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7年屈武替蔣介石家掃墓,被人質疑身份,屈武:我是替弟弟來

2024-04-16歷史

1987年屈武掃蔣介石家墓,被質疑身份,他回應:「我是替弟弟來的」。

電視劇【覺醒年代】播出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其中屈武這位青年也引起了大家的關註。屈武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兩次入黨,三次入獄,與國民黨、共產黨的領導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他既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女婿,也是周恩來先生的好友,他在國共統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了國共兩黨溝通的橋梁。

1987年,屈武前往浙江奉化溪口掃墓,引發了人們的爭議。當被問及為何要到蔣介石家掃墓時,屈武回答,我是替我弟弟來的。

他口中的弟弟就是遠在台灣的蔣經國。那麽,屈武為何會稱蔣經國為弟弟呢?他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裏,屈武在陜西省誕生,幼年喪父喪母,他被送往祖母家,這裏他遇到了舅舅。舅舅的資助和引導使他得以進入學堂,開始了他的求學之旅。

正當他刻苦鉆研之際,辛亥革命如雷電般爆發,屈武積極響應反帝號召,投身於與新政府的鬥爭之中。這段經歷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使他萌生了救國之誌。

幾年後,屈武憑借優異的成績進入更高的學府深造,此時五四運動爆發,他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加入學生遊行隊伍,以停課抗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1920年,他在天津南開大學入學,受同學影響,開始接觸並研究馬克思主義。與此同時,他參與創辦了【貢獻】雜誌,積極傳播進步思想。

次年夏天,他考入北京大學,加入了共進社,並成為了該組織的常務主席。不久後,他的入團申請得到了批準,成為了中國社會主義共青團的一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於芝秀,並與她相識相愛,最終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於芝秀的父親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兩人的結合使得屈武與國民黨有了密切的聯系。

盡管屈武與於右任有著不同的信仰,但這並未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在1925年6月,於右任在嶽父的引薦下結識了蔣經國。

那一年,蔣經國正在上海浦東中學就讀。他參與了遊行罷課活動,因表現出色而被校方以「行為不端」為由逐出學校。

看到兒子在上海無法立足,蔣介石便迅速將他送到了北京,希望於右任能照顧他。蔣經國帶著父親的信來到了北京菊兒胡同,找到了於右任。

於右任在國民黨中地位崇高,蔣介石對他也非常尊重。在信中,蔣介石寫道:「我的兒子蔣經國年紀尚輕,現在要到北京學習,希望先生多多照顧和指導。

於右任拍了拍蔣經國的肩膀,說:「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接著,他熱情地把蔣經國迎進了大廳,兩人閑聊了起來。

當於右任得知蔣經國屬狗後,他大笑了起來,說:「真是巧啊,我的女婿也是屬狗的,他叫經文,你叫經國,你們的名字都有關聯。

我看你們不如結拜為兄弟,他現在在北大讀書,以後他會多關照你的。」然後,他把屈武叫過來,蔣經國立刻喊了一聲「經文大哥」,兩人就此成為了好朋友。

屈武和蔣經國在北京期間,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屈武不僅學習成績優秀,情商也相當高,他經常給蔣經國提供課內外的輔導。

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讀書、看戲和旅遊的快樂,但這種閑適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一天,蔣介石給蔣經國寫了一封信,讓他回廣州去。

屈武理解蔣經國內心的掙紮,於是寬慰了他,並為他送行。回到廣州後不久,蔣經國就在父親的安排下前往蘇聯留學。

屈武和劉伯承等人也隨後前往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屈武和蔣經國見過幾次面。在分別前,屈武還送給了蔣經國一條自己在哈爾濱買的毛毯。

1949年4月,國共兩黨重新開機和平談判,屈武和蔣經國也再次相逢。二人久別重逢,話題從少年時的相識,到留學蘇聯的經歷,再到各自的家庭生活,暢所欲言,無話不談。

當然,作為國共談判的關鍵人物,他們不可避免地要談到談判事宜。當時,屈武和蔣經國的意見已經出現分歧,屈武建議蔣經國出國避險,因為國共談判和中國統一的大勢已定,無法逆轉。

南京方面對蔣經國出國的呼聲也很高,作為蔣經國的父親,他應該好好勸勸他。然而,蔣經國卻堅決反對出國,他認為父親對此事非常反感,出國是絕無可能的。

屈武表示:「當今社會上充斥著許多不實的謠言,其中有一些對蔣先生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我聽說最近蔣先生將陳誠任命為台灣省主席,並且正在將國庫中的銀元和黃金運往台灣,這些都是真實的嗎?

」蔣經國不想泄露他們準備退守台灣的計劃,他含糊其辭地回答:「狡兔三窟,多做準備總是比少做準備要好,這沒什麽大不了的。

」屈武試圖說服蔣經國積極尋求和談,但蔣經國卻堅持認為和談已經不可能了。

屈武勸誡蔣經國:「識時務者為俊傑,國民黨敗局已定,你認為還能維持多久?我們應該探討更有意義的話題。如果你能從國家利益出發,支持國共合作,我們仍然有合作的可能性。

但如果你堅持己見,我也不知如何處理。希望你能深思熟慮。」蔣經國表示:「經文大哥,我無法反駁你。」

屈武與蔣經國雖在政治立場上存在分歧,但二人情誼深厚。蔣經國雖身為蔣介石之子,卻一直希望兩岸統一,反對分裂。

1975年,蔣介石病逝,蔣經國接掌國民黨政權。盡管蔣經國比屈武年輕12歲,但他的健康狀況卻不如屈武,特別是進入80年代後,他的糖尿病日益嚴重。

對此,屈武深感擔憂,多次表達對蔣經國身體狀況的關心和對台灣回歸的期待。

屈武曾致信蔣經國,表示自己與蔣經國情同手足,已經31年沒有見面,希望蔣經國能夠順應民意,盡早實作台灣回歸。

屈武的信件讓蔣經國深受感動,雖然他沒有直接表明對台灣回歸的態度,但屈武相信這封信已經對蔣經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蔣經國在台灣的立場有所轉變,此時他向屈武透露了心願,那就是他常常思念在溪口的母親,無法為她掃墓讓他感到非常遺憾。

蔣經國的母親名叫毛福梅,她是蔣介石的原配妻子,當時只有14歲的毛福梅便嫁給了蔣介石。在過去的歲月裏,她不僅一直支持蔣介石的學業和軍事生涯,而且對兒子蔣經國也照顧有加。

蔣經國非常尊敬和愛戴母親,但遺憾的是,1927年,蔣介石選擇和毛福梅結束婚姻關系。1939年,毛福梅在浙江老家不幸被流寇丟下的飛機炸彈炸死,享年57歲。

因此,這些年來,蔣經國一直感到愧對自己的母親,他希望能回大陸看看母親的墓地,為她掃墓。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為了幫助他的弟弟實作一個夢想,決定去浙江奉化溪口替蔣經國掃墓。許多人對此表示不解,認為他沒有必要去蔣介石的故居。

然而,這位老人卻堅定地表示:「我知道蔣經國是一個孝順的人,雖然他在台灣,不能回到家鄉掃墓,但他一定會感到遺憾。

我和蔣經國有兄弟之誼,我必須去完成這件事。」到達浙江後,他將提前準備好的花籃放在了蔣經國祖母和母親的墓前,並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完成這些後,他又參觀了蔣介石曾經生活過的豐鎬房。當年,蔣介石在敗退到台灣時,非常擔心共產黨人會破壞蔣家的住宅、祠堂、墳墓和其他建築物。

然而,有容人之量的共產黨人並沒有破壞蔣介石故居的任何東西。

在台灣之後,蔣介石曾多次派遣特工回浙江打探訊息。為了安撫蔣介石的疑慮,中共中央特別致信蔣介石,告知他「奉化之墓廬依舊,溪口之花草安然無恙」。

這一細節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和國民黨不同的行事風格。在參觀溪口時,屈武突然想起妙高台曾有蔣介石親筆題寫的匾額,他特地詢問工作人員匾額的下落,找到後還請人重新掛上。

返回後,屈武將他在溪口的所見所聞轉達給蔣經國,得知故鄉一切正常,家中的墓地得到保護,蔣經國也感到寬慰。

浙江對蔣家父子具有特殊意義,蔣介石赴台後,常在日記中表達思鄉之情,可見大陸與台灣人民雖身處兩岸,但心卻緊密相連,統一是兩岸人民最真摯的期盼。

1987年底,台灣開放探親,已屆90高齡的屈武前往台灣探望蔣經國,遺憾的是,彼時蔣經國病情已十分嚴重。

屈武與蔣經國雖同屬不同政治陣營,懷抱不同理想,但彼此牽掛,感情深厚。在政治立場上,屈武無法與蔣經國為伍,但他仍盡自己所能幫好友掃墓,兩人的真摯情感令人感動。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因病逝世,這訊息令屈武深感痛惜。他立刻向蔣經國的遺孀蔣方良女士發去唁電,表達哀悼之情。

屈武在電文中說道:「昨晚聽到老弟病逝的訊息,我感到非常悲痛,整夜無法入眠。我和經國兄弟情深,一起在蘇聯學習的場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最近台灣開放探親,我們才有機會相見。然而,經國卻先我一步離開了人世,這別離成為了永別。希望你能夠節哀順變,保重身體。

在經國的靈前,幫我多加祝禱。」

屈武的這封電文雖然簡短,但是卻充分展現了他對於祖國統一的深深熱愛和堅定信念。這份電文不僅被新華社發表,還被國內外華文報紙廣泛轉載,並得到了香港【新晚報】的高度評價,稱其「公誼私誼,盡在其中」。

雖然蔣經國已經離世,但屈武並未放棄祖國統一的追求,他傾註了大量心血於中共的統戰政策。1992年6月13日,屈武在北京病逝,他的不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