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什麽病?

2024-06-28健康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指個體在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後延遲出現的持續性精神障礙,其原因不僅是受害者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經歷,也包括目睹其他個體受到傷害後產生的強烈反應。例如醫護人員和救援人員在面臨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參與患者的救治時,通常會面臨較大的感染、創傷風險,也可能由於目睹大量患者的傷亡而產生較多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創傷,進而增加PTSD的發病率。

PTSD的患病率報道不一,與采用的診斷標準、研究方法、樣本特征(如文化差異)和創傷性事件的性質都有關系,一般認為,經歷過這些強烈的精神創傷後,大約有8%的個體會發生PTSD,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PTSD對個體的心身健康有極大的損害,至少有1/3以上的患者會因疾病的慢性化而喪失勞動能力,1/2以上的患者會共病物質濫用、抑郁、各種焦慮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等。

PTSD臨床表現

PTSD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典型的核心癥狀和一般的心理生理表現。

一、核心癥狀

1. 創傷性再體驗癥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復、不自主地闖入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表現為超出正常的觸景生情,或在接觸創傷性事件相關的情景、線索時,誘發強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應。這種創傷性再體驗可以由錯覺或幻覺(幻想)形式構成,並反復發生,稱為癥狀閃回。

2. 回避和麻木類癥狀:

創傷性事件後,患者會對創傷相關的刺激存在持續性回避。回避可以分為有意識回避和無意識回避。有意識回避表現為竭力控制聯想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人和事,回避的內容既包括具體的場景,也包括與此有關的感受和話題。無意識回避是指患者對創傷性事件的選擇性/防禦性遺忘或失憶,而與創傷性事件無關的記憶則完整保存。此外,無意識回避也可以表現為創傷性事件發生後拼命地工作,這些人往往意識不到這種行為也是一種回避。

回避的同時,患者可以伴有 「情感麻痹」或 「心理麻木」癥狀。表現為對任何事情都喪失興趣,很少外出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對現實存在非真實感,對他人也有陌生的感覺,患者感到自己與外界疏遠、隔離,即使對家人也出現親密感下降。

3. 警覺性增高癥狀:

在創傷性事件暴露後一個月內,警覺性增高癥狀表現最明顯。患者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環境中的威脅性資訊。環境中微細的變化也會發生驚跳反應,如走進來一陌生人;或門窗響動聲音等,患者出現過度的警覺反應。在重大的刺激下,這種反應是合理和適應力的。但是,在安穩的情境中,使人感到煩惱和痛苦,社會功能下降,就屬於病理性警覺性反應。

二、一般心理生理表現

01、心理反應

■(1)抑郁

幾乎所有的PTSD患者都伴有抑郁癥狀,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無助和失落感等,嚴重者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抑郁癥是PTSD與精神疾病共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患者的抑郁癥狀達到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應該同時診斷PTSD和抑郁癥。

■(2)焦慮

焦慮是應激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應激反應癥狀,PTSD患者常常伴有焦慮情緒,如緊張、心煩等,當符合焦慮障礙診斷時,應診斷二者共病。

■(3)恐懼

PTSD患者的恐懼常常與焦慮聯系在一起,是患者害怕類似的創傷事件再次發生而產生的異常恐懼反應。

■(4)激越和興奮

經歷創傷事件後,PTSD患者可伴有憤怒、易怒、激越的情緒,或過度興奮,有時甚至出現沖動攻擊行為,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癥狀。

■(5)敵意感

有些PTSD患者在遭受重大挫折後,其敏感性、警覺性和防禦性增高,常常以敵意懷疑的態度對待他人和事物,甚至認為世界上一切都是黑暗的,敏感多疑,拒絕與他人的來往。

02、生理反應

在PTSD疾病發展過程中,患者可以伴隨多種生理反應和軀體癥狀,如心血管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悸等)、呼吸加快、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暈、頭痛、耳鳴等)和泌尿系統癥狀(如尿頻、排尿困難)等。

此外,大約有60%的PTSD患者會伴有睡眠障礙,最突出的表現為反復痛苦的噩夢和失眠。患者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訴入睡困難,夜間易醒,醒後難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總時間減少和白天困倦感。

——【做自己的旁觀者:用禪的智慧療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