮膚瘙癢的患者,我們可以加入白蒺藜和地膚子來祛風止癢。對於失眠的患者,我們可以加入松仁、遠誌、棗仁等來安神定誌。
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陰陽學說貫穿始終。我們在臨床用藥時,也充分考慮到陰陽的關系。例如,黃芪以補脾陽為主,山藥以補脾陰為要。二者相互配伍,一陰一陽,相互促進,共同發揮健脾胃、促運化、斂脾精、止漏濁、消除尿糖的功效。我們在組方時,不僅考慮到陰陽的對立關系,還註重陰陽的統一關系。對於陰虛患者,我們在大補氣血陰液的基礎上,會加入少量的補陽藥,如肉桂和仙靈脾。這是因為在陰中求陽,可以使陽得到陰的滋養而生化無窮。正如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所言:「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