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市徐匯區衛健委指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牽頭的綠絲帶——肝癌啟航全程管理計劃科普活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等專家強調了早篩早診、社區篩查等措施對肝癌防治的重要性。
早診早治可治愈肝癌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是肝癌大國,每年肝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 。2022年肝癌新發患者為36.77萬例,居所有惡性腫瘤第4位元,死亡人數31.65萬,僅次於肺癌,位居第二。
樊嘉說,中國超八成的肝癌與乙型肝炎有關,還有少部份丙型肝炎,甲肝、戊肝、丁肝等相對較少。肝炎往往比較隱蔽,早期癥狀包括乏力、黃疸、食欲明顯降低,嚴重時可能出現面色灰黑、腹水,以及蜘蛛痣、臍周出現蛇一樣的靜脈曲張等等。
在檢查方面,樊嘉表示,常規體檢透過抽血檢測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的DNA拷貝數,B超檢測則能看出肝臟有沒有硬化、水腫、腹水等。同時,一些腫瘤指標檢測很重要,比較常用的指標為甲胎蛋白。近幾年,還湧現出了一些新的肝癌篩查方式,如miRNA微小核糖核酸。
樊嘉直言,這些檢查手段可用於肝硬化和肝癌早期檢測,往往能提前半年到一年半作出預警。如果檢測結果持續陽性,就要註意會不會發生幹細胞的變化,一些變化就是癌變。
在治療上,透過持續監測甲胎蛋白,進行CT、核磁共振等檢查,樊嘉說醫生能夠在患者腫瘤小於1厘米的時候及時發現並處理掉。處理方式既有手術去除、射頻,也有一些介入治療以及系統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這些方式都可以控制或者徹底地根治早期肝癌。
樊嘉強調,早期發現、早診早治,完全可以達到根治或者治愈肝癌的目的,這對保障人民群眾健康、預防肝癌對健康的危害,提高生活質素,非常重要。
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篩查一次
目前,中國肝癌發病率、死亡率高,與早期診斷率低關系密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常務副院長、肝外科主任周儉表示,就上海地區來看,肝癌的發病率位列前十,死亡率排名第四 ,帶來了嚴重健康威脅。這其中主要原因在於肝癌的起病隱匿,加之人們對定期篩查的重視不夠,早期診斷率低。
周儉說,70%-80%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導致局部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 ,這部份患者治療棘手、生存期短、生活質素差,五年生存率僅為12.1% 。因此,如何有效降低中國肝癌疾病負擔,仍是中國公共衛生和慢性病防控、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非常關鍵。中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度飲酒、肝脂肪變性或代謝功能障礙相關性肝病、飲食中黃曲黴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齡大於40 歲的男性 。
專家建議,肝癌高危人群應至少每隔6個月透過甲胎蛋白檢查、肝臟超聲檢查進行1次篩查。除了提升高危人群主動定期篩查的意識外,也需要醫療機構健全篩查服務管理體系,做好長期監測隨訪。
2023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3個部門聯合制定公布【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推廣癌癥早診早治,強化篩查長效機制。2024年5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共同制定【健康上海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啟動了針對包括肝癌在內的多種常見癌癥的綜合風險評估和篩查管理工作。
在上海,肝癌篩查的關口已逐步覆蓋到社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唐兢表示,該街道轄區人口7萬多,結合社區和醫院的工作,可盡可能有效擴大篩查診療的範圍,並透過對高危人群的篩查與上級醫院中山醫院建立綠色轉診通道,這樣便提升了篩查的便利性和效率,為早期發現和治療肝癌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