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75載長歌奮進,中國好藥在世界揚帆起航

2024-10-08健康

(文/夏峰琳,編輯/徐喆)75年時光流轉,中國從積貧積弱到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跨越,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在這一行程中,醫療與大健康產業作為保障國民健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特別是在制藥領域,一方面西藥從幾乎空白的狀態起步,到原料藥雄踞一方,從仿制藥長期占據上風,到逐步邁向創新藥的研發前沿,另一方面中醫藥從低谷走向復興,逐步現代化、國際化。這不僅是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的結果,還是中國制藥企業自身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的體現。

原料藥雄踞一方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以來,原料藥產業作為中國醫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這一歷程不僅是中國工業化行程的生動寫照,更是中國醫藥工業不斷攀登科技高峰、推動產業升級的輝煌篇章。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醫藥工業的空白,國家高度重視原料藥產業的發展。在為中國工業夯實基礎的156項重點工程中,就有華北制藥廠和太原制藥廠。華北制藥廠不僅成功生產了第一批青黴素,還透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推動抗生素等原料藥的生產規模和質素提升。這些努力不僅滿足了國內醫療需求,更為中國原料藥產業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原料藥產業迎來了快速增長期。進入21世紀,原料藥行業更是保持了年均19%的高速增長。

在此期間,中國原料藥企業逐步從生產粗放型的低端中間體向精細型的中高端產品轉變,不斷向下遊供應鏈延伸和轉移。同時,國內企業開始積極獲取國際認證,原料藥質素有了顯著提升。

隨著中國原料藥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其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目前,中國原料藥出口範圍已涵蓋約200個國家和地區,重點出口市場為亞洲、歐洲和北美。其中,印度、美國、德國是中國原料藥出口的前三大目的國。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原料藥產品以其高質素和低成本優勢,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信賴。同時,中國原料藥企業還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不斷提升國際商貿話語權。

國產創新藥崛起

相比原料藥在國際市場上的舉足輕重,中國的創新藥還在經歷艱辛探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面對烈性、急性傳染病廣泛流行、醫療衛生資源極度匱乏的嚴峻現實,中國制藥業主要依靠仿制藥來滿足基本醫療需求。

隨著全球醫藥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國制藥業開始加速向創新藥轉型。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如「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為創新藥的研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青蒿素也許是國際上最著名的中國創新藥物。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相關負責人今年介紹說,2021年以來,中國在非洲實施了一大批的「小而美」專案,「青蒿素抗瘧」就是所列舉的四個品牌之一。

人們耳熟能詳的青蒿素,是舉國之力創新的典型。如今,醫藥企業也加大了研發投入,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其中,恒瑞醫藥作為中國醫藥工業的領軍企業,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發展戰略,目前累計研發投入已超400億元,已在國內獲批上市17款1類創新藥和4款自研2類新藥,在抗腫瘤、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只是國產創新藥崛起的縮影。除了恒瑞醫藥外,還有眾多國產創新藥企業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也在迅速崛起。其中,百濟神州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該公司當之無愧的當家產品;信達生物的PD-1單抗信迪利單抗也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這些企業的成功不僅體現在藥品的研發和上市上,更體現在它們對中國制藥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和推動上。

需要指出的是,在創新藥崛起的過程中,國家醫保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藥品價格談判、醫保目錄調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藥品價格,提高了藥品的可及性,同時也為本土的創新藥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特別是近年來,國家醫保局對新藥上市的積極態度和快速納入醫保目錄的行動,極大地激勵了國內制藥企業的創新熱情。

在國產創新藥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中國制藥業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創新藥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國內醫藥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及國際市場對中國創新藥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等。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制藥業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最佳化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措施,為創新藥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和醫藥產業的持續投入和支持以及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有理由相信,中國制藥業將在全球市場上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時,國產創新藥也將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和福音,成為推動中國乃至全球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醫療科技急速前行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公共衛生事件如同暗夜中的驚雷,一次次震撼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牛痘接種的古老智慧到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現代奇跡,疫苗的研發與套用,不僅是人類對抗疾病的偉大勝利,更是科技進步與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醫療能力飛躍的契機。

回望歷史,18世紀末,愛德華·琴納醫生透過牛痘接種法,成功地抵禦了天花病毒的肆虐,開啟了人類利用疫苗預防傳染病的新紀元。進入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疫苗研發迎來了黃金時期。卡介苗的研制成功,讓結核病這一曾經肆虐全球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普及,則讓小兒麻痹癥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些疫苗的研發與套用,不僅彰顯了人類在醫學領域的智慧與勇氣,更體現了公共衛生體系對於保障人民健康、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

如今,當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過去,不禁為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疫苗研發故事所動容,更為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展現出的醫療能力與科研實力所震撼。這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的應對,更是一次國家發展危機中的重大轉機,它見證了中國醫療能力的飛躍。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國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實驗室裏,爭分奪秒地推進疫苗研發工作。從病毒分離到疫苗研制成功,僅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疫苗研發史上的奇跡。

在這場全球抗疫鬥爭中,中國的老牌醫藥企業如國藥集團發揮了關鍵作用。作為中國疫苗研發和生產領域的領軍企業,國藥集團憑借強大的科研實力和生產能力迅速響應國家號召投入新冠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工作。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醫藥工業的長足發展,中國疫苗研發能力實作了質的飛躍。甲肝疫苗、出血熱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現代疫苗的成功研發與套用,不僅有效控制了相關傳染病的流行,更提升了中國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這些疫苗的研發歷程,不僅見證了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壯大,更滿足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醫藥揚帆出海

醫藥事業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蓬勃發展,作為中華民族瑰寶的中醫藥,是其中重要的一部份。在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醫藥不僅在國內得到了廣泛套用和深入發展,還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醫藥事業經歷了一段曲折的發展歷程。在現代醫學傳入後,中醫藥一度受到質疑和挑戰。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醫藥事業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走上了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工作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有力推動了中醫藥高質素發展。

不僅如此,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醫藥開啟國際化行程。中醫藥以其獨特的療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關註和認可。目前,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東盟、歐盟、非盟等地區和機制合作的重要領域。

中醫藥的國際化不僅僅是醫藥產品、醫療技術的輸出,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播。國際中醫藥文化節、學術研討會等活動舉辦,也讓中醫藥文化逐漸被國際社會所了解和接受。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中醫藥已經傳播到196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治療人數已達世界總人口的1/3以上。

中醫藥文化的輸出不僅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同感和信任感,也為中醫藥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中醫藥文化所蘊含的和諧共生、以人為本等理念,與全球健康治理理念相契合,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提供了有力支撐。

75年滄桑巨變,75年砥礪前行。站在新起點,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的目標必將如期實作,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必將為14億多人民帶來更多健康福祉,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堅實的健康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