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連發三封電報,毛主席親赴「鴻門宴」,一細節讓蔣不敢輕視

2023-12-31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十四年艱苦抗戰終於落下帷幕,經過日本侵略者長達十數年的蹂躪,舉目望去,大好河山皆是斷壁殘垣,但只要和平安定,對於廣大中國人民來說,便是最美妙的福音。

此時,數億中國人的視線都緊盯著國共兩黨,國家安定與否、和平是否延續,皆系於兩黨的談判結果,也就是蔣介石用三份加急電報制造出的「重慶談判」。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所謂談判,實際上是蔣介石的「鴻門宴」,地點定在國民政府大本營重慶,其兇險程度自不必多言。

這場長達43天的談判,既是勇氣與膽識的較量,也是智謀上的交鋒,毛主席明知山有虎,依舊選擇親赴這場「鴻門宴」。

其中,一次會議結束後,蔣介石向一旁的親信陳布雷感慨道:「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

而他之所以發出如此評價,是因為毛主席在談判過程中的一個細節,令他發現主席的意誌力非常人所能比擬。

重慶談判為何是一場「鴻門宴」?蔣介石又是因為哪一細節而心生警惕?接下來請聽筆者娓娓道來。

平靜水面下的暗流湧動

1945年5月,二戰歐洲戰場結束,盟軍發起對日反攻,無論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日軍都在節節潰敗,這場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即將迎來曙光。

為了迎接戰後新世界的來臨,在抗戰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開了中共七大,會議上,毛主席發表了【論聯合政府】這一報告,著重商討了戰後國家經濟恢復與建設方案。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與國民政府進行和平協商,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蔣介石一人獨裁,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很顯然。

中國共產黨深知和平來之不易,飽受戰爭荼毒的百姓絕不願意再度回到居無定所、戰火紛飛的日常,所以中國共產黨並不願意重開內戰,只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建立新政府。

與此同時,國民黨六大也在同年5月5日至21日召開,得知中國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的願景後,國民黨內部對此反應極為激烈,堅決拒絕中國共產黨維持和平的方案。

蔣介石還在國民黨六大的總報告中激進地指出:「今天的中心工作,在於消滅共產黨!」

「日本是我們外部的敵人,中共是我們國內的敵人!」

「只有消滅中共,才能達成我們的任務。」

蔣介石猶如一只好鬥的公雞,將來之不易的和平視作敝履,絲毫不顧廣大中國百姓的意願。

正所謂「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許多人認為這句話用來形容國共兩黨的關系再合適不過。

但實際上,哪怕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國共兩黨也並沒有完全放下成見共同抵禦侵略,而國民黨始終咄咄逼人的態度,要為兩黨關系的不融洽買單。

抗戰期間,隨著前方戰事逐漸陷入僵持階段,國民黨的政治方針逐漸從「對外抗日」向「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轉變,並爆發過多次反共熱潮,而皖南事變中傷亡慘重的新四軍以及被扣押的葉挺將軍,正是反共熱潮的犧牲品。

自此,國統區與邊區根據地便時常出現摩擦事件,小規模戰鬥宛如家常便飯,甚至於重慶談判期間,類似的摩擦都未曾停歇。

而蔣介石之所以在抗戰尚未結束時,就開始籌劃內戰,主要原因還是得到美國的支持,自羅斯福去世,杜魯門上任以後,這位以「杜魯門主義」著稱的總統就開始以冷戰思維在全世界布局。

作為當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在遠東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毫不意外,向來親美的國民黨成為美國扶持的物件,倘若內戰一旦打響,國民政府將得到源源不斷的美式裝備和大筆軍事貸款,這也是蔣介石信心的主要源泉。

其次,雖然蔣介石的打仗水平費拉不堪,但身為一代梟雄,他的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始終都是線上的。

抗戰中中國共產黨軍隊表現出的戰鬥力以及點綴在全國,如星星之火般的根據地,他始終都看在眼裏,並視之為心腹大患。

倘若繼續讓中國共產黨發展下去,拖的時間越久,局勢就對國民黨越不利,這也是為什麽抗戰還沒結束,蔣介石便急不可耐地準備內戰。

但對於中國人民期盼和平的呼聲,蔣介石並非充耳不聞,向來將王陽明、曾國藩視為精神導師的他,不願意背負上「罔顧和平」、「獨夫民賊」之類的罵名,所以在這場內戰中,國軍必須「師出有名」,方能將一切責任推給中共,平息百姓的怒火。

於是,在蔣介石和一眾國民黨參謀的策劃下,一招狠辣的陽謀出世,直指延安。

彌天大勇的赴險與驚人細節

從1945年8月14日至24日,短短十日間,蔣介石連發三封電報給毛主席,電報中,蔣介石的言語極為懇切,如同毛主席多年未見的至交好友一般,但白紙黑字背後,卻深藏著蔣介石的險惡用心。

在第二封電報中,蔣介石提出:「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於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惠,豈僅個人而已哉!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諾為感。」

倘若不是過去二十多年裏,蔣介石的狼子野心早就得到一次次證實,恐怕真有人會誤以為他一心向往和平,很顯然,蔣介石邀請毛主席前往重慶進行談判的舉動另有所圖。

蔣介石主動發出邀請,這是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表明自己期望迎接和平的決心,將是否維持國內和平這一問題拋給中國共產黨。

這一邀請表面上看光明正大,但卻將談判地點定在國民黨大本營重慶,也就是說,倘若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那便是深入龍潭虎穴,將人身安全系於蔣介石等人一念之間,到時面臨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是生是死都由不得自己。

可若是毛主席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那蔣介石便能將「罔顧和平」的罪名掛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身上,順勢以大義之名再起刀兵,將全國拖入內戰的泥潭中。

面對如此進退兩難的局面,面對黨中央眾人的勸說,毛主席決定慷慨赴險,前往重慶,戳破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詭計。

臨行前,毛主席安慰政治局的同誌們:「我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裏辦點事。」

但他並沒有將這句話當作玩笑話,而是提前作好最壞的打算,建議由劉少奇代理自己的職務,書記處增補陳雲、彭真二人為候補書記,保證自己與周總理倘若當真在重慶遭遇不測,中央依舊能夠正常運轉,全國革命形勢不會因此受到較大沖擊。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主席一行人抵達重慶,當身著一套簇新布制中山裝,戴著盔式考克帽的毛主席走出機艙時,在機場等候已久的人群爆發出如海嘯般的歡呼聲。

毫無疑問,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主席會犯險來到重慶談判的情況下,主席卻以「彌天大勇」行非常之事,而這一行為直接征服了在場所有人。

盡管毛主席的舉動出乎所有人意料,但蔣介石卻不以為意,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在8月30號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毛澤東果應召來渝,此雖威德所致,而實上帝所賜也。」

從「應召」一詞可以看出蔣介石的心態沒有放平,始終以上位者的身份俯視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顯而易見地對談判並不上心,這註定了重慶談判的失敗。

談判如期開展,周總理、王若飛等人代表毛主席在談判桌上應對國民黨方面的唇槍舌劍,毛主席與蔣介石則分別在9月2日、4日、12日、17日和10月9日、10日有過多次會談。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毛主席便與蔣介石有過多次接觸,當時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統帥、黃埔校長,毛主席則是中宣部部長、農運講習所所長。

蔣介石時常邀請毛主席前往黃埔軍校進行講演,交往頗為密切,直到中山艦事件,蔣介石暴露狼子野心,從此兩人割袍斷義分道揚鑣。

在往後的十數年中,兩人遙隔千裏,以華夏九州為棋盤,隔空對弈,卻始終相識不相逢,如今再見,相較於十幾年前,蔣介石也對毛主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次會議結束後,蔣介石對陪同在旁的禦用文人陳布雷說道:「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據說每天要抽一聽(50 支裝)。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煙,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啊!」

毛主席好煙之名舉世皆知,他的許多思想和著作都是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誕生,他也曾多次戒煙,可直到去世前兩年,他才成功完成這一壯舉,毫不誇張地說,真正陪伴毛主席走完一生並不離不棄的只有兩樣東西,那便是他心中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從不離手的香煙。

如此嗜煙如命的毛主席,在與蔣介石長達幾個小時的談話中,為了表示對蔣和談判的尊重,生生將自己的習慣克制住,且一口氣堅持了43天,直到談判結束,這驚人的意誌力令蔣介石為之側目,同樣心生警惕,欲除之而後快。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毛主席之所以敢以身犯險,自然不可能是憑著一腔熱血和匹夫之勇,正如臨行前毛主席說的那番話,他是準備來重慶「辦點事」,面對隨時可能暴起發難的國民黨右派,毛主席自有方法抵抗。

從前,毛主席身處蘇區,除了根據地人民以及黨內同誌外,國內外對毛主席的了解甚少,在蔣介石集團的刻意抹黑下,外界看來毛主席就是一介土匪,難成大氣。

毛主席此番前來重慶,正是為了打破這種偏見。

在重慶的每一天,毛主席的行程幾乎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其中時間占比較大的,便是在桂園內接待國內外記者以及民主黨派人士。

而絡繹不絕的記者,其中大部份正是蔣介石等人的安排。在他們看來,毛主席就是鄉下土包子,一定應付不了這種大場面,都等著看主席出洋相。

未曾想,主席面對摩肩接踵的記者群以及頻繁亮起的閃光燈,非但沒有怯場,還展現出從容豪邁的氣度,在記者面前揮斥方遒,令人心生敬佩,蔣介石等人的險惡用心不僅被消弭於無形,反而是為主席做嫁衣。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借柳亞子之手發表了早年創作的【沁園春·雪】一詞。

昔年,中國許多知識分子都誤以為毛主席是個只會帶兵打仗的粗人,可【沁園春·雪】一出,其氣吞萬裏如虎的磅礴氣魄震撼了整座山城,乃至全中國,「毛潤之先生能詩詞」這一訊息一時間傳遍大江南北。

中國自宋代起便有「文人為尊」的傳統,相比於能文能武的毛主席,蔣介石頓時就被比了下去,變得文不成武不就。

毛主席的這些舉動,不僅是為了打破世人對共產黨人的偏見,還在於扭轉並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風評。

主席深知,只要自己的威望越高,聲名越隆,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便會更加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毛主席果真料事如神,直至1945年10月10日重慶談判結束,盡管雙方在軍隊、解放區政權等方面均沒有達成共識,但蔣介石還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毛主席安然無恙地回到延安,這場驚心動魄的談判就此落下帷幕。

就如前文中所說,只要國民黨一方抱著「假和平,真內戰」的心思,這場談判就只能是毫無意義的語言體操。

雖然【雙十協定】的簽訂在客觀上為中國共產黨爭取了幾個月的緩沖時間,但內戰最終還是在1946年6月全面爆發,接下來,僅僅用不到三年的時間,解放軍就如同秋風掃落葉般將國民政府趕到台灣,攻守之勢異也。

如今看來,蔣介石與國民黨的失敗,或許早在毛主席登上前往重慶的飛機那一刻,便已註定,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如此。

參考文獻:

[1]:【重慶談判中的內外鬥爭】 J 龔燕傑 紅巖春秋. 2021,(04)

[2]:【重慶談判前後的輿論與國民大會】 J 何科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7(06)

[3]:【毛澤東在重慶談判後何以能全身而退】 J 梁茂芝 黨史縱橫.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