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體檢報告上的「腔隙性腦梗塞/小缺血竈」需要治療嗎?如何治療

2024-08-14健康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 」,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健康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你說的'腔隙性腦梗塞/小缺血竈'到底什麽情況?需不需要治療啊?"李明焦慮地問道。

"這個要看檢查結果和具體情況了。我們一起看看報告吧。"王芳嘆了口氣,認真地翻看著檢查報告。

李明和王芳是一對多年好友,相互扶持,共度人生的朋友。前不久,李明做了常規體檢,結果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讓他倍感擔憂。

王芳是一名內科醫生,她仔細分析了李明的檢查報告,"從報告上看,你的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發現了一些小的缺血性病變竈,醫生診斷為'腔隙性腦梗塞'。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

"那到底要不要治療啊?我很擔心會不會變成中風之類的大毛病。"李明焦急地問。

王芳耐心地解釋道:"腔隙性腦梗塞是一種小blood vessel的梗塞,常見於老年人,多由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所致。

這種病變通常比較小,且多無明顯癥狀,但如果發展嚴重,也可能導致中風等並行癥。所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那我該怎麽辦?是不是需要住院檢查,或者立即開始治療?"李明緊張地問。

王芳沈思片刻,緩緩說道:"我建議你先不要過於擔心。我們可以先做進一步的檢查,比如磁共振波譜成像(MRS)、腦灌註成像(PWI)等,全面評估病竈的性質和嚴重程度。

如果是輕度的腔隙性病變,可以先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調整,比如控制血壓、血糖,戒煙限酒,適當運動等,觀察一段時間。如果病情進展較快或者伴有癥狀,再考慮藥物治療,比如抗血小板藥物、降脂藥等。"

李明點了點頭,"那我明天就去做進一步檢查。不過,我很擔心這件事會不會影響我的工作和生活啊。"

"我理解你的擔憂。但是請相信,只要及時發現並積極治療,大多數腔隙性腦梗塞患者預後都是很好的。"王芳安慰道,"我會一直陪伴左右,隨時為你提供幫助和建議。"

第二天,李明按時到醫院進行了進一步檢查。經過各種檢查和分析,醫生確診他確實存在輕度的腔隙性腦梗塞,但目前尚未造成明顯癥狀和功能障礙。醫生建議李明積極控制相關危險因素,並定期進行復查。

聽到醫生的分析和建議,李明終於松了口氣。他立即開始調整生活作息,戒煙限酒,並堅持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1]。

在王芳的陪伴和支持下,李明漸漸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盡管偶爾還會擔心病情會不會惡化,但他努力調整心態,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時間過去半年,李明的各項指標都趨於穩定,醫生也確認病竈沒有進一步擴大。李明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這天,李明和王芳一起吃午飯,聊起了這段時間的變化。"我真的很感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幫助。要不是你,我可能早就被這件事弄得心神不寧了。"李明真誠地說。

王芳笑了笑,"能幫到你我很高興。其實,我也學習了不少關於腔隙性腦梗塞的知識。這種疾病雖然比較常見,但很多人對它的認知還是比較模糊。"

"是啊,我之前也完全不了解這個病。不過透過這次經歷,我對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李明點頭說道,"比如它的發病機制、危險因素,以及治療方法等。"

王芳接著說:"沒錯,腔隙性腦梗塞是由於大腦深部小動脈硬化或閉塞所致。這些小動脈供血區域會出現微小的缺血性梗死竈,形成'腔隙'樣的病變[2]。導致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脂血癥等[3]。"

"對,醫生也告訴我要積極控制這些因素。不過,他還提到了一些我不太了解的檢查方法,比如MRS和PWI,你能給我解釋一下嗎?"李明問道。

"當然。MRS能夠檢測大腦代謝物的濃度變化,從而了解受損區域的代謝狀況;而PWI則可以評估腦灌註,發現潛在的缺血區域[4]。這些檢查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評估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王芳耐心解釋。

"原來如此,那真是太有用了。我以前還以為只需要做常規的MRI就夠了。"李明恍然大悟。

"是的,這些新興的影像學技術在診斷和評估腔隙性腦梗塞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王芳點頭說,"不過即使是輕度病變,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病情加重,就可能引發中風、癡呆等並行癥,所以及時發現和規範治療非常關鍵。"

李明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會繼續保持警惕和積極配合治療的。希望透過我的經歷,能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疾病,引起重視。"

"沒錯,提高公眾對腔隙性腦梗塞的認知很重要。我們還可以透過一些科普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疾病的特點和預防措施。"王芳表示贊同。

就這樣,李明在醫生和好友王芳的幫助下,成功控制住了腔隙性腦梗塞的病情,不僅恢復了健康,也更好地認識和接納了自己的病情。他們還決定利用自己的經歷,為更多同樣面臨這種疾病困擾的人提供幫助和支持。

參考文獻:

[1] Kernan WN,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2014;45(7):2160-2236.

[2] Wardlaw JM. What causes lacunar stroke?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5;76(5):617-619.

[3] Ansari SA, et al. Lacunar Infarcts. J Neuroimaging. 2008;18(4):351-364.

[4] Cho AH, et al. MR Spectroscopy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Ischemic Stroke: A Re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Neurointervention. 2014;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