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正選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相信有不少人刷到過這樣的一種影片, 影片中被註射了麻醉劑的患者躺在病床上嘴裏胡言亂語,仿佛進入了「幻境」。
難道是麻醉劑讓患者癡傻了嗎?
我們來看看網友分享的真實麻醉經歷是怎樣的。
「什麽都不記得了,只能想起來當時當時嘴裏有管子,慢慢的變成一個卷餅可以隨意變換口味和內陷,最後還得了全國第一好吃卷餅獎。」
「數了幾秒之後完全沒有記憶了,連夢都沒有就被人叫醒了,感覺中間那段時間被抽走了,整個人陷入了無底的黑暗空洞。」
「我弟,打完全麻一直說有人嘎他腰子,切開像不像黃膘牛肉,醫生你有沒有吃過烤小鳥,我覺得和現在的味道很像。」
聽到這些麻醉後的分享,大家會不會覺得很有趣?
其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會接觸到麻醉, 只是輕微的麻醉不會帶來這種癥狀,只有全麻的時候才可能出現幻覺。
比如平常的拔智齒需要打麻藥,重創傷口需要局部麻醉,闌尾手術也需要局部麻醉。
那沒有麻醉的手術會是怎麽樣呢?還有人說麻醉會致人癡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麻醉,大家就會明白這種說法是不是真的了。
一、揭露麻醉的「真相」
在早期的手術中是沒有麻醉這個流程的,你想想那會談啥醫療技術,估計不少人都是咬著紗布硬挺過來的。
尤其是在戰亂時期,槍彈無眼可能隨時會受傷,嚴重的更有可能面臨截肢等情況。
在戰場手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大部份人的傷口可能是由自己的戰友或者隨隊軍醫處理的。
這時候最多是將刀用火燒熱來降低感染,灼熱的刀刺痛皮膚,很多人可能會在這樣的手術中痛死過去。
後來鴉片在歐洲開始流行,鴉片酊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主要摻雜著酒精,可以讓人鎮靜,但畢竟含有鴉片,容易讓人上癮。
隨後大量的這類植物開始被用於制作麻醉劑,中國著名的華佗醫生就在這這一階段研制出了麻沸散。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麻醉劑湧入市場,其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可能出現無效情況,甚至出現致人死亡情況。
麻醉真正發生巨大轉變是在19世紀40年代,有一位德國的科學家瓦勒利烏斯·科爾都斯利用乙醇和硫酸產生乙醚。
乙醚蒸汽作為麻醉劑的效果明顯更佳,並且對人們身體也基本沒有副作用。
之後也出現過氯仿作為麻醉劑註射,當時甚至連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分娩的時候都使用了氯仿。
在這之後,歐洲公眾對麻醉這一概念更了解了,但據說,氯仿因被證實有毒性而被減少使用了。
一直到今天,可卡因成為大多數外科手術的最佳選擇,麻醉效果好且對人體基本無害。
那為什麽不少人在註射麻醉劑後會出現幻覺呢?
其實麻醉要分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像我們平時的一些小手術只會進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對人的神誌是沒有影響的,只是讓你暫時失去痛覺,除了可以作為手術的單獨麻醉以外。
局部麻醉也可以協助全身麻醉,比如可以增強麻醉的效果,或者減少全身麻醉的藥劑用量。
而像開胸開顱這類的大手術才會涉及到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會讓病人經歷三個階段,也就是被大家認為是「死過一次」的階段。
首先是麻醉誘導 。 這個過程是麻醉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可能會對病人造成生命危險。
主要是醫生對病患的身體素質進行一個綜合評估,要考慮病人的身高、體重、心肺臟功能等等。
然後確定對其使用的藥物,隨後進行麻醉註射,病人可能在這個階段會感到昏沈。
其次是麻醉維持。 在這個階段病人會進入無自主意識狀態,也就會出現網友分享的進入了幻境,隨後可能會沈睡。
醫生在這時要確保病患的呼吸,比如戴氧氣罩,插器官,確認無誤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
最後是麻醉蘇醒。 術後醫生要喚醒患者,當麻醉效果過度時,需要註射其他藥物喚醒病人。
大部份患者的情形過程在60-90分鐘左右,具體的情況要根據病人自身體制和當時手術的情況才能確定。
當患者完全蘇醒後,這個手術算是圓滿結束。
二、麻醉真的會讓人變傻嗎?
清楚了整個麻醉的流程,大家還會覺得麻醉會致人癡傻嗎? 其實,麻醉對患者的影響是要從多個方面去考慮的。
首先是和病人自身的體質有很大關系, 麻醉後,部份藥物會殘留在患者大腦,這是要透過患者的肝臟代謝出來的。
一部份人的代謝能力較差,藥物可能在大腦內殘留的時間會比較久。
這也就能解釋為啥有的人覺得自己麻醉後記性變得不好,感覺身體變差了,其實可能是殘留的藥物還沒代謝完。
這種影響也只是暫時的, 等藥物全部代謝出去之後,還是會恢復到手術之前的狀態。
另外,不同年齡階段的群體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青壯年在麻醉之後的影響是最小的。
而對於幼齡兒童和老人的影響比較顯著,所以大部份醫院是不建議給3歲以下的孩童做全麻的。
老人由於年齡比較大,本身身體的各個器官就較為衰竭,因此進行全麻導致危險的風險也比較高。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現在的麻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很少有人會因為註射麻醉劑出現問題。
那如果不註射麻醉劑,是不是很難想象沒有麻醉的手術該怎麽辦?
三、沒有麻醉才是最可怕的
為什麽說麻醉不是可怕的,反而沒有麻醉才是最可怕的?你能想象沒有麻醉該怎麽熬過手術帶來的痛覺嗎?
這時候如何正確完成全麻手術就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教大家一些小方法,快來學學吧!
要想身體代謝的好,術前和術後的準備都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是術前的註意事項,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都要註意。
手術前醫生一般會囑咐病人禁食禁水,這不僅在麻醉註射中至關重要,在大多數手術前都是不可忽視的。
一般來說,只要人體進食進食,就會在胃部堆積一段時間,麻醉註射後人體會無意識。
一旦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嘔吐等情況,胃部堆積物無法排出,就會造成病人哽咽。
然後醫生對病人身體素質的綜合評估,這一步是麻醉註射的關鍵。
因為麻醉註射的藥劑量是醫生根據此來判斷的,因此要對病人的身體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確保為病人註射合適的劑量。
避免因為註射劑量過低導致手術途中疼痛,或者註射劑量過高導致病人術後醒不過來。
再就是做手術前對病人進行其他的消毒清理,確保體內沒有殘留其他的異物。
除了術前的註意事項,術後同樣有需要註意的地方。
一般病人術後可能會暫時未清醒,就需要醫生透過一些醫療手段對病人進行喚醒。
待病人有意識可以回到病房後,陪護的家人以及醫生要時刻關註病人的情況。
當體內還殘留有麻醉藥物時,幫助病人均衡膳食,可以多喝水來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
另外,保證病人的睡眠充足,也可以加快代謝麻醉藥物的速度。
如果術後病人出現不適,麻醉效果不到位導致病人過於疼痛的,醫生可以適當提供一些鎮靜劑緩解病人的痛苦。
其實「全身麻醉就是人死過一次」並不是真的死了,只是在註射麻醉劑之後陷入無意識睡了一覺。
而人們常說的醒來後就會變笨、變傻都只是手術之後的麻醉劑殘留的原因,合理的幫助代謝就會恢復的。
而且在手術的全過程中,都有專業的醫生為你保駕護航,不管是術前的檢查還是手術的操作,術後的維護。
當然了,任何手術都是有兩面性的,一旦手術後身體出現任何不適的地方,都要立刻告訴醫生。醫生都會全程檢測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結尾
麻醉的出現是醫療學上的一大壯舉,在此之前手術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是極高的。
麻醉劑出現以後不僅降低了手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國家也在采取非常嚴格的麻醉流程和制度,所以大家不要相信網上的沒有根據的謠言。
退一萬步講, 經歷麻醉後若覺得自己的認知或者身體出現了問題,可以尋找專業的醫生尋求咨詢,有醫生的建議能為你的心理建設好防線。
此外,還要相信科學研究和歷史經驗,麻醉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透過科學的調整代謝,這些小問題會很快消失的。
參考文章:
全身麻醉相當於死了一次,麻醉時身體都在經歷什麽?
小田科普宇宙 2022年6月14日 1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