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重癥肌無力有什麽治療方法?滾針配合強力益氣方有用嗎?

2023-12-09健康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以局部無力為最初表現的全身性疾病。重癥肌無力的癥狀和體征的出現是由於隨意肌的肌力波動導致的。

該疾病可累及所有類別的隨意肌,但累及程度通常是不同的。 最常見的局部表現包括眼外肌、提上瞼肌和眼輪匝肌的無力。自1970年發現自身抗體對該病的作用以來,肌無力被認定為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MG發病率低,是一種罕見的疾病 。一般女性多發於男性,可發於任何年齡,任何性別。根據Osserman分型,可分為5型(眼肌型、全身型、急性爆發型、遲發重癥型和肌萎縮型)。MG的典型特點為晨輕晚重,亦可多變。

在活動後癥狀可加重,休息或服用膽堿酯酶抑制劑藥物後恢復或部份恢復。感冒、感染、過勞、月經來潮、 使用麻醉及鎮靜藥物、分娩、手術、情緒激動以及飲酒後等因素可使本病復發或加重。

目前現代醫學治療方式主要有膽堿酯酶抑制劑 、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靜脈註射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等治療或手術治療。

MG在中醫學並沒有對應的病名,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命名有不同,如眼瞼下垂或無力稱之為「瞼廢」;復視為「視岐」;吞咽困難,飲水咳嗆,構音不清等為「喑痱」; 擡頭無力為「頭傾」;四肢無力為「痿證」;呼吸肌無力發生危象為「大氣下陷」等。

辨證有脾胃氣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 大氣下陷等證型。中醫學認為MG病變主要累及脾,腎,肝三臟,以虛證為主,故治療多以補益脾腎,養血益氣,健中補肝為主要治療原則,辨證靈活加減。

在疾病的不同類別上,中醫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各個中醫醫家對重癥肌無力認知有所不同,對本病的治療亦是。

如單純服用中藥、服用中藥並結合外治法治療 (如針灸、梅花針治療、眼針治療、溫針灸治療等),療效也各有千秋。治療可根據局部取穴,「治痿獨取陽明」從陽明經論治,調蹺脈來論治等。

滾針是透過刺激皮部達到「內病外治」或「外病外治」的一種外治方法, 其特點為安全性高,作用面積大,操作簡單等。

滾針療法透過淺刺體表,給予適當的刺激, 在經絡的傳輸下,達到調理臟腑氣血、平衡陰陽、恢復健康的作用。皮部理論是經典理論之一。

皮部理論與經絡、臟腑、氣血營衛有著密切關系。本課題采用滾針配合強力益氣方治療MG,並進行隨機臨床對照的研究, 觀察滾針治療MG的臨床效果以及對細胞免疫因子的影響,為治療本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重癥肌無力是世界難治性疾病之一。 中西醫治療重癥肌無力經過幾十年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目前已進入多元化的研究道路,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但還未能完全治愈。

西藥以抗膽堿酯酶抑制劑,免疫抑制劑,血漿置換, 外科手術等來治療;而中醫則以各方面相結合來治療。

中醫對重癥肌無力的認識

中醫古代文獻中並無明確對「MG」記載 ,但根據其癥狀表現,可歸屬「痿證」「瞼廢」「足痿」「虛勞」「頭苦傾」「聲瘖」等,一般統稱為「痿證」。

【素問·痿論篇】根據痿證的病因、部位、臨床表現及五臟所主,有皮痿、脈痿、筋痿、肉痿、骨痿等五痿之分,其中的肉痿與MG的癥狀有類似之處。 【脾胃論】曰:「脾病則下流乘腎,土克水則骨乏無力」,說明脾虛日久,腎氣虧損,兩者相互作用。

若一方陽氣虛損,必及另一方,最終導致脾腎虛損, 筋脈失養,漸出現肌肉無力,甚至萎縮等肌無力癥狀。【靈樞·經脈第十】曰:「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

【素問·痿論】篇:「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由此可見雖在古代無重癥肌無力一詞,但對其有著不少的見解。

病因病機

本病的關鍵病機是脾腎兩虛,與他臟關系亦密切。 脾腎可影響他臟,而他臟有病也可涉及脾腎,病程日久導致多臟同病,五臟俱虛,發為本病。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若先天稟賦不足,精血虧虛不能營養肌肉筋骨,肌肉筋骨失養,則肌肉無力。脾主升主運,脾虛氣陷,則升舉無力,上瞼屬脾。 故提瞼無力而下垂;脾主肌肉四肢、脾虛生化濡養不足,故四肢痿軟不能隨用;

胃主降主納,與脾相表裏,脾虛胃亦弱, 則升降之樞機不利,受納無權,故納呆溏泄,吞咽困難;脾氣主升,上充於肺,積於胸中而為宗氣(大氣),司呼吸,貫百脈,中氣下陷,胸中之大氣難以接續,肺之包舉無力,故氣短不足以息。

若胸中大氣亦下陷,則氣息將停,危在頃刻。肝乃藏血之臟,開竅於目,肝受血而能視; 腎主藏精,「五臟六腑之精,皆上註於目而為之精」。

肝血不足,肝竅失養,腎精不足,精明失養 ,「精脫則視歧,視歧見兩物。」故見復視、斜視或視物模糊、易倦。

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氣出於肺而根於腎,需脾於中間斡旋轉運,使宗氣充足以司呼吸。脾胃虛損則樞機不運,聚濕生痰,壅阻於肺,故見胸悶、疼痛、氣促等。 脾病及腎,腎不納氣,氣難歸根,甚或大氣下陷,而出現肌無力危象。

辨證論治

MG多與「脾胃虛損,五臟相關」有關 ,指出脾胃虛損為根本,多累及五臟而出現諸癥,並提倡治以補脾益胃,自擬強肌健力方。

李庚和教授提出脾腎學說,將重癥肌無力(虛勞)歸納為脾虛氣弱、脾腎氣陰兩虛、脾腎陽虛三個基本證型,辨證論治。尚爾壽教授提出,MG發病的主要誘因是肝風內動, 發病基礎是先天稟賦不足,主要病機是肝不主筋,罷極無本,而肝血不足和受損貫穿於本病的全程。

本病病機不單純是脾胃氣血虧虛 ,更關鍵在於經隧不暢,玄府郁閉,神機不遂,以致神機失用而出現肌肉痿弱弛緩。

本病由於後天調養失當,導致脾氣虛弱、腎氣虛衰,氣血虧虛、氣機阻滯而發。王龍認為,是由脾虛不能上提、血虛不能養筋、風邪乘虛中絡而致本病。 MG病因病機為脾虛為主,並涉及腎,在治療上以「獨取陽明」,結合補腎,填精壯骨。

以稟賦和虛損立論,並提出了健脾益氣,補髓法治療本病, 並配合註重患者的心理因素,取得滿意的療效。用藥時以溫補為主,處方多以入脾胃經的溫補之藥。

采用頻數分析的方法對近30年MG中醫證型進行統計歸類分析整理得到9個證型:肺熱津傷證、濕熱浸淫證、 脾胃虧虛證、脾虛夾濕證、脾肺虛損證、脾虛肝郁證、肝腎陰虧證、脾腎兩虛證、氣虛血瘀證, 其中脾胃虧虛證、脾虛夾濕證和脾腎兩虛證為常見證型。

針灸治療

利用針刺治療眼肌型重癥肌無力30例, 取風池、百會、陽白、攢竹、合谷、足三裏、復溜、光明、三陰交,取得滿意的療效。

循經順刺加芪桂飲治療重癥肌無力,取太陽白、承泣、人迎、曲池、委中、陽陵泉,取得較滿意的療效。利用針灸治療眼肌型重癥肌無力60例, 針刺大椎、百會、上星,以及睛明、申脈、地倉、巨髎、承泣等;

陽白、四白行隔姜灸;梅花針叩刺手太陰肺經 、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取得良好療效。透過艾灸方式治療30例患者,選取百會穴、膻中穴及眼周絲竹電洞、攢竹穴、陽白穴、太陽穴等。

並在每穴藥餅上點燃小艾柱灸3-5壯,治療總有效率達90%。 利用針灸加穴位註射治療重癥肌無力患者8例,結果全部治愈,總有效率100%。

中藥西藥結合治療MG

重癥肌無力患者18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和對照組92例, 對照組采取單純西醫治療(甲基強的松龍1000mg/d,靜脈滴註,五天後劑量減半;溴吡斯的明60mg/次,3次/d,必要時給予糖皮質激素)。

而觀察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治療,基礎方藥為:黃芪30g,黨參30g,升麻20g,黃精20g,人參20g,白朮20g,雞血藤15g,柴胡15g, 制馬前子15g,制首烏15g,蚤休15g,當歸10g,陳皮10g,甘草10g,葛根10g,辨證加減治療)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8%,明顯高於對照組的83.7%。 將12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隨機分為3組,第1組為單純使用激素治療組;

第2組為激素聯合補中益氣湯辨證加減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第3組為單純套用補中益氣湯辨證加減治療。觀察期周期為18個月, 治療後每3個月的進行臨床評分,對3組臨床療效的動態變化進行研究。

結果顯示在治療重癥肌無力期間, 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見效快、緩解完全、療效穩定、不易復發,明顯優於激素組和中醫組 ;中醫組雖見效慢,但遠期療效優於激素組;激素組在近期緩解癥狀快,但遠期療效較差。

將76例MG危象患者分入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研究組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強肌健力飲口服2~3次/d, 黃芪註射液靜脈滴註1次/d,地塞米松靜脈滴註或醋酸潑尼松口服。

同時給予適量新斯的明註射液肌內註射以及頭孢曲松鈉或頭孢呋辛鈉等抗生素聯合治療);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膽堿酯酶抑制劑)。結果顯示,研究組顯著優於對照,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5%,。

中、西藥配合綜合療法治療MG

利用溫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眼肌型MG35例,選取足三裏、血海、豐隆、三陰交、 曲池、合谷。溫、通相結合,治療組有效率高於對照組,取得較好療效。

利用溫針灸配合推拿進行重癥肌無力治療41例患者, 選取委中、命門、腎俞、大腸俞、環跳穴、合谷穴等。總有效率95.1%。

從奇經和絡病探討眼肌型MG,提出中藥配合針刺和艾灸, 取大椎、百會、上星、陽白、攢竹、絲竹空、四白等穴,使其整體和局部相結合,在臨床上有滿意的療效。

用針刺治療眼肌型重癥肌無力11例, 取百會、上星、陽白、攢竹、太陽、顴髎、風池、外關、合谷、陽陵泉、陰陵泉、足三裏、申脈、照海、昆侖、復溜、太沖,療效顯著。

套用針刺治療眼肌型重癥肌無力20例,取患側攢竹、陽白、絲竹空、魚腰透攢竹、四白透睛明、百會、四神聰、上星、印堂、 雙側風池、天柱、完骨、內關、三陰交、足三裏、合谷、太沖,療效明切。

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肌無力較單純西醫治療的療效較好 ,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與套用。

重癥肌無力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球公認的難治愈病癥之一。 在西藥方面,長期服用副作用大,而中醫是從整體上來調整陰陽平衡、固密元氣。

中藥療效相比西藥的療效而言相對穩定,副作用小,中西醫結合治療加中醫輔助治療可以減輕激素的副反應,治療前景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