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漢江變「旱江」,為啥中國調水逮著一條漢江「往死裏薅」?

2024-06-01歷史

導語

中國漢江作為長江重要支流之一,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它豐富的資源利用和優美的景色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創作出眾多關於漢江的詩詞。

中國當然不會虐待漢江,但第一次聽說「引江濟漢」工程之後,就有人一臉嚴肅的說:「中國這是要逮著一條漢江‘往死裏薅’。」

那為什麽這樣意見會有這樣的一種想法?

漢江又作為長江重要支流是有著怎樣的地位?

漢江的源頭。

漢江正是因為在四川地區積累了豐富水量,所以這裏的地理環境也逐漸變得濕潤起來,並且夏季經常由於電閃雷鳴,罕見雨雹,以及雪災,讓其成為一片非常繁榮的滋生大地。

在這片擁有著肥沃的盆地,人類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居住定居下來的村鎮,而在漢江流域尤為不凡的發生過一件叫做「嘉陵奪漢」的大事。

那麽漢江究竟和嘉陵江發生了怎樣的沖突,而又是怎樣的一場劫難?

漢江源頭的位置就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桂樹房鄉的邊境,是秦嶺山脈的南麓,這裏的地質活動十分頻繁,一直到現在都能看到早期的地質沈積。

在漢江源頭,有著神聖的海拔4707米的夾金山一代高山,而且像夾金山這樣像是一座偉岸的大山,大自然卻在這裏講述著那些古老的故事。

在四川盆地古期,漢江就像是一個嬰兒所吮吸到的奶水,慢慢形成了今天如此強壯的身體,當漢江最後流到盆地形成秦嶺以及巴山等山區,漢江這個強大的身軀已經被磨礪得非常粗糙。

最終形成漢江蜿蜒流向長江,為中華大地增色不少。

漢江作為中國水資源豐裕的大河,在上下遊的建設、發展,以及維護水量均衡方面,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漢江形成的過程中並不是沒有發生沖突的,尤其在當時漢江還沒有這麽深長的時候,就和嘉陵江進行過正面的對決,而當時這種對決,也讓漢江這個大河的性子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那麽在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漢江尚未形成這樣一條長河,只是在山間流淌著一股不大不小的小溪,也僅僅是在當時所流淌的範圍,然而嘉陵江這個弟弟,尚且也沒有漢江這個大河的身軀,所以在當時漢江,以及嘉陵江並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

在當時的諸侯爭霸的時代,漢王朝的統一大業已經初見雛形,然而也只是在面臨外部的入侵的時候,才是百家共榮的碰撞,各自為了維護自己的勢力範圍所舍棄的利益,所以在內部也是同樣的不安穩。

剛剛登基不久的景帝當時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大,然而在西面的蜀漢蠻夷支配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早早的就打上了和中原漢王朝的日不落旗幟,然後漢王朝也經常在西面進行進攻,所以這個位置也是非常不穩定。

於是當時漢景帝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下達了滅蜀的命令。

而且當時在蜀地的巫蠱之亂,也進一步的加劇了關中和蜀地之間的矛盾。

於是漢景帝就聽從丞相灌嬰的建議,將十五萬大軍派到了巴郡,準備和蜀地之間開戰。

古代文人之靈感。

那麽此時蜀地早已經聽從漢朝的命令,用金牌制衡了西羌的勢力,但是蠻夷的勢力範圍終究還是得不到很大的改善,想要在短時間內從人的思想上對他們進行改造所做的事情,還是非常辛苦的。

為了在當時的流域中沒有時間上的阻撓,於是就派遣了當時面貌最能讓蜀地的百姓信服的人物:李廣為將軍,出征人蠻夷。

果不其然,在蜀地經過這樣的統一,內部的安定不少,於是就對百越進行進攻,而百越這時分為中越和南越,而中越在當地也是最有地位的國家,當然不是傻子,因此在漢軍來攻的時候,中越就率先向漢王朝示好的態度。

希望在之後不斷的發展中,能夠和漢朝共榮。

而南越聽到中越的態度之後更是急忙行動起來,希望在面對漢軍的時候,能夠和南越一同抵抗。

於是當南越的吳芮對中越的韓說:「我越地出產的美女是中越所無法比擬的,你們中越尚且和漢人站在一起,難道就不想要我越地的美女了嗎?」

於是中越在城內焚燒了南越原生的出產的美女的圖騰,向天降下了這些圖騰,最終漢軍出兵經過千辛萬苦的攻下南越,接著又進行了數十天的戰鬥,終於在今日重慶的位置攻破了蜀地的防線。

正面和嘉陵江流域的百越、南越等勢力的戰爭,讓漢景帝知道,嘉陵江的勢力範圍也是非常寬廣的,如果想要從嘉陵江的流域進行進攻,就需要先對這些為了利益而同心協力的勢力進行進行統一。

而這個時候蜀漢蠻夷的當權派就想要擺脫漢朝的統治,正好又找到了合作的夥伴,於是就發生了嘉陵奪漢的事情,從而讓漢江這條大河改變了當時的地理輪廓和生態環境。

漢江的發展。

漢江在當時所流域內的勢力範圍非常寬廣,而嘉陵江內部份裂,因此在漢滅蜀之後,已經早早的等在這裏的漢軍就順利的攻破了嘉陵江流域的各個勢力,從而統一了這邊的勢力。

所以漢江也就在此時形成了這樣的身軀。

而漢江又是一個容易膨脹的大河,隨著漢江的日益發育,流域的勢力範圍變得更廣,又和長江等這些大河之間進行了互相的纏結、統一,從而逐漸形成了今天如此優美的水系。

漢江作為一個非常典型的關中大河,和大禹治水的勢力給予了相同的時間,同時在關漢平原上進行發展,所以在歷史的發展中,漢江流域也不斷的發展壯大,同時也有著非常眾多的人口在此生活。

漢江這條大河,在古代的詩人、文學家眼中往往都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水域,所以中國古代的許多詩作中,漢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在中國古代的詩人中,有著一個名叫杜甫的詩人,他出生在仕宦世家,祖籍黃田,前代居於巴松,殆効不輯,所以在他的詩作中經常寫到自己的家鄉,而當時的巴松在今日依然是巍峨高聳的山峰,而在當時和李白等諸多詩人玩耍的時候,漢江流域內的山川也是修煉的絕佳良地。

所以在杜甫的詩歌中,對巴松這個被諸多名士修煉的風水寶地,以及作為杜甫偶像的李白的詩作也有著很高的評價:「吾愛巖壑間。」

而且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漢江更是被稱為文人遠別故土的名勝,讓人不禁思歸故裏,寄托一腔孤芳。

漢江變「旱江」原因何在。

然而近些年來,中國的環境壓力一直在飆升,尤其是像長江、黃河等重要支流,更是由於長年的過度開發,導致流域內的水資源非常緊張,於是在三峽大壩完成修建之後,三峽大壩這樣一個物件,就承擔起了拯救長江的巨大使命,同時也可以帶來更多的好處。

所以為了在平衡水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之間取得更好的效果,於是在2014年,中國的國務院就對三大支流,包括長江、黃河,以及珠江三大支流的水資源進行再分配。

而漢江作為長江重要的支流,自然免不了被「輪流薅」。

從而引發了不少人的擔心,認為政府是在把漢江「往死裏薅」,所以在引江濟漢工程的背後到底是出於什麽原因?

一方面在國家層面內,中國現在面臨著水資源的非常緊張,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行程,開始對中國的水資源進行非常大規模的開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的城市化行程,從而逐漸對水資源進行極大的消耗。

盡管漢江本來就是一條水量豐富的河流,然而由於其上遊所流域的人口較少,自然也就沒有什麽開發的能力,所以在這裏也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所以在向下流域走的時候,漢江的水量會有非常大的降低,所以在長期的開發中,逐漸形成了向下流域倒水資源的局面。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農業上遊的灌溉水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在上遊的人口就會不斷的移動到下遊流域進行居住,同樣地會進行水資源的開發。

所以為了防止逐漸形成這樣的局面,中國就在2014年對三大支流的水資源進行了重新分配,在這裏漢江就受益良多,所以在被「薅」的背後,也掩飾著政府和地方在進行治河治水的行動。

「引江濟漢」工程方面,也已經在進行計劃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漢江流域所需的水資源,同時還會考慮到流域內濕地的生態需求,以及農業灌溉的需求等。

所以在漢江工程完成之後,非常大程度上可以進行多贏的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漢江流域的濕地也正逐漸的被重視起來,河路周圍的濕地也會在引江濟漢工程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和恢復的工作,同時對於濕地來說,在維持生物多樣性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結束語。

現在不僅在漢江流域內,對濕地的保護和恢復都進行了工作,同時還對全國範圍內的濕地進行了重視,畢竟濕地在中國的水資源管理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在現在社會發展中,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如何在滿足發展的行程中,保障生態的平衡,實作可持續發展路徑,就需要一起來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保護中國的水資源,同時對於漢江這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水域,也能夠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