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哪個國家保持強國時間最久?不是秦國

2024-06-08歷史

如果你對比過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將不難發現,有三個國家在這兩大榜單中均榜上有名。這三個國家就是齊國、秦國和楚國。

秦國自不必多說,幾百年來秦國國君一直在艱苦奮鬥,才造就了後來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天下的霸業。

齊國從齊桓公稱霸到田氏伐齊,雖然威武霸氣程度每況愈下,但仍然是如假包換的頂級大國。

只是齊秦兩國和楚國比起來,卻又都不如楚國保持強國的時間最久。

1.

楚國的歷史,要追溯到商朝末年。當時楚國的鬻(yu)熊是周文王的火師,也就是祭祀時的持火人。

因為「持火工作」幹得不錯,鬻熊得到了周文王的信任和賞識。到了周成王時期,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冊封為子爵,開始在江漢地區建國。

雖然建了國,但和其他中原諸侯國相比,楚國的出身、地位仍然十分拉胯。

周成王舉辦諸侯會盟的時候,熊繹雖然也收到了邀請函,卻只是被邀請過去管理茅酒的,算是一個工作人員。

感覺到地位地下的熊繹回到國內後,立誓要把楚國的國力提升上去,不再承受今日之恥。

之後的楚國人,紮根江漢平原辛苦勞作,同時引進中原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一步步地開始發展壯大。

除了大力發展農業,楚國也以江漢平原為支點,不斷向南方擴張,占領了包括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的領土。

可以說,在那個諸侯們普遍以立足中原為驕傲的年代,楚國的南擴行為,壯大了中華民族的版圖,幫助很多地區完成了從原始部落向文明國家的轉變。楚國的貢獻,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版圖擴大和經濟實力提升並不意味著它已經是強國了,真正的強國,需要把握住時代的機會,也需要其他國家的接納和認可。

楚國,開始努力尋找這種機會。

2.

公元前740年左右,西周已經變為東周,曾經不可一世的周王室正在失去統領地位,可卻依然看不上有「南蠻」之稱的楚國,沒有給過其任何名號。

戰鬥力爆表,充滿著傲骨的新任楚君熊通不樂意了。

此前,他已率領楚國軍民進行了多次軍事行動,包括三次伐隨,包括擊敗鄧國軍隊,鄖國軍隊,包括攻伐絞、羅鄧國,氣勢一飛沖天。

對外強硬的同時,熊通也在楚國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建立縣制、設立令尹,進行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改革等,鞏固了楚國的地位,建立了強大的軍隊,拓展了楚國的疆域,政治管理系統也日臻完善。

可是盡管政績如此豐厚,周天子卻依然用舊眼光看待楚國,不肯承認楚國的地位。

憤慨之下,熊通幹脆自封為楚王,後世稱他為楚武王。

楚武王此舉嚴重挑釁了西周的宗法制度,讓他成為了周天子和中原諸侯國的公敵。

但是周王室衰微,自身難保,根本沒有能力去幹涉楚武王的抉擇。其他諸侯國,無論是鄭國、蔡國還是宋國,都不具備單獨對抗楚國的實力。

無奈之下,在楚成王當權時期,周天子終於承認了楚國的王位,要求楚國「節制百越,無侵中國」,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夠管理好南方的各種蠻族,不北上欺負中原諸侯國就好了,咱們互不打擾。

可想而知,楚國的實力牛到了什麽程度。

楚成王也是一個聰明人,他懂得見好就收,專心致誌鞏固楚國的實力和地位。

終楚成王在位之年,楚國奉行的是「布德施惠,節好諸侯」的政策,楚國和周王室以及中原諸侯國的關系慢慢得到了修復,中原諸國對楚國的態度也由從前的不屑變為不敢招惹、敬而遠之,楚國獲得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與此同時,楚國並沒有停止南擴的腳步。他兼並了南方的谷、炫、黃、英、蔣、道等小國,將整個江南和湖南的部份地區據為己有,實作了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的融合,為中華民族的強勢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到了戰國中期公元前300年的時候,楚國的國土面積甚至達到了100萬平方公裏以上,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了。

3.

楚國徹底來到繁盛時代,是在楚莊王時期。

此時的楚國,無論疆域、物產還是軍事實力,均已來到了巔峰。比如楚國的冶鐵業,是當時最先進的,其他國家打仗前,需要先到楚國進口兵器。

當然楚國也有自身的問題,那就是它們所處的江漢平原,經常鬧水災、旱災,會影響到農產品的收成,以及內部的穩定問題。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楚成王重用名臣孫叔敖,發動幾十萬農夫,修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條大型運河工程——芍陂(bēi)。

自從有了這個水利工程,楚國再也不懼怕天災了。因為洪水來了可以泄洪,幹旱了可以灌溉,農業生產再也不用說中斷就中斷,靠天吃飯了。

解決了楚國內部的所有問題後,楚莊王就正式開始逐鹿中原了。

他與鄭國、陳國、晉國、陳國先後交戰,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後勤裝備,不斷取得勝利。

透過軍事上的強勢征服力,楚國終於讓中原諸國不得不臣服於他的麾下,成為了春秋一霸,成為了天下共主。

當然,楚國的霸業也不是連續的。楚莊王死後,楚國內部發生了內亂,被復仇的伍子胥率領吳國士兵攻破國都,楚國覆滅。

後來在秦國的幫助下,楚國得以復國。憑借著之前打下的雄厚基礎,楚國又恢復了過來,將霸業一直延續到了戰國時期。

4.

戰國時期的楚國,版圖達到了頂峰,放眼望去,沃野千裏,占據了中華大地的半壁江山。

但楚國面臨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老對手晉國,盡管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國,但這三國都很強,曾先後幾次聯合起來攻打楚國,逼得楚國不得不求助於秦國。

和這些國家相比,楚國雖然面積龐大,但政治、軍事實力卻愈加衰弱,這是因為楚國在發展過程中,貴族階層愈加腐朽和強大,組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蠶食著楚國勞動人民的血汗。

為了復興楚國,楚悼王曾經任用大軍事家吳起為丞相,實施了抑制奴隸主貴族勢力,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變法革新,一度改變了楚國腐朽衰弱的局面,實作了「諸侯患楚之強」的效果。

但是楚悼王死後,舊貴族勢力反撲,吳起被舊貴族們射殺於楚悼王靈堂,連楚悼王的屍身都被射成了靶子,之前制定的變法措施也就成了廢法。

之後楚國的實力每況愈下,等到楚宣王在位時,不僅秦國愈發富強,韓趙魏三國也越來越強大,其中魏惠王、齊威王尤其厲害。這種情況之下,楚國只能自求多福了。

(秦始復強,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強。——【史記】)

楚懷王時期,齊魏韓三國曾聯合起來攻擊楚國,楚國再次求助秦國,並以派太子去秦國當人質為條件,換得秦國的救援,齊魏韓三國聯軍退兵。

可是秦國也垂涎楚國這塊「肥肉」,兩年後,秦國與齊、魏、韓三國聯軍共同攻打楚國,殺死了楚國大將唐昧,攻下了楚國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土地。

宛是楚國重要的戰略基地,失去宛地,意味著楚國再也沒有了北進的可能。

不僅如此,此後不久,單純的楚懷王聽信了秦昭襄王會盟的謊言,一入武關便被囚禁扣留。後來雖然想盡辦法掙脫束縛逃到了趙國和魏國,但還是被秦國的追兵追上了。三年後,楚懷王病死於秦國。

楚懷王死後,楚國更加脆弱不堪,一代不如一代,公元前223年,秦國名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攻打楚國,楚軍戰敗,楚王負芻被俘,楚國從此滅亡。

縱觀楚國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楚國能從純靠技術(持火)起家的小國,一步步發展成為春秋霸主和戰國強國,依托的是勇氣,是眼光,是很多代楚王的接力賽跑。

但是戰國時期的楚國,逐漸喪失了這種進取精神,在變法革新,在與既得利益群體的戰鬥中表現得越來越怯懦弱勢,最終在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復興失敗,走上了亡國之路。

這也告訴我們,國家治理與個人發展一起,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即使擁有數百年的積澱,一旦放棄進取,所擁有的一切,也遲早會灰飛煙滅啊!

你怎麽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