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打仗不怕犧牲的4個省,東南西北各一個,都是硬骨頭!

2023-12-11歷史

前言: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經歷了無數的創傷,卻也湧現出來無數的忠勇之人。

1931年,日本發起了九一八事變,九萬萬同胞從那一天起淪亡於血雨腥風,當時大半個中國已經淪陷於敵手,同胞們惶惶不可終日,茍活於侵略者的刺刀和鐵蹄之下。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無數仁人誌士們前赴後繼的奔往戰場,無數英雄挺身而出,每個地區,每個省份都湧躍出了無數的英雄。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抗日戰爭中打仗最兇,最不怕犧牲的4個省份,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本次盤點不分高低先後,只是從東南西北來盤點盤點。

無川不成軍

在盤點抗日戰爭的勝利時候,素來有無川不成軍的說法,可以體現出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巨大犧牲。

盧溝橋事變之後,川軍第一批請纓出戰,百萬川軍出秦川,馬革裹屍無人歸,由此可見川軍的犧牲是有多麽巨大。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四川出兵257萬人,在全國範圍內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而犧牲也是極其慘烈的,傷亡人數達到四分之一。

當時的川軍基本全部都是出生大山的貧苦百姓,在出川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什麽都沒有,裝備非常的落後,基本上都是扛著大刀片子,穿的也基本都是破破爛爛的,沒有正規的軍裝,當時有人講他們諷刺為,「川耗子」,「乞丐軍」。

雖然川軍的武器普遍都很差,但是他們敢拿著這樣的武器和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出生大山的戰士們,非常擅長於山地作戰。

這樣靈活的作戰方式也在打戰的時候經常讓敵人摸不清頭腦,搞不清位置,所以給敵人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出川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接納川軍,只有李宗仁接受了他們,投桃報李,川軍在隨後的戰爭中也讓敵人們見到了什麽叫血性。

在台兒莊戰役中,川軍靠著破破爛爛的兵器和背上背著的大刀與裝備精良的日軍血戰三天三夜,幾乎全軍覆沒,但是沒有一名士兵被俘虜。

松滬會戰,川軍的4000名戰士與日軍血戰七天七夜。最終只殘余600名戰士,無人退縮。而且川軍在抗戰過程中,完全靠著血肉之軀修建了極其重要的軍需運輸紅通道----新津機場。

還有那一面至今不忘的川軍死字旗,「川旗隨身,傷時擦血,死後裹身,敵不退,人不歸。」無一不體現著川軍兒郎的血性和錚錚鐵骨。

可以說,無川不成軍,四川人民在抗戰之中人人勸子從軍,就連之前很多被人詬病的川匪,在國家危亡的時候,也都拿著槍和敵人拼死作戰,戰敗不降。

無湘不成軍

湘軍起身比川軍要早,來源於太平天國時期。

金田發動起義後,太平天國聲勢浩大,清政府賴以生存的八旗軍隊一觸即潰,最後只能依靠湘軍。

當時的清王朝一共分封了8位元總督,湘籍一脈竟然直接占據了一半,這四位總督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劉長佑、勞崇光。

在這之後湘軍也是越來越強大,「無湘不成軍」的說法也開始流傳。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曾經說過,欲滅華夏,先平湖南。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湖南傾其所有,所有的部隊全部出動,然而這一戰卻成了湘軍的謝幕之戰。

僅僅三個月,湘軍的原部隊基本是損失殆盡,但是也打出了湘軍最後的輝煌,蔣介石看到湘軍意誌力之後,直接將湘軍編入了中央軍,湘軍的名號就此結束了歷史的舞台。

湘軍的番號沒了,但是湘軍的意誌還在,當時三湘四水遍地戰火,南嶽、洞庭日月無光!

抗戰時期中日雙方在湖南地區進行了七次重大戰役,這裏麪包括了四次規模極大的長沙會戰,以及常德會戰、衡陽會戰和湘西會戰等。

長沙保衛戰被譽為中國的「莫斯科保衛戰」,當時雙方出動的兵力總人數,達到了恐怖的160萬,當時的戰場堪稱人間地獄!

當時的日軍裝備極其精良,我軍的裝備卻非常的拉垮,但是戰爭結果依然是大逆轉?中國方面傷亡及失蹤的將士達9.3萬余人,但是日軍傷亡人數卻超過了11萬!

抗戰期間最後一次大會戰,也是在湖南打的。

當時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日軍在戰爭前期死亡1萬多人,而且在最後中國軍隊的大反攻下,日軍傷亡3萬余人,被迫撤離了戰場,史稱「雪峰山大捷」。

桂系狼兵雄天下

狼兵最大的戰績便是明朝中期的抗倭鬥爭,當時的小日本鬼子也被稱為倭寇,在沿海地區興風作浪,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明朝當時調派了廣西的狼兵去對抗倭寇,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戰績,可以說是十戰九勝,僅僅在浙江嘉興就斬殺倭寇2000余人,取得了「東南抗倭第一功」。

明末寧遠大戰,袁崇煥,率領六千廣西狼兵守寧遠,血戰不退,更用大炮轟死了後金第一人努爾哈赤。是明對後金的重要勝利。

太平天國起義也基本都是依靠的廣西狼軍,三萬廣西人,橫掃南方十三省。

曾國藩曾經評價太平天國後期幾十萬軍隊,遠不如初期幾萬廣西軍隊的戰鬥力。

抗日戰爭時期,桂軍也是不遑多讓,國民黨第7軍是桂系的看家部隊,在北伐戰爭中打出了「鋼軍」的名號。

在武漢會戰中,桂軍第7軍、第48軍、第84軍在大戰日軍第6師團於黃梅、廣濟。

當時面對桂軍的兇猛火力,日軍直接向戰場施放大量毒氣住,而桂軍也一直在血戰,一直打到預備隊用盡,殘余的士兵才無奈撤退。

當時桂系最出名的將領李宗仁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滇軍,桂軍一視同仁,帶領著他們奮戰在抗日的第一線。

在台兒莊戰役中,龐炳勛、張自忠放棄舊怨贏得臨沂大捷、王銘章血戰滕縣、西北軍苦守台兒莊、最終打出了正面戰場的第一場大勝。

武漢失守後,日軍於1939年5月1940年5月和11月三次進攻隨縣、棗陽地區。

桂系84軍擔任隨棗一線的正面防禦,擔任掩護的173師,血戰數日,一步不退,「自師長鐘毅以下,大半於新野縣城殉國」。

陜軍最猛

炎黃氏族中的黃帝部落部落是從青甘發源,由甘至陜再到晉之後定居中原。

周天子也是起源於甘陜,最終東出潼關滅商成國,最後定鼎天下。

秦人出自商朝舊部,因為有功勞被封在了陜西秦地,到秦始皇的時候奮六世余烈,橫掃六國,終開華夏帝國之始。

陜西和河南是中國文化的兩個最厚重的地方,在抗戰時期,這兩個地方付出的代價取得的成就也無愧中華二字。

作為中原地區,河南原本人口眾多,國民黨當初為了阻止日軍南下,直接炸開了花園口大堤,直接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死亡!若是再加上之後的大旱,蝗災,千裏沃土化為烏有,黃泛區之下河南在整個抗戰期間傷亡的人數達到了恐怖的1453萬!

在這種情況下,抗戰期間河南出兵第二,達190萬,死傷更是異常慘重。

陜西也是真正的武風彪悍。

古往今來中國最出名的軍隊,周朝的虎賁軍,大秦的浩瀚鐵騎,唐漢的禁衛軍,都是主要由陜西人組成的。

雄踞著黃河天險,彪悍的陜西軍人在抗日戰爭時期,除了陜北的府谷短暫淪陷外,日本侵略者幾乎沒有能夠侵占陜西的任何土地。

當時陜西人口一千多萬,整個抗戰期間陜西貢獻兵源120余萬,占總人口的九分之一。

原本的陜軍首領楊虎城因「西安事變」被迫出國,臨行前,將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西北軍交給了結拜兄弟孫蔚如,並一再告誡:

「一定要牢記「兵諫」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為重。」

盧溝橋事變時候孫蔚如向蔣介石請戰,並向國民政府和陜西民眾盟誓:

「余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

蔣介石批準了孫蔚如的請戰要求,將孫蔚如為軍長的38軍擴編為31軍團。

1938年7月,這支軍隊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位於黃河北岸的中條山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長約三百余裏,它是黃河的一道天然防線。

這支軍隊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十一次大掃蕩,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入西北。而我軍也有2.1人犧牲在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1936年6月,日軍向中國軍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

其中追慘烈的一場戰爭是在茅津渡發生的。。

茅津渡是黃河北岸一個古老的渡口,它之後是崤山,占領崤山,可北控山西,東據河南,西進關中。

為了守住如此重要的渡口,陜軍浴血奮戰,突破日軍圍困,殺出了黃河灘,但是當時有兩支隊伍分別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

新兵團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歲左右的新兵。小戰士們在黃河灘上與日軍舍命拼殺,在犧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後,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河岸邊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懸崖。

八百多名年輕的中國士兵站在高高的懸崖上,為了不被俘虜,他們選擇集體投河,命歸母親河也算是歸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