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前夕蔣介石設計逼迫毛主席離開紅軍,毛主席知道後怎樣應對?

2023-12-17歷史

一、焊死車門又猛踩油門,日本徹底走上侵華不歸路

進入1936年的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像一只逃出籠子的怪獸完全失去了控制。

以日本陸軍省、海軍省、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以及關東軍在內的一些軍事官僚機構與財閥聯合形成的權力集團「軍部」,在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不斷得逞的刺激下迫不及待地希望從所謂的文官集團手中奪取全部政權。

1936年2月26日,日本少數「皇道派」軍官率領1000多名狂熱的基層士兵發動兵變,殺死了內大臣齋藤實、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大藏大臣高橋是清,重傷了元老鈴木貫太郎,包圍了陸軍省和參謀本部,使得東京大亂,史稱「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朝野震驚,軍部借機針對首相岡田啟介執政失當大做文章。3月9日,岡田啟介不得不狼狽辭職,政治權力落入少數被稱為「軍閥」的高級將領及其背後的大資本家手中。

把持朝政的軍部開始從聽話的官僚中物色代理人作為執行自己意誌的具體人選。他們第一個選中的是平民出身,在政界根基不深、容易控制的岡田內閣外相廣田弘毅。

在之前連續4任首相都遭到暗殺的情形下,廣田本不想接這個燙手的山芋,無奈「明治九元老」中碩果僅存,時年已經86歲的西園寺公望親自勸說,最終廣田同意出面組閣。

當然,形勢比人強,廣田弘毅任職期間實際上成為了軍部操縱的傀儡,不僅透過法案允許現役軍人出任內閣大臣,而且在1936年8月7日召開「五相會議」,制定了【基本國策綱要】。

根據這個【基本國策】,日本帝國主義明確了將「北上」和「南下」作為侵略的主要方向,所謂「北上」即繼續擴大侵華戰爭並蠶食蘇聯的遠東地區,而所謂的「南下」則是向石油、鋁、錫等戰略資源豐富的東南亞一帶發展滲透。

此時,日本的野心已明顯超出了其實力能夠支撐的範圍,為了麻痹英美當局,1936年11月25日,日本與德國正式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打著「反蘇」、「反共」的旗號進一步擴大其侵略行徑。

即便如此,廣田依然不能讓軍部滿意,1937年1月,由於眾議院和軍部的矛盾公開擴大化,廣田成了出氣筒,不得不於1月23日宣布辭職。軍人出身,對侵華戰爭十分狂熱的林銑十郎隨即上台組閣。

林銑十郎雖然是個十足的軍國主義分子,但卻無法調和軍部不斷膨脹的野心和政黨之間的矛盾,因此很快就被軍部拋棄了。

1937年6月4日,舊日本「五攝家」之首近衛家家主近衛文麿上台出任日本第34任首相,對於軍部來說,出身高貴、世襲公爵的近衛是一個很好的實作「上下一致」的工具,足以壓制國內那些還存一絲清醒的反戰力量。

這時的軍部已經把整個日本架上一輛飛馳的汽車,然後自己把車門焊死,再告訴開車的司機:這車沒有剎車,你只要猛踩油門就行!

而且這個司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狠踩油門,哪怕前面就是萬丈深淵。

從1931年9月18日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用6年時間實作了內部對於發動全面侵華的共識,更大規模的對華戰爭已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到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前夕,日本的陸軍常備軍已經有17個師團又10個旅團45萬人,並且隨時可以擴充到百萬以上,此外還有日本扶植下的偽滿、偽蒙軍隊12萬多人。

日本聯合艦隊有作戰艦艇200多艘,總噸位77萬噸,陸海軍航空兵有作戰飛機2600多架,而且每年可以新增的作戰飛機1580架,海軍艦艇5萬多噸,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

豺狼早已露出獠牙,只待擇人而噬。

二、日本步步緊逼,蔣介石表面扯皮,實則包藏禍心

就在日本緊鑼密鼓地準備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1936年10月蔣介石來到西安,調集了總計260個團的兵力,計劃對陜北紅軍再次展開大規模「圍剿」。

但萬幸的是,1936年12月12日,身負國恨家仇的張學良聯合楊虎城毅然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

他事不論,就從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挽救民族於生死存亡邊緣這件事來說,張、楊二位對我們整個民族功不可沒。

「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外震驚,為了粉碎在南京的國民黨親日派借討伐張、楊為名謀殺蔣介石,投降日本的陰謀,中國共產黨立即派出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為代表到西安與蔣談判。

中國共產黨人不計前嫌,為了共同抗日的大業甘願放下血海深仇,統一服從國民政府指揮的態度令蔣介石大受觸動,同時,南京的復雜局勢也讓蔣考慮到自身安危而不得不有所讓步。

很快雙方就達成了停止「剿共」、聯合抗日,召開抗日救國的聯合會議並制定抗日救亡方針、釋放政治犯等六項約定。12月26日,蔣介石回到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但是,蔣介石一旦轉危為安便立即打起了變卦的算盤,他不僅將守信重義送自己到南京的張學良扣留起來,而且命令國民黨軍隊向西安進逼。

在這種嚴重局勢下,東北軍內部主張抵抗和主張講和的兩派發生分裂,1937年2月2日,部份東北軍軍官槍殺了主和的67軍軍長王以哲,導致東北軍軍心大亂,史稱「二·二事件」。

「二·二事件」發生之後,部份東北軍主動東撤接受改編,2月8日國民黨中央軍進入西安,楊虎城的十七路軍編制被撤銷,楊虎城亦被迫出國。

至此,東北軍和西北軍這兩支讓蔣介石大傷面子的「叛軍」已被解決,接下來按順序又該輪到紅軍了。

早在西安事變解決後的1936年12月底,蔣介石就在日記中兇相畢露地寫道:

「如果放棄西北,任其赤化,則不惟國防失一根據, 而且中華民族發祥之地且陷於永劫不復矣。」而「西北動搖則統一之局全墮,經濟計劃無從實行,十年建設成績毀於一旦矣」。

所以在蔣介石看來,抗日固然要緊,但紅軍勢必消滅。

當然,紅軍並不像東北軍、西北軍那麽好對付,而且蔣介石答應停止「剿共」早已向中外公布,他作為一國領袖,自不能出爾反爾。

老蔣考慮再三決定:明的不行來暗的,幹脆借「談判」之名行分化瓦解紅軍之實,趁著改編的機會把紅軍收編一部份,消滅一部份,從而徹底解決問題。

於是國民黨從3月份開始派出時任國民黨中執委、「中統」總幹事的張沖主管與周恩來談判紅軍改編及聯合抗日事宜。

張沖此人精明強幹,在十年內戰時期曾經給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制造過很大麻煩,但平心而論,他還算是一個有良知、有愛國情懷的國民黨官員。

當然,談判從一開始就不出意料地不順。雙方給出的方案豈止是差距很大,簡直是差到離譜。

周恩來代表延安提出的方案是:紅軍改編為一路軍(相當於集團軍的編制),包括4個軍、12個師,4個軍的軍長分別為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軍餉照中央軍待遇發給。

如果國民政府改編推遲,每個月需要支付給紅軍100萬元軍餉。

按照這個方案給的編制實際上是不算多的,因為此時陜北的紅軍各軍團連中華軍委(此時中革軍委已改編為中華軍委)直屬部隊、機關單位在內,總共有77000多人,如果算上地方部隊,保守估計也有近9萬人了。

按照每個師8000人左右的規模,紅軍在開赴抗日前線之前還能再增加1萬人的兵力。

而毛主席給周總理交代的底線是5萬人的編制,每個月50萬元的臨時軍餉,也就是盡最大可能保留作戰部隊,至於文職人員實在不行可以另想辦法。

張沖代表蔣介石提出的方案則是:紅軍改編為2個師8個團,最多不超過1.5萬人。師上面不設軍,更不設總指揮部,2個師統歸中央軍事委員會或西安行營領導。

這還不算最狠的,最狠的在下面:

「各師之參謀長與師內各級之副職,自副師長乃至副排長人員,亦皆應由中央派充之。」

當時蔣介石給張沖交的底是:紅軍最多編為3個師,9個團,按照每師7500人的編制,全部作戰部隊加上後勤機關不超過3萬人。

不過蔣介石最大的關註點其實不是紅軍的人數問題,紅軍多編1萬人,乃至2萬人都不算大問題,他所關心的是如何往紅軍隊伍裏「摻沙子」、「紮釘子」、「使絆子」。

這種吞並和瓦解雜牌軍的伎倆,老軍閥出身的蔣介石簡直是爐火純青,用起來不要太得心應手。

只要紅軍沒有統一的指揮,那麽必將任由他蔣某人從容擺布,到那時還怕成為光桿司令的區區「朱毛」嗎?想到這裏,蔣介石的內心不由得心花怒放。

在【蔣介石日記】裏,他的心跡已經寫得很明白了:對於紅軍「只可收編其部隊,決不許其成立軍部或總指揮部。」

三、毛主席指示中共代表直接找蔣介石,不料蔣兩面三刀反復無常

談判到3月初,雙方關於編制的問題已經談得差不多了,紅軍方面的條件從一開始的4個軍12個師36個團縮減為4個師12個旅24個團5萬多人,師上面設指揮部,軍官由中共方面選派。

當然,毛主席的著眼重點也不在編制多少上,而在於黨對軍隊的實際控制權上,因此談來談去,盡管在編制規模上不斷讓步,中共代表提出的條件裏始終有一條「師上面設指揮部」。

但張沖卻似乎沒有完全吃透蔣介石的「指示」。3月8日,雙方初步敲定了紅軍的編制方案,即改編為3個師6個旅12個團加直屬部隊,總共4.5萬人,在師上面紅軍可以設立指揮部。

在談判的過程中,張沖被周恩來展現的人格魅力和才華智慧所深深打動,更重要的是,日寇侵華已經迫在眉睫,而這邊還在談判桌上漫無邊際地扯皮,作為一個中國人,他實在不願意配合蔣介石耍心機了。

蔣介石顯然對張沖的「妥協」非常不滿,3月中旬,蔣介石安排其特務組織「復興社」的頭目賀衷寒到西安「指導談判」。

說起賀衷寒此人,也可算得上一時之選,早在黃埔軍校時期,他就以「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聞名,位列「黃埔三傑」之一,絕非泛泛之輩。

只可惜此公野心太大,不甘心久居人下。「西安事變」發生後,他就因急於投靠親日派頭目何應欽而遭到脫險歸來的蔣介石的申斥。

這一次,挖空心思想在蔣介石面前挽回形象的賀衷寒可謂對蔣介石的想法心領神會,在抵達西安後隨即對3月8日的談判方案大加篡改。

根據賀衷寒的修改意見,不僅改編後紅軍的總指揮部沒有了,紅軍的總編制人數也被壓縮到了2.7萬人,而且賀還放話說紅軍「必須服從一切命令」,也就是完全聽從西安行營的指揮而不是延安的指揮。

遠在延安的毛主席時刻關註著西安的風吹草動,他十分清楚:賀衷寒這樣的言行無異於挑釁,但真正在挑釁的不是賀衷寒,而是站在他背後的蔣介石。

蔣介石差不多都快把唾沫噴到中共的臉上了,他的潛台詞就是:這樣的條件你們還能忍嗎?忍不了就快點掀桌吧!我們雙方來大戰一場,那就徹底解決問題了。

說句實在的,論厚顏無恥、反復無常,蔣介石若自居第二就無人能當第一,當初讓張學良放他回南京時信誓旦旦,結果飛機一落地就翻臉不認人,如今提出的方案又包藏禍心,真讓人恨不得捅他幾個透明窟窿。

但現在國民黨軍隊早就控制了西安,同時還在對西路軍圍追堵截,打起來紅軍這邊占不到任何便宜。

既然打也不行,那難道就這樣忍了?不,忍是不可能的,如果今天接受了賀衷寒的方案,明天蔣介石又會讓他提出更加離譜過分的方案,到那時又該如何?

而且毛主席也絕不是一忍了之息事寧人的人。

毛主席的厲害之處,就是他早就對蔣介石的為人和性格特點看得清清楚楚。

3月15日,毛主席急電在西安談判的周總理等人:

「現在問題非與蔣談不能解決。如果承認賀衷寒所提各點,不但非常危險,而且過幾天有可能連賀案亦被推翻,因此決不能同意。」

你們別跟老賀浪費時間了,趕緊直接去找蔣介石!

收到毛主席的電報後周恩來立即給蔣介石發報,希望與蔣介石面談紅軍改編一事。畢竟周恩來對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面子蔣介石不能不給。

1937年3月20日,周恩來在張沖的陪同下前往杭州與蔣談判,這一談直接把老蔣將了軍。

因為毛主席知道蔣介石此人好面子,不管人後多麽卑鄙無恥,為了維持其「領袖」人設不崩塌,但凡明面上談都是刻意在人前表現得十分大度。

這一次,老蔣果然同意了周恩來等提出的方案:紅軍改編為三個師共4.5萬人,師以上設總部,各級軍官由延安委派,紅軍的防區需增加。而且表示:就算永久合作的方案暫時沒定,他也絕不再打了。

此時距離日寇發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只有不到四個月時間。

不管怎麽樣,周恩來長出了一口氣,方案框架談妥,基本是可以落地實施了。而且返回西安之後等在那裏的顧祝同態度也很好,並滿口答應紅軍的夏衣6月中旬會發放到位,紅軍的經費會再增加5萬元,等等。

兩個半月以後,蔣介石邀請中共代表上廬山再談。然而這一次他投擲來的方案卻讓周恩來等深感震驚和憤怒。

原來,蔣介石雖然確定了三個師的番號115師、120師、129師,但卻又要求不能設立總指揮部,並且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要求「朱德、毛澤東必須離開部隊。」

不僅如此,在南方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的項英、陳毅等人也需離開部隊,到「國外考察」。這個套路和他對付楊虎城十七路軍的簡直一模一樣。

平時改編的紅軍部隊應當設立「政訓處」,而主任卻是「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大特務康澤。

按照蔣介石的想法,中共如果參加國民政府就不能叫「中國共產黨」,而且還要執行三民主義,甚至「國共雙方先取消原有黨籍,重填盟約、誓書」。

他妄想透過這些方式淡化直至最後消除「共產黨」的概念,最終達到「溶共」的目的。

這時是1937年6月17日,距離「七七事變」只剩下20天。

四、蔣介石自以為勝券在握,不料毛主席一招破局

周恩來向延安電告蔣介石的想法之後,毛主席考慮再三認為:既然蔣介石耍流氓,我們也就不奉陪了,但明面上雙方卻不能為這事撕破臉,因為破臉就意味著雙方再次開打。

這時共產國際給中共的壓力很大,已明確要求我們放棄「反蔣」的路線,而且日寇就在咫尺之外磨刀霍霍,再打下去整個民族就真完了。

再打,紅軍不僅沒有大義名分,也沒有這個實力;要談,蔣介石又自認「優勢在我」,穩操勝券而有恃無恐。

難道就這樣接受蔣介石相當離譜的條件,把革命武裝拱手送人,斷送中共革命?此時中共再一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不過毛主席畢竟是毛主席,他很快想出了一招治理蔣介石這種奸雄的妙計。

6月25日,延安復電周恩來等談判代表:……如蔣同意設立總的指揮部, 紅軍即待其名義發表後改編,否則即於‘「八一」自行宣布改編, 采用國民革命軍暫編軍、師名義……

1937年8月1日,是毛主席設定的給蔣介石的最後決定期限,如果到這時還不能談妥,紅軍就自己改編,然後直接向東開赴抗日前線。

毛主席手段的高明之處在於:根本不跟你老蔣纏結「指揮部」問題,隨你玩弄多少伎倆,我只用一招破局,你不改編沒關系,我們自己改編自己。

而且就「自行改編」這點蔣介石確實沒有什麽把柄可抓,畢竟番號你已經給了,紅軍出發抗日也不算違抗「中央」的命令。

蔣介石再傻,也不會傻到在全國一致抗日大勢已成的時候公開撕毀自己的承諾,出兵進攻抗日的「國軍」部隊。

但如果要中共和紅軍任由蔣介石擺布卻是絕無可能!

眼看國共的談判陷入僵局,6月下旬國民黨開始廣發請柬,準備7月份在廬山開全國各界名流共同參加的抗日聯合會議。

老蔣一看硬的不行,又打算來軟的:我聯合其他人孤立你,制造輿論打壓你,看你怎麽辦!

但國共雙方都沒想到的是:局勢的變化竟然比預期快得多,而且都沒有什麽征兆!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借口稱有一名參加演習的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遭中國駐軍嚴詞拒絕後,日寇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起大舉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7月8日,「盧溝橋中日交火!」的大標題登上了全國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同日,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聯名電告蔣介石:

「廬山蔣委員長鈞鑒: 日寇進攻盧溝橋, 實行其武裝奪取華北之已定步驟——紅軍將士願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家效命, 與敵周旋,以達保地衛國之目的。」

鬼子明顯是蓄謀已久,一旦爆發沖突就立刻增兵,7月13日日本全國進入戰時狀態,近衛文麿發表講話,宣布全國「進入戰時總動員」,立即擴充軍隊40萬人。

隨著大批日寇湧入華北,中國軍隊節節敗退,7月29日、30日北平、天津相繼失守。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7月17日蔣介石發表著名的「廬山談話」,這一天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全場掌聲雷動,不少人感動以至於落淚。毛主席評價說:「這是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

隨後,國民黨中央軍陸續開赴華北參加抗戰。而隨著戰局的迅速變化,蔣介石也終於改變了態度,8月25日,紅軍全部改編為八路軍,由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9月初,八路軍陸續開拔前線抗戰。中國的國運自此開始觸底回升,而中華民族這個飽經苦難和滄桑的古老民族,也從這一刻起看到了復興的希望和曙光。

向在中華民族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英雄烈士們致敬!