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器官,它不僅參與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還具備內分泌功能,調節血壓、紅細胞生成、鈣磷代謝等多種生理過程。然而,腎臟疾病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腎臟的結構與位置
腎臟是一對形似蠶豆的實質性器官,左右各一,分別位於脊柱兩側、腹膜後間隙內。受肝臟影響,右腎略低於左腎1-2厘米。左腎位於第11胸椎椎體下緣至第2-3腰椎椎間盤之間,右腎則位於第12胸椎椎體上緣至第3腰椎椎體上緣之間。兩腎上端距正中線平均為3.8厘米,下端距正中線平均為7.2厘米。
腎臟的外側緣中部有一個四邊形凹陷,稱為腎門,是血管、神經、淋巴管和腎盂出入腎臟的地方。腎實質分為表層的腎皮質和深層的腎髓質。腎皮質紅褐色,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髓質淡紅色,約占腎實質厚度的2/3,由15-20個腎椎體組成。
腎臟的功能
腎臟是一個多功能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
1. 生成尿液和排泄代謝廢物:腎臟透過過濾血液,將多余的水分、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
2. 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腎臟透過調節尿液的量和成分,維持體內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確保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3. 內分泌功能:腎臟能夠合成、分泌和啟用多種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質,如腎素、前列腺素、促紅細胞生成素、1,25-二羥膽鈣化醇等,參與血壓調節、紅細胞生成、鈣磷代謝等生理過程。
4. 調節血壓:腎臟透過調節水鈉平衡和血管壓力,維持血壓的穩定。在血壓高時,腎臟可將多余的水和鈉排出體外,舒張血管,降低血壓;在血壓低時,腎臟則促使腎素釋放,促進水鈉瀦留,提高血壓。
腎透支是怎麽回事?
腎透支是一個形象的說法,用於描述腎臟功能超出正常範圍但仍能繼續工作的狀態。這種狀態通常是由於長期疲勞、攝入刺激性藥物、不良生活習慣或腎臟疾病等因素導致的腎臟過度勞累。
腎透支是指腎臟在長時間或高強度的負荷下,其功能超出了正常範圍,但仍然能夠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這種狀態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腎臟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現。
腎透支的原因
1. 長期疲勞:長時間的工作、學習或體力勞動,以及缺乏足夠的休息和睡眠,都可能導致腎臟過度勞累,出現腎透支。
2. 攝入刺激性藥物: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等,可能對腎臟產生刺激,導致腎臟功能下降。
3. 不良生活習慣:如過度飲酒、吸煙、飲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引發腎透支。
4. 腎臟疾病:腎結石、腎炎等腎臟疾病可能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進而出現腎透支。
腎透支的癥狀
腎透支的癥狀可能因人而異,但常見的癥狀包括:
1. 泌尿系統癥狀:尿頻、尿急、尿痛等,這些癥狀通常是由於腎臟功能下降導致的尿液濃縮和排泄異常。
2. 腰痛:腎臟位於腰部兩側,當腎臟功能受損時,腰部常會出現酸痛、脹痛等不適感。
3. 水腫:腎臟是調節體內水分平衡的關鍵器官,當腎臟功能受損時,體內水分無法正常排出,可能導致水腫,常見的水腫部位包括眼瞼、腳踝、小腿等。
4. 疲勞和乏力:腎臟功能下降可能導致體力下降,使人容易感到疲勞和乏力。
5. 尿液異常:尿液顏色變深(如濃茶色)、有血尿、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可能是蛋白尿)等,這些都是腎臟疾病的早期訊號。
腎透支是一種腎臟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現,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以及定期體檢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腎透支的發生。如果出現腎透支的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
腎臟疾病的常見類別
腎臟疾病種類繁多,常見類別包括:
1. 急性腎小球腎炎:由鏈球菌感染等引起的腎臟炎癥,表現為腎臟腫大、充血,伴有血尿、蛋白尿等癥狀。
2. 慢性腎小球腎炎:長期存在的腎臟炎癥,導致腎臟逐漸纖維化,功能減退,表現為腎臟體積縮小、表面呈彌漫性細顆粒狀,伴有高血壓、水腫等癥狀。
3. 腎病症候群: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導致血漿蛋白大量遺失,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高脂血癥等癥狀。
4. 糖尿病腎病:長期高血糖損害腎臟微血管結構,導致腎臟功能受損,表現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癥狀,嚴重時發展為終末期腎病。
5. 高血壓腎病:長期高血壓引起腎臟小動脈硬化,影響腎臟供血供氧,導致腎臟功能受損,表現為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癥狀。
6. 多囊腎:一種遺傳性疾病,腎臟內布滿大小不等的囊泡,導致腎臟體積增大,功能受損。
腎臟疾病的預防與養護
腎臟疾病的預防與養護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1. 合理飲食:以低鹽、低脂、清淡飲食為主,適當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制品等。避免進食含鉀、磷較多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動物內臟等。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減少鹽分、糖分的攝入量。
2. 適量運動:合理的鍛煉對腎臟健康有益,但應以不感到勞累為宜。每天進行半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如慢跑、快走、瑜伽、太極等,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3. 充足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疲勞和熬夜會損害全身各器官,包括腎臟。
4. 註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腹瀉等感染情況。抗生素用藥多數會從腎臟排泄,增加腎臟毒性。
5. 適當飲水:保持體內水分平衡,多排尿,有助於預防泌尿系結石的形成。
6. 控制血壓和血糖: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引發腎臟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積極控制血壓和血糖水平,有助於預防腎臟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7. 定期體檢:定期進行尿常規、腎功能、血壓等檢查,及時發現腎臟疾病的跡象。特別是對於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痛風等慢性病史的人群,更應重視腎臟健康的檢查。
8. 避免濫用藥物:不要隨意服用感冒藥、抗生素、止痛藥等藥物,以免對腎臟造成損害。如有需要,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9. 預防感染:反復感染是誘發腎病加重的常見原因。註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肛門等隱蔽部位的清潔,控制感染病竈,有助於減小腎病復發的風險。
10. 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會對腎臟造成損害。戒煙限酒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
腎臟疾病的早期辨識
腎臟疾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但透過觀察尿液和身體的細微變化,可以及時發現腎臟疾病的跡象。以下是一些提示腎臟有問題的常見癥狀:
1. 尿液改變:尿液顏色變深,如洗肉水色、濃茶色;尿液中出現泡沫,且長時間不消散;尿量突然增多或減少。
2. 水腫:早上起床後觀察到眼皮或臉部水腫,有時伴有腳踝、足部、腿部等部位的水腫。
3. 疲勞乏力:無明顯原因出現疲勞、乏力、腰酸背痛等表現。
4. 血壓升高:腎臟疾病可導致血壓升高,特別是年輕患者出現高血壓時,應警惕腎臟疾病的可能性。
5. 食欲下降:腎臟疾病患者可能出現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癥狀。
腎臟健康的誤區與解答
1. 腎病與性生活的關系:腎病與性生活沒有必然聯系。適度的性生活不會傷腎,強行將腎和性扯上關系是一種帶有偏見又愚昧的看法。
2. 腎病與腎虛的關系:腎病和腎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診斷標準完全不同。補腎藥是針對腎虛而言,不是腎病。腎病患者切勿盲目補腎。
3. 降壓藥對腎臟的影響:降壓藥不會傷腎,反而有助於保護腎臟。高血壓是腎臟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積極控制血壓有助於預防腎臟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4. 腰疼與腎臟疾病的關系:腰疼通常不是由腎臟疾病引起的。大多數去腎內科看腰疼的人,腎臟其實沒有問題。
腎臟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它承載著尿液生成、排泄代謝廢物、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內分泌等多種重要功能。然而,腎臟疾病的高發病率和隱匿性使得很多人對其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