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眼周長這種小疙瘩,別亂擠!先分清類別再處理

2024-06-08健康

最近有個客戶找到我,主訴眼周長小顆粒好多年了,從一開始只有一顆,到現在蔓延到大半個眼周。以前都沒怎麽註意這個東西,直到總有人問她眼睛怎麽了才開始關註。

有的人說是脂肪粒,擠掉就可以了;也有人說是扁平疣,或者是汗管瘤,要去治療。現在有點擔心這個小疙瘩到底是什麽?會不會傳染?

其實,

眼周長小疙瘩確實存在多種可能

,常見的有粟丘疹、汗管瘤、脂溢性角化、閉口粉刺等等,少數情況是扁平疣,

具體的判斷需要醫生看診才能確定,甚至部份需要皮膚鏡檢測才能明確診斷。

那麽,今天我就給大家簡單列舉一下這些常見眼周小疹子的種類和初步的辨認方法,大家可以先簡單對照看看。如果有美觀或者疾病治療需求,可以到皮膚科門診進一步確診並治療。

扁平疣

扁平疣通常是由於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HPV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病毒,有多種類別,其中一些類別與皮膚疣的形成有關。

扁平疣是由HPV的低危亞型感染所致,例如HPV 3型。

當皮膚出現破損,HPV可以透過這些破損處侵入,感染皮膚表皮細胞,引起扁平疣。

1. 皮損特點

出現皮疹後可能在眼周、顳部或者面部皮膚出現大量不規則的膚色或淡紅色的突出皮膚表面的扁平斑塊。

來源於uptodate及網絡

皮疹通常呈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

常常呈一片密集的分布

,或者呈一條條的分布,密集恐懼癥的人就要當心啦。

2. 傳播途徑

直接接觸傳染

與扁平疣患者或HPV攜帶者直接的皮膚接觸,有可能會傳播病毒。

所以

患有扁平疣的家長最好能到醫院面診處理

,以避免跟小嬰兒臉貼臉導致病毒傳播的風險。

間接接觸傳染

透過汙染物,如刷子、針、毛巾等,也可能傳播HPV,但相對傳播風險比較小。

外傷或者自身接種傳播

如不慎抓撓了自身扁平疣區域又抓破其他正常皮膚等。

3. 如何應對?

不小心感染扁平疣後,在皮膚免疫狀態下降的情況下,皮疹會逐漸增多。

扁平疣一般不會自行消退

,但有些情況下,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對扁平疣產生反應,導致它們發紅、發癢,這可能是自我清除的標誌。

但大部份扁平疣需要

透過冷凍療法、外用藥、激光治療和化學剝脫治療等改善

,具體需要醫生面診判斷後選擇相關治療。

汗管瘤

眼周除了扁平疣,更常見的一粒粒的皮膚顏色小丘疹改變,屬於汗管瘤。

1. 皮損特點

汗管瘤是小汗腺或頂泌汗腺的小腫瘤,表現為分散的多發性皮膚顏色丘疹,直徑通常大約2-4mm。

這類皮膚良性小腫瘤最常見於眶周區域

,但也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

(圖源:見浮水印)

2. 為什麽會長這個?

眼周長汗管瘤的原因具體不詳,臨床上考慮有以下相關因素可能導致皮疹出現:

遺傳因素

臨床上可以觀察到家族遺傳傾向,有研究認為可能存在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遺傳。

內分泌因素

部份汗管瘤在青春期、妊娠期、月經前期或使用女性激素時皮疹可增大腫脹,提示可能皮疹發育與內分泌激素水平調節異常有關。

光老化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周圍組織細胞發生變化,可能引起汗管瘤的形成。

汗腺異常發育

眼周皮膚嬌嫩,汗腺發育不正常可能形成囊腫從而發展成汗管瘤。

3. 如何應對?

汗管瘤通常是良性的,不會惡變

,但可能會因為上述原因逐漸增多,影響美觀。

如果汗管瘤數量增多或影響美觀,

可以考慮透過醫療手段進行治療,如激光治療

。但該皮疹無傳染性,家長可以跟家人正常接觸。

粟丘疹

1. 皮損特點

粟丘疹是一種源於毛囊皮脂腺單位或小汗腺汗管的微小表皮下角化囊腫,

表現為直徑1-2mm的白色堅硬丘疹,常常被人叫做「脂肪粒」

最常位於面部,眶周及鼻部也是常見的部位。粟丘疹很容易和汗管瘤混淆,

visia檢測可以清楚看到小疙瘩中小白點,有助於鑒別。

(余佳醫生供圖,同一個患者不同visia視角下的皮疹顯示)

(左:粟丘疹;右:汗管瘤)

2. 為什麽會出現粟丘疹?

出現粟丘疹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細微的皮膚損傷

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如使用磨砂膏、潔面刷,或用手揉搓眼部時過於用力,可能會造成眼周細小的傷口,隨後皮膚在愈合過程中可能形成粟丘疹。

遺傳因素

部份嬰幼兒出現的粟丘疹可能與遺傳因素相關,通常這類粟丘疹會在數月內自行消退。

皮膚代謝問題

成年人的粟丘疹可能與皮膚細胞的代謝異常有關,導致角質層過度增厚,形成小囊腫。

日曬傷害

紫外線照射可能會損傷皮膚,導致皮膚老化,進而引起粟丘疹的形成。

很多人提到護膚品營養過剩就容易導致粟丘疹,其實可以理解為部份護膚品成分與皮膚局部的代謝補充不符合,或者塗抹時的過度按揉可能造成了皮膚輕度損傷,從而誘發粟丘疹。

3. 如何應對?

粟丘疹本身不影響健康,但出現在眼周,很多人可能因美觀問題而需要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後的針挑除清理、激光治療等。

治療過程中主要需要重視避免暴力挑除和繼發感染,通常少量的粟丘疹一次性即可根治性治療。

閉口粉刺

1. 皮損特點

眼周長閉口粉刺,通常屬於白頭粉刺,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由毛囊皮脂腺單位的異常角化和皮脂分泌過多引起。

眼周本身皮膚沒有太多毛囊皮脂腺單位,通常眶內很少出現粉刺或者痤瘡丘疹的變化。但

眶周外側區域,比如眉間、鼻根部,比較容易出現閉口粉刺。

(圖源uptodate)

2. 為什麽出現閉口粉刺?

出現閉口粉刺的原因主要是:

毛囊皮脂腺單位異常

毛囊口的角質細胞過度增生,導致毛囊口堵塞,皮脂無法正常排出,形成閉口粉刺。

皮脂分泌過多

青春期、月經周期、飲食習慣、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皮脂分泌增加,增加毛囊堵塞的風險。

當然,年輕女性如果有一些不良的護膚習慣:比如使用不合適的護膚品,比如過於油膩的眼霜或面霜,或者卸妝清潔不徹底,

也可能導致毛囊堵塞出現閉口粉刺。

3. 如何應對?

這部份的治療通常建議盡量保持皮膚清潔,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溫和潔面產品。

避免過度摩擦眼周皮膚,減少眼部彩妝的使用。

如果眼周的閉口粉刺數量增多或影響美觀,建議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評估診斷,並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脂溢性角化

脂溢性角化病是中老年人面部及眶周最常見的皮膚表皮腫瘤改變,通常由不成熟角質形成細胞良性增殖引起。也見於防曬不夠、經常暴曬的年輕人。

1. 皮損特點

脂溢性角化病皮疹一般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卵圓形病變,淺棕色至深棕色或黑色不等,呈現增生凸起,粗糙的外觀。

(余佳醫生供圖)

一般無癥狀

,但摩擦性創傷引起的長期刺激偶可導致瘙癢、疼痛或出血。黑色丘疹性皮病和灰泥角化病都屬於脂溢性角化病的亞型。

如果出現在成年人眼周,也容易跟扁平疣、汗管瘤等疾病混淆,不易分辨。

2. 如何應對?

這類皮疹通常

沒有傳染性,經過激光治療比較容易消退。

| 審稿專家

安湘傑

卓正皮膚科、醫學美容科醫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

| 參考文獻

1.博洛尼亞. 皮膚病學(簡裝版)(第四版)[M]. 朱學駿等主譯.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709-711.

2.uptodate臨床顧問「皮膚疣(尋常疣、趾疣、扁平疣)」章節

3.uptodate臨床顧問「皮膚附屬器腫瘤」章節

4.uptodate 臨床顧問「脂溢性角化」章節

5.uptodate臨床顧問「皮膚良性病變概述」章節

| 內容團隊

醫學編輯/l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