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郁達夫與王映霞離婚,是誰的錯?拋棄原配再娶,婚後曝光妻子出軌

2024-07-26歷史

1927年1月14日,郁達夫獨自一人來到了位於上海法租界的尚賢坊,想要拜訪剛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老同學孫百剛。剛一走進家門,孫百剛夫人身邊的一個年輕女子吸引了他的註意,這個女子就是王映霞。

此時的王映霞只有19歲,與孫百剛一家人租住在一起,她可是出了名的大美女,號稱「杭州第一美人」,在當時還流傳著「天下女子數蘇杭,蘇杭女子數映霞」的說法。

王映霞

郁達夫初見王映霞,兩人一見鐘情

看著這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妙齡少女,郁達夫完全被王映霞的美貌所吸引,便壯著膽子和她聊起了天,全然忘記了身邊的朋友孫百剛夫婦。

在與王映霞第一次見面的那一天,郁達夫在日記中寫到:

「在那裏遇見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攪亂了,此事當竭力地進行,求得和她做一個永久的朋友。」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郁達夫已經深深喜歡上了王映霞。

憑借著郁達夫在文學界的名氣,同樣也贏得了王映霞的好感,她尤其喜歡閱讀郁達夫的文學作品。一個是遇見了偶像,一個是遇見了知音,他們兩人自然是有很多話題可聊,此後的郁達夫幾乎每天都會去一次尚賢坊。

剛一開始的時候,郁達夫還要找各種借口來看望王映霞,例如去尚賢坊還書,或者在附近看朋友路過尚賢坊。

有一次,由於郁達夫實在是找不到什麽借口了,他就在尚賢坊門口大聲地朗讀詩句。這種小心思自然瞞不過周圍群眾的眼睛,孫百剛夫婦認為,若是事情再繼續發展下去,就要闖大禍了。

按理來說,郁達夫在當時的文學界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而王映霞則是出身名門的「杭州第一美人」,兩個人可謂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啊!

然而,孫百剛夫婦之所以擔心會闖禍,是因為郁達夫已經有妻子了,而且還有三個孩子。他早年從日本留學回國的時候,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附近的孫荃小姐為妻。

這段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郁達夫對孫荃並沒有什麽好感,更沒有感受到戀愛的滋味。所以,當遇到了王映霞之後,他就像一只剛出籠的雛鳥一般,對自由戀愛充滿了無限的渴望。

王映霞、郁達夫

接下來的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裏,郁達夫就給王映霞寫了一百多封情書。在【郁達夫與王映霞】一書中,記錄了他於1927年3月4日所寫的一封情書的具體內容:

「正是因為我很熱烈地愛你,所以一時一刻也不願意離開你。又因為我很熱烈地愛你,所以我可以丟掉生命,丟掉家庭,丟掉名譽,以及一切社會上的地位和金錢。」

在這封情書中,寫出了郁達夫對於王映霞的那種像烈火一樣的炙熱愛情。

拋棄原配妻子,低調舉辦婚禮

面對郁達夫的瘋狂追求,王映霞自然也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但是,王映霞從小就接受過家庭傳統教育,當她得知郁達夫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為了躲避外人的風言風語,斷然收拾行囊離開上海,返回了杭州老家。

郁達夫立即購買了一張前往杭州的火車票,在愛情之路上窮追不舍,初涉世事的王映霞終於被這份執著所打動。

王映霞

王映霞不甘心僅僅做一個沒有名分的妾室,她向郁達夫提出了結婚的條件:「我要做名正言順的妻子,你要跟原配夫人孫荃離婚。」

對於這個條件,郁達夫本身就對孫荃沒有任何感情,於是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4月13日,王映霞帶著郁達夫回家拜見父母和外公王二南。王二南是當時杭州文化界的名人,非常喜歡詩詞創作,他對郁達夫的才華十分贊賞,兩個人甚至還成為了文學上的好朋友。

盡管王映霞的母親對郁達夫並不滿意,但身為一家之主的王二南都同意了,母親也只好做出妥協。於是,郁達夫和王映霞於6月5日在杭州的聚豐園舉行了隆重的訂婚儀式,就連著名詩人柳亞子都來參加了,稱兩人是「富春江上的神仙侶」。

柳亞子

三個月之後,郁達夫將曾經的戀愛日記編寫成了一本【日記九種】,並投遞給出版社進行印刷發行。

在【日記九種】一書中,刊登了許多郁達夫與王映霞之間的私密日記,其中一段這樣寫到:

「3月20日這天,我和她談了一夜,親了無數次的嘴,但我們都沒有突破最後的防線。」

為了趕快與王映霞舉辦婚禮,郁達夫便給家裏的原配妻子孫荃寫信,要求離婚,並坦白了自己將要與王映霞結婚的事情。但是,孫荃在回信中表示堅決不會離婚,甚至還以死相逼。

在這種情況下,避免進一步刺激到孫荃,郁達夫和王映霞只好改變計劃,取消了原先預訂的結婚典禮,於1928年2月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舉行一個簡單且低調的婚禮。

這一年,郁達夫已經32歲了,而王映霞只有20歲。

郁達夫和王映霞

兩人漸行漸遠,前往武漢生活

比起郁達夫和王映霞訂婚典禮時的隆重場面,結婚典禮確實有一些寒酸,但兩人婚後在上海的生活還是比較幸福的。郁達夫的體質很弱,依然堅持每天進行文學創作,從中賺取稿費來養家,王映霞幾乎每天都會給丈夫做些有營養的食物進行調理。

然而,美好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王映霞逐漸忍受不了郁達夫的才子習氣。她在後來是這麽回憶當時的情景:「(郁達夫)總是不修邊幅,頭發不梳,胡子不刮,總是要我來侍候和催促。」

面對王映霞的管束,郁達夫也有些不耐煩了,終於在1932年3月10日不告而別。

就在這個時候,王映霞老家的表姐來信說,有人在杭州閘口的江邊看到過郁達夫,手裏還拿了一個行李箱子。她認為,丈夫肯定是對自己感到厭惡了,從而去杭州富陽尋找前妻孫荃了。

郁達夫故居

幾天之後,郁達夫帶著行李箱子回來了,家裏的長輩們擔心他會始亂終棄,要求把所有的著作版權和稿費全部交給王映霞來保管。

隨著郁達夫寫下了「版權贈與書」,這件事情表面上似乎是已經告一段落了,但卻給兩人的生活中留下了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漸漸開始出現隔閡。

由於反動派大肆逮捕文化界人士和中共黨員,整個上海彌漫著一種白色恐怖。為了躲避反動派的搜捕,郁達夫和王映霞帶著孩子回到了杭州避難。而且,他們還在杭州的橫河橋場建造了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起名為「風雨茅廬」,希望這裏能夠是一個躲避風雨的落腳地。

當時的上海不僅是中國經濟貿易的中心,還是文化界人士開展革命運動的中心,魯迅一直不贊成郁達夫離開上海。在郁達夫後來所寫的【回憶魯迅】一文中,這樣寫到:

「我因不聽魯迅的忠告,終於搬到杭州去住了,結果竟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黨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

風雨茅廬

杭州是王映霞的家鄉,曾經「杭州第一美人」的美譽讓她的大名響徹整個杭州,如今又成為了知名作家的妻子,逐漸開始在杭州上流的交際圈中來回奔走。

反觀郁達夫這邊,他每天的工作除了讀書以外,就是埋頭創作,與妻子的氛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1936年1月,在郭沫若的再三邀請下,郁達夫前往福建擔任省政府參議,積極投身於抗日救國的宣傳運動之中。沒有了丈夫在身邊,王映霞則顯得更加解脫了,漸漸成為了杭州社交圈的一個主流人物。

於是,郁達夫曾經在日本留學時結交的朋友、時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許紹棣開始與王映霞越走越近,並向王映霞展開了追求。

郁達夫

早在郁達夫夫婦建造「風雨茅廬」的過程中,許紹棣就為他們提供了很大幫助,而且每次舉辦聚會的時候,許紹棣都會到場參加。

但是,隨著外界流傳的風言風語越來越多,終於傳到了郁達夫的耳朵裏。為了挽回這段婚姻,他決定帶上妻子離開杭州這個是非之地,前往武漢生活。

1938年7月5日,郁達夫的好友汪靜之前來探望,此時的夫妻兩人正在激烈的爭吵之中。他拿出許紹棣寫給妻子的三封情書,哭著對汪靜之說:「萬萬沒有想到,她會這樣的不要臉,這三封情書裏面寫了她和許紹棣到碧湖過夜的整個過程。」

由此可見,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一文中所寫的「被一位黨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一句,其中「黨部的先生」應該指的就是許紹棣無疑了。

郁達夫夫婦

新加坡之行,成了兩人的最後一站

郁達夫原本以為,只要帶著妻子來到武漢,遠離在浙江省教育廳任職的許紹棣,就可以安然無事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兩人竟然還一直存在著書信來往,信中還多次要求王映霞返回杭州。

更為巧合的是,就在幾天之前,王映霞以「在武漢水土不服」為理由,向郁達夫提出過「要帶領孩子返回杭州」的想法。被憤怒沖昏頭腦的郁達夫,完全聽不進好友汪靜之的勸解,在家裏大哭大鬧,王映霞也被迫離家出走。

妻子離家出走了,郁達夫似乎還沒有解氣,他又把這些情書影印了許多份,遇到朋友了就贈送一份,還嚴肅說:「這些證據是我準備打官司用的!」

第二天,由於王映霞還沒有回來,郁達夫專門在【大公報】上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內容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王映霞女士,我不計較你和他人在外花費的錢財,但是你的母親和孩子很想念你啊,求你告訴我你在哪裏!」

當時的【大公報】

這個尋人啟事一經釋出,立刻引起了社會輿論的軒然大波,就連汪靜之等好友也認為郁達夫的做法太不穩妥了。

此時的王映霞正在一個朋友家裏,當她看到【大公報】上面的尋人啟事時,當即就產生了想要離婚的念頭。

為了徹底斷絕王映霞和許紹棣之間的書信來往,郁達夫欣然接受了新加坡【星州日報】的邀請。但是,王映霞提出了一個條件:「要保證對之前的事情只字不提,方可跟你去新加坡。」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趟新加坡之行,並沒有緩和郁達夫和王映霞之間的夫妻關系,反而讓兩人的感情走到了盡頭。

郁達夫塑像

有一次,郁達夫在新加坡的家裏與朋友喝酒,由於多喝了兩杯酒,他又跟朋友提起了王映霞與許紹棣的事情。不僅如此,借著酒勁,郁達夫竟然還將【毀家詩紀】免費寄給了香港的【大風】雜誌,並要求在出版發行之後寄給自己一份。

1939年3月5日的清晨,王映霞突然收到了一本從香港郵寄過來的【大風】雜誌,裏面刊登了郁達夫的詩歌作品【毀家詩紀】。

看完了【毀家詩紀】中的內容,令王映霞非常震驚,這裏面記錄了郁達夫創作的19首詩歌,詩歌中講述了王映霞曾經出軌的種種行為。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郁達夫竟然把妻子的醜聞全部公之於眾,無疑是更加加深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我們常說,愛恨就在一瞬之間,曾經愛得有多瘋狂,如今恨得就有多徹底,王映霞下定了決心要跟郁達夫離婚。

王映霞個人簡介

直到1940年8月,郁達夫和王映霞正式宣告和平分手,分別在新加坡、香港和重慶三個地方的報紙上刊登了離婚資訊。這一對曾經令多少人羨慕的才子佳人,最終還是以離婚的結局而告終。

2000年,此時已經92歲高齡的王映霞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

「我所要的是一個安安定定的家,而郁達夫是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我與郁達夫最大的差別就是性格不同。」

婚姻之後的郁達夫,經常以文藝作家的詩酒風情來對待愛情,但他卻忽略了愛情和婚姻自古以來永恒不變的一個真諦,那就是:「再美的愛情,也是需要精心呵護的;再幸福的婚姻,也是需要不斷經營的。」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一點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