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親歷者回憶,人民幣在貴州剛發行鬥爭激烈,透過鹽巴在群眾中紮根

2024-05-08歷史

剛解放的貴州

1949年4月邊裕鯤隨軍南下至江西省任贛東北行署秘書長,同年8月又隨二野五兵團西進。11月到達貴陽後,邊裕鯤擔任貴陽市軍管會財政接管部部長負責接管財政工作。參與財政接管的,基本上是原冀魯豫區行署財政處和軍區後勤部的幹部,以及在江西時新參加革命工作的青年學生和後來從部隊轉業的同誌。

貴州長期受軍閥割據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生產雕敝,民不聊生。我方接管時,貴陽市公營企業只20多家,全部職工僅6600多人,其中主要公用企業、電氣公司、公路總局、郵政總局等等,只有一個二三千千瓦的小發電廠和豫豐紗廠等幾戶小廠,算是生產企業。

而苛捐雜稅花樣百出,什麽「特貨(即鴉片)稅捐」、「百貨自衛特捐」、「食鹽自衛特捐」、「反共自衛特捐」等等不下幾十種。簡直是雁過拔毛,稅上加稅,弄得民怨沸騰,商人叫苦不叠。

由於貨幣貶值,通貨膨脹,貴陽物價飛漲到了驚人的地步。在幣值一日數變,物價失去控制的情況下,官僚、資本家從中大撈油水,而老百姓大倒其黴,公務人員拿到一個月的薪金買不了多少糧食。

大發「鹽財」,大發「煙財」,也是反動統治階級坑害貴州人民的毒辣手段。鹽巴供應越緊張,他們越在鹽巴上打主意。種鴉片、吸毒、販毒可以從中漁利,他們就大開綠燈。特貨稅捐是國民黨貴州省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可見腐敗到了何等地步!

這樣一個滿目瘡痍的貴州,在國民黨潰逃時,又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能搬的、能拿的都弄走了;搬不動、拿不走的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暗藏下來的反革命分子、特務分子不時進行破壞搗亂。賭、煙、娼等余毒汙染著社會空氣。國民黨長期灌輸的反動思想,在人們心理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我軍一進城,就派人分頭到各被接管單位了解情況。軍管會宣布成立以後,就分別派出軍代表和聯絡員正式開始接管工作。軍代表進駐被接管單位,反復宣傳政策,讓留在機關的人員去分頭聯系、動員原有職工在限期內報到。經過幾天的工作,人員基本到齊了,就召開大會。

財政接管幹部在會上宣布軍管會的命令,講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講明對原有人員采取「包下來」的辦法,「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保證大家生活安定。這就使多數留用人員打消了顧慮,情緒穩定下來。

消除國民黨反動宣傳影響最有效的辦法是行動。接管幹部深入群眾,主動接近留用人員,和他們談心。尤其是緊緊依靠中下級職員和工友,以了解情況,為接管工作創造有利條件。留用人員從我軍代表身上看到的是簡樸、謙虛、和藹和平易近人的作風,這與國民黨的反動宣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一次財政接管部召開職工大會,大家聽說部長講話,就議論開了。會議開始了,沒想到上去講話的是一位衣著像個火夫一樣的人,而此人就是邊裕鯤部長,大家一下子都楞住了。鹽務局軍代表王平同誌,平時穿著舊鞋、舊衣服,不坐車,和大家一起參加種菜勞動,開展文娛活動。他們認為根本不象個當「官」的。

這些事例,對廣大留用人員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多數人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對中國共產黨開始有了認識,都表示願意在新社會中為人民服務。在接管以後開展的稅收、征糧、運鹽、穩定金融等各項工作中,不少人吃苦耐勞,在工作上發揮了較大作用。

對於留用人員的生活,財政接管部都按照政策進行了妥善安排和照顧。起初,采取自報公議的辦法,評定發放生活維持費。評議中,有些人體諒國家財政困難,自覺地與解放軍和人民生活水平看齊,主動不要救濟或少要救濟。1949年12月,原財政廳54名留用人員中,有半數以上表示生活還能維持,當月不要救濟。

與此同時,財政接管部還組織了職工家屬生產委員會,從事開荒種菜和燒飯、洗衣等生產和家務勞動,把她們組織起來,參加學習、勞動。職工、家屬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接管工作開始不久,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軍管會財政接管部、省政府財政辦公室(後改為財政廳)和戰勤指揮部供給部合署辦公。對於接管過來的舊機構,議定該撤即撤,該並就並,如特貨稽查處接過來就撤銷了。造幣廠進行改產,後來移交給工業部門。按照新的機構設定和編制,成立了省稅務局、省糧食局、省鹽務運銷局,成立中國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並逐步建立健全了分支機構。

隨著各項接管工作的進行,巨大的社會變革也在各條戰線上迅速地展開。長期麻醉毒害貴州人民的鴉片被明令禁止——禁種、禁吸、禁運、禁銷。省政府召開萬人大會,在河濱公園當場燒毀了收繳的毒品、煙具。全面的剿匪反特工作和打擊經濟領域走私、投機倒把活動的鬥爭,也深入開展起來。各種社會垃圾一個一個地被鏟除了,社會秩序趨於安定,社會風氣一天比一天好轉。

政府從各方面采取措施發展工農業生產。在城市,緊緊依靠工人階級,恢復生產、發展生產;在農村,政府明令禁宰耕牛,幫助調劑、交換種子,組織生產互助,清理積谷,發放貸款,促進農業生產;城鄉貿易,物資交流也漸趨活躍。

人民幣當初在貴州高原的發行,費了很大周折。這是財經戰線上一場尖銳復雜的鬥爭。

解放以前,反動派把發行貨幣做為向人民敲骨吸髓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官僚軍閥借機大發橫財的主要手段。飽受國民黨幣制災害的貴州人民,對任何紙幣都失去了信心。群眾中存在的這種心理狀況,無疑也成了人民幣發行工作中的很大障礙。

不僅如此,這時候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群眾的心理,制造流言蜚語,說:「人民幣靠不住,也要貶值。」一些不法分子大肆投機,企圖把水攪混,把金融市場搞亂。一時間,有的人奔走於街頭巷尾,大做黃金、銀元買賣。他們用比銀行牌價高幾倍的黑市價格套購銀元、黃金,極力貶低人民幣的信譽,阻止它正常流通。因此,推行人民幣與反推行,成了金融戰線上鬥爭的焦點。

我方對鬥爭形勢有清醒的認識,采取了針鋒相對的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軍管會成立後的第五天(11月27日)就發出布告,宣布:「為了保護人民利益,穩定金融市場,建立新的經濟秩序,確定人民幣為市場流通的唯一合法貨幣。其他一切舊幣一律禁止使用。」

為了減少人民群眾的損失,人民銀行奉命按一定的比價限期收兌銀圓券,共收回19億多元,統統焚毀了。接著,又規定公私帳款一律以人民幣作為記帳計價的統一單位。如發現再有以銀元記帳計價或拒用人民幣者,定予處罰。這就為全面推行人民幣確立了法律依據。

不過,很多事情不是一個命令就可以奏效的,尤其是象這樣一件涉及到千家萬戶的事情,不經過艱苦的努力,硬要人家接受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推行人民幣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把人民幣的威信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來,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要有充足的物資做後盾。

當時貧苦農民最需要、最盼望的是鹽巴。所以在下鄉推行人民幣時,就得帶上鹽巴,帶上人民需要的日用品。農民交售農副產品拿到人民幣,可以按合理的價格買到鹽巴,買到生活用品,比什麽都高興。這樣人民幣就在群眾中紮根了。

要保持人民幣的信譽,還要保證幣值穩定。

發行人民幣的初期,必須是有計劃、有控制的,使貨幣流通量保持一定的比例。財政接管部從開始就特別註意這個問題。發行量按人口平均計算,大城市每人不超過10萬元,中等城市每人5萬元,小城市每人4萬元。農村每人不超過1萬元。全省平均每人不超過2萬元(當時幣值l萬元等於改革後幣值l元)。

而且規定財政性發行不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屬於經濟性發行,即用於收購物資及向企業貸款等。還有一條可靠的防線是,為了穩定人民幣值,國家采取折實計算的辦法,發公債折實,吸收儲蓄折實,薪給也折實。再加上一切公私帳務,一律以人民幣結算,就有力地保證了金融穩定,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幣的信譽越來越高。

關於禁止銀元流通,財政接管部的作法是既慎重又堅決。在人民幣的威信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的時候,只是宣傳不久將要禁用銀元,但沒有公開宣布禁止流通,也不承認合法性。

到了1950年2月,鑒於禁止銀元流通和黃金買賣的條件已經成熟,貴州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就及時做出了【關於禁用銀元的決議】,軍管會也明令公布了【西南區金銀管理暫行辦法】,並於2月21日,在貴陽市體育場舉行拒用銀元大會。會後還舉行了2萬多人的盛大遊行。可見禁用銀元的聲勢之大和決心了。

緊接禁用銀元之後,貴州省財政廳(邊裕鯤兼財政廳廳長)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方面人民銀行按規定的比價組織收兌;另一方面,對於繼續非法進行銀元、黃金投機倒把活動的犯罪分子,予以嚴厲打擊。當時【新黔日報】曾刊登訊息說:「23、24日兩天內,捕獲非法使用與販賣銀元的李某某等187人,搜出銀元127l元」。在禁用銀元強大力量威懾下,不少銀元販子紛紛改邪歸正,棄舊圖新。

經過這樣一場激烈的鬥爭,確立了人民幣的合法地位和在人民群眾中的信譽。各級人民銀行的機構相繼建立健全之後,各項金融業務陸續開辦,在穩定市場、支援工農業生產、促進物資交流、開展各城市問通匯以及為人民生產、生活服務方面,都發揮了強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